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6824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登高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登  高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写作背景及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教学重点:

1.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

2.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走进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深沉的痛苦和无尽的哀思。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情景描述:

在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的春天,人们喜欢到野外去踏春,去感受春天的美丽与生机勃勃。而在古代,人们更愿意登高望远,饮酒作赋,也许这也是我们的文化传统吧。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一位老人偊偊独行,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

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2.这个老人是谁呀?

……

是杜甫。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诗圣”杜甫的“登高”。

二.朗读诗歌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学习一首古诗,首先就是要进行的朗读,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品读诗歌。诵读时请同学们注意四点要求:

一是读准字音,

二是把握节奏,

三是注意轻重,

最后要求读出感情。

1.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提示的要求自由诵读。

……

2.(配乐朗诵《登高》)

……

3.生齐读。

……

同学们读得都很不错,但我认为同学们还可以在这基础上读得更出色。在刚才的诵读提示中,最后一点要求是要读出感情,那么,怎样才能读得更好,更有感情呢?我们知道,诗人的创作往往是为了表达思想和内心的情感需要,或者说,诗人的作品,是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诗言志”么。那么,我们了解和把握诗人在诗作中的情感,我们就可以把这首诗读得更好了。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探讨杜甫在这首诗中寄寓的情感。

三.品读诗歌

1.同学们都朗读了这一首诗,也对这首诗有了初步感知,同学们能否用一个字或一个词说一说你读完后的整体感受。

……

悲伤、忧愁、孤独……

2.诗人的悲在诗歌中体现在哪里?或者说诗人悲从何来?

……

(1)诗人的悲首先体现在所见秋景的悲: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①首联和颔联共写了几种景物(意象),分别有什么特点。

风、天、猿、渚、沙、鸟、落木和长江。

特点是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回鸟、落木萧萧和长江滚滚。

②我们把这些寄寓作者情感的景物叫做“意象”,接下来我们看看诗人如何把自己的情感通过秋景体现出来的。

……

急风,是说风很大,而且又是秋天的风,这样的风更冷。急风凛冽,不仅吹在诗人身上,更是吹在诗人的心里。

天高阔远,在茫茫天地之间,诗人更觉自己的渺小,无限悲凉之情涌上诗人的心头。

猿的啼叫是哀伤的。哀猿声声,使诗人悲凉的心境更添一层。

(教师补充:古人诗歌中写到“高猿长啸”,大都抒发文人的悲伤,如: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

清渚和白沙。从色调上看,清和白是冷色调,更显环境的冷清和凄凉。诗人触景生情,自然内心也倍感凄凉。

回鸟,这是一只找不到食物的鸟,也可能是一只找不到家的鸟,它到处盘旋,形单影只。

(教师补充:毛泽东笔下也有一只鸟: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请同学们想一想,毛泽东笔下的鸟与诗人笔下的有什么不同?

……

这是一只展翅高飞、壮志凌云的鸟(鹰击长空);而诗人笔下的鸟是一只无家可归、低沉徘徊、孤独哀伤的鸟(回鸟徘徊)。

落木即落叶,到了秋天,树叶纷纷落下,意味着生命的终结。看到落叶诗人也感到自己到了生命的尽头,内心无限凄凉。

滚滚长江东逝水,东逝的流水会让人想到韶光易逝、人生苦短。

(教师补充:孔子就在长江边上感慨过:逝者如斯夫!苏轼在也在《赤壁赋》中写到: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后来人们就常用流水来比喻时光易逝、人生无常。)

(教师补充:这两句可以理解为诗人从生命的角度来写的。杜甫看到落叶飘零肯定想到了自己年老迟暮。杜甫于58岁客死夔州一小舟上,诗人写这首诗时已55岁,是去世前三年。)

3.诗人的悲除了体现在首联、颔联描写的秋景上之外,还体现在哪里?

……

还集中体现在颈联和尾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我们也来说说诗人境遇之悲的具体体现。

……

万里悲秋常作客,诗人长年漂泊他乡,壮志难酬,处境艰难。“万里”写出流浪之远,“常”写出流浪时间之长。

(教师补充:安史之乱时,李白从48岁开始流浪,一直到58岁去世,11年来安无定所。)

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人年老了又身缠重病。诗人孤身一人去登台,倍感凄凉。

(教师补充:诗人这个时候已患肺结核、疟疾和风湿病,一只手不能动弹,处境堪忧。)

5.如何理解尾联中的“艰难”一词?(联系课文注解)


展开全文阅读
……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国家动乱(安史之乱),诗人漂泊在外,生活艰难,壮志难酬。

教师补充:诗人自身处境艰难,还处处为国为民忧心,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品质。

6.“潦倒新停浊酒杯”一句又怎么体现诗人内心愁苦的? 

……

想借酒消愁,可是又患重病,不得不戒酒,本想一醉解千愁,终没有遂愿,心中万千愁绪无法排解,真是愁上加愁。

著名评论家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句还有8层意思,你能读出来么?

……

系舟“万里”,故乡渺茫,此其一;

“悲哉秋之为气”,节令凄凉,此其二;

“常”年如此,不知其终,此其三;

异乡“作客”,寄人篱下,此其四。

“百年”一生潦倒,此其五;

体弱“多病”,缠身不愈,此其六;

孑然“孤”独,此其七;

重九“登台”,倍思乡亲,此其八。

7.总结:

所以,整首诗以“悲”字为核心,是贯穿全诗的主线。诗人由内心伤悲到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有触景生悲到借酒消悲,由借酒消悲到倍增新悲。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起笔,悲情落笔。唉!怎一个“悲”字了得啊?

四.再带着感悟朗读。

对诗人的情感把握和了解了之后,我们能否把这首诗朗读得更好呢?

同学们先来欣赏一段视频朗读。

……

刚才这一段朗读与先前的一段朗读,哪一段读得更好,请同学评一评。

……

学生朗读。

五.看杜甫《蜀相》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内心情感?

……

2.这些情感集中体现在诗歌的哪两个字上,请简要阐述你的理解。

……

六.杜甫简介。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登高教案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06年语文版新课程教材教法之专家解读(吴欣歆老师发言稿)(语文版)
下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 教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