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阅读:1005
标签:
教师随笔
快速阅读卷首语(教师中心稿)
快速阅读卷首语
立竿见影与润物无声
——谈阅读的两种效果
武汉市江夏一中 程良焱
大凡阅读,只要不是纯粹消遣,总有一个目的。(消遣也可以说是一个目的)有了明确的目的,才可能产生较好的效果。目的和效果是辩证统一的。好的效果,也能刺激人们去勤奋阅读。如果一个人经常是满怀热情地去阅读,结果总是收效甚微,甚至一无所得,他的积极性就会被挫伤。从理论上讲,这种情况应该是不会存在的,所谓“开卷有益”就是最好的证明;但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确实有效果大不相同的时候,这里除了阅读的态度和方法之外,还有一个阅读效果的不同特点问题。
一般说来,阅读的效果有两种不同的情形。一种是“立竿见影”式的,这种效果具有“显性”的特点。读一些知识性的书刊,如历史、地理、科技、新闻等等,马上就会有所“知”: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是什么,为什么等等。正所谓“不读不知道,一读见分晓”。还有一种阅读效果与这不完全相同,比如读文学作品,无论是小说、戏剧,还是散文、诗歌,虽然也好像能了解其中的情节、人物,但它毕竟大多是虚构的,并不是现实生活(或历史生活)中带有新闻性的东西。读这类书刊,产生的效果是“隐性”的,“润物细无声”式的。虽然读一篇文章、一本书,并不能使人明显地感觉得到了什么,但一篇篇、一本本慢慢读下去,就会在审美评价、文化陶冶、语言修养等方面逐渐形成积淀,这种积淀达到一定的数量,就会产生质的飞跃,使我们的认知水准、思想道德、情操气质、谈吐举止达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这是很多读书人都有体会的。
鉴于此,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广大中学生,不仅要努力去读那些知识性的读物,更要注重阅读那些健康的文学艺术作品。现在的学校里,很多同学不怎么读文学名著,这里当然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如学校引导不力,家长要求不当,题海泛滥,升学压力等等;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的同学感到读过几篇或几本小说、散文、诗歌之后,好像没有多大收获,他们把读这类书籍与读知识类书籍进行简单类比,忽视了这两类书刊不同的内容特点和阅读效果,故而形成了错误的认识,这是需要端正的。
同学们,应试阅读只是阅读的一种特殊形式;“本真”阅读,即遵循阅读规律、让阅读成为一种生存方式的阅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它是阅读的“常青树”,是应试阅读之“本”。毫无疑问,高中生要开展应试阅读;但是,要想提高应试阅读的效率,真正实现快速阅读的目标,就要长期坚持本真阅读。让我们在紧张学习之余,甚至在高三大量的应试阅读之中,见缝插针,去读一读知识新闻类的书,尤其多读一点短小精悍的文学艺术经典,与更多的“高尚人”谈话,使自己的生命始终充盈着知识的“源头活水”。
标签:
教师随笔
快速阅读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课程改革实践需要教育哲学的滋养(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寻找提高综合素质和培养应试能力的结合点(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