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431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一样七夕别样情(人教版高二必修)
设计:
《迢迢牵牛星》与《鹊桥仙》比较赏析
教学设想:
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牵动着古往今来百姓的善感之心,而这绝美的爱情故事也引发了诸多文人墨客的盛情咏叹,仅在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就收录了两篇,即古诗《迢迢牵牛星》和宋词《鹊桥仙》,《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的古诗词阅读鉴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形象,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诗歌教学时,要通过品味涵咏语言,引发学生联想、想象,体会诗歌的情感,欣赏诗歌的艺术特点。近几年来同题材诗歌的比较赏析也在高考试卷中体现,因此,在本文教学中侧重于从语言入手,鉴赏一诗一词,同时引入高考备考内容,将诗歌鉴赏与高考要求结合起来,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赏析能力。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的形象性和精炼性,感受一诗一词的语言风格
2品味意象,感悟意境
3理解一诗一词情致理趣的异同点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的整体风格和个性特点
教学难点:
比较评析两诗的情致理趣的特点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改写法 讨论法 比较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一则回肠荡气的传说,让我们读动了什么是心心相印;
一对相知相恋的伴侣,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情深意重;
一份痴情守望的等待,让我们品啜了什么是忠贞坚韧;
一场苦苦相盼的七夕聚会,让天下有情人了悟了什么是情爱亘古长存。
让我们打开心灵之窗,遥望夜空,走近牛郎、织女,通过诗词解读他们的相思之苦,别离之恨;同过诗词感悟他们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
二、诵读一诗一词:把握节奏,初步体会(读一读)
学生自读,初步感受诗词。
问题设计:五言诗的节奏有何特点?
点拨:五言诗的诵读节奏,一般是三个节拍,即二二一或二一二,由不同字数构成的两个节拍交错起来而组成一句的五言诗,在节奏上就远胜于板滞的四言诗。另外,该诗句句押韵(u韵)。
教师配乐范读。请学生按五言诗的节奏,将《迢》诗再读两遍,感受它的节奏。
问题设计:比起安闲平和的五言诗,宋词多了一些交错更迭,它的特点有什么呢?
点拨:中国诗词的声韵,最妙处在平仄中,这是汉语独有而其它语言难以望其项背的。诗词的韵,也都是以平仄声为基础的,韵不能离开平仄而独立存在。利用汉语声调的平衡交替造成语言中抑扬的美,读起来琅琅上口,韵味深厚。 我们来看看《鹊桥仙》词的平仄声韵。
(学习诗歌的重要途径是“美读”,读出情感美,读出节奏美,二者兼有,就能读出诗歌的韵味美。有感情的朗读品味诗词感性的语言,这不仅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而且有助于理解文本的内容,还能培养良好的语感。这也是鉴赏诗歌的首要步骤---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三、感写一诗一词:揣摩语言,再现画面(写一写)
在揣摩语言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诗词中描绘的画面再现和补充出来,获取生动的视觉形象,如临其境,在结合背景领会情感,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感悟意境。
1、让学生细细阅读诗词,感兴趣的词或是句子是哪一句?用富有文采的语言重新解释(这是一种对诗歌的再创造过程,让学生想象画面,用现代的语言描绘古典诗歌的意境)出来,交流分享。给学生10—15分钟的时间酝酿、感悟、改写。学生在写得过程中有可能抓不住富有表现力的词,比如说意象的特点、叠词的表达效果或者人物形象的传神之处等,这里要做示范,并且让学生抓住细节文本描写,交流后修改,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写作能力。
教师示例:“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遥远的星空,星光灿烂,潺潺的银河两侧,有两颗耀眼的星星,它们就像两颗明亮有神的眼睛在默默凝望着,传递着缠绵悱恻的爱意,传递着相见不能的怅惘,传递着祝福期盼的期待…
生:“纤纤濯素手 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一个哀怨凄楚的容颜的美丽女子,雪白细腻的双手正噼里啪啦、毫无心思地拨弄着那织布的梭子。一天了,没织成一匹完整的布,那是因为牵挂的相思愁绪啊,盈盈泪水和着声声叹息伴着繁忙的机杼声弥散在清澈的银河畔。
生:“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咫尺也成天涯,银银月光下,你的眼睛是那样明亮动人,你的脸庞是那样清晰迷人。仿佛伸手可及,却只能隔河相望。有情人不能执手相伴,让人凄然叹惋。相见而不能相会的离愁啊让人憔悴感伤。这两句生动地写出了凝视对岸、悄然无语、外表极平静而内心极凄苦的思妇形象,“此时无声胜有声”,令人回味无穷。
生:“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痴情的守候,苦苦的相盼,温柔缠绵的知心话怎么能够倾诉完呢?欢悦是短暂的,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就似一场美梦,梦醒时分,离别在即,心中纵有千般柔情,万种相思,也只得踏上归期之程,泪眼迷蒙中,一步一回头,记住彼此的容颜,许诺来年的相见……
2、思考讨论:
问题设计:
1)、现代社会的爱情观是什么样的?或者你心目中的理想爱情是怎样的?
2)、古典爱情的魅力之处在哪里?
3)爱情恒久的一个幸福指数是忠贞,那么忠贞的条件是什么?牛郎织女是否具备这样的条件?
4)如何看待“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结合诗词内容赏析词人的爱情理想 。
(爱情是亘古传颂、久唱不衰的话题,此时年轻的学生在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情观,如何看待爱情,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也许他们的见解不够成熟,也许他们的观点有些偏颇,通过他们交流、探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特别是在现在的社会如何认识爱情的境界是需要引导的,这也有助于学生各人的思想的成长。)
展开全文阅读
师: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能有长相厮守、幸福长久的爱情,但有时这也是一种奢望,毕竟生活常多不如意。那么,面对离别的爱情,我们怎么办?是怨天尤人、惆怅满怀,还是随缘、让那份爱与情淡出我们的视野,还是勇敢地面对、给爱情加点盐保鲜呢?
生:现代社会流行的是“速食爱情”,流行“只要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久”,所以面对牛郎织女的爱情,感到距离我们非常遥远,他们的爱情感天动地,他们的爱情恒久永远,非常的不易,可能正因为如此,才成为美丽的传说吧…
生:所以我们现代缺乏真正的爱情啊,即使有,那也算是庸俗的爱情吧,而词人正是否定这种伪爱情,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忠贞的条件就是两情相悦、情投意合、矢志不移。
生:相思之深、离别之苦固然让人伤怀,但我认为时空的阻隔是不能割断拆散两个相爱的人的。
教师点拨:看来这个话题大家很感兴趣,并且大家的发言很有时代性,也很有见地。我们向往“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理想爱情,在求之而不得的情形下,就如“两情”二句对爱情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虽天各一方,但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才是最珍贵的。这一惊世骇俗、震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在词人的精心提炼和巧妙构思下,古老的题材化为闪光的笔墨,迸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从而使所有平庸的言情之作黯然失色。
(诗歌教学需要大量形象思维参与,形象思维能力是语言感受能力的重要成分,因而在教学中对联想和想象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积累,通过想象、联想,使诗歌形象通过不同的感官的沟通与转移来产生丰富与强化的效果。我们欣赏诗歌时,往往要将作品中的静者化动或动者化静,以此来增强画面的生动感。言为心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人通过语言寄托自己的情思,读者依赖语言挖掘作者的情思,中国的传统文化根本上是感悟的文化,中国的诗词它以或直或曲或柔或刚的气息,让读者低首呢喃,让读者仰天长啸,让读者笑意盈盈,让读者泪水涟涟,让读者的神思飞上浩渺的天空……“入情”“入境”这是使学生由一个旁观者变为当局者的重要途径,古诗词要读进去,读出来,要有较强的想象力再现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这就是鉴赏诗歌的第二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改写诗词感受了牛郎织女的感人至深的爱情之歌,这个理想主义的爱情故事久久地流传,让我们深深地沉醉,这节课让我们看看经典诗词的魅力在哪里。
二、品悟一诗一词:分析语言,赏析艺术技巧(评一评)
师:中国是个讲求含蓄的国度,诗人善于运用各种手法,使诗词的内容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即使是相同题材的内容也可演绎出别样的风情,诗歌这朵文学奇葩,需要我们用智者的眼光欣赏它,同时自内心深处感应它,体会其至美纯情的境界。
问题设计:
1)、不同的诗词,字里行间都浸染了作者浓重的主观感情色彩,在《迢迢牵牛星》和《鹊桥仙》中,二者有什么不同?
2)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社会风俗等总会在诗词的语言中留下烙印,试分析一诗一词语言整体风格的异同点?
3)诗人善于通过形象思维和艺术手法表情达意,这两首诗词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有何异同?
(给学生10--15分钟的时间交流讨论,从内容、情感、艺术手法、语言的风格等角度谈谈两篇诗词的异同,对于学生而言,缩小了思考的范围,明确了思考的方向,降低了问题的难度,操作性较强,通过交流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肯定成绩,通过思想火花的碰撞拓宽思维,使合作探究走得更深入,更严密)
生1:《迢迢牵牛星》塑造了一位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表达的是愁苦哀怨之情,哀切动人。而秦观的《鹊桥仙》不是停留在抒发愁苦哀怨、离愁别恨上,而是歌颂牛郎织女高贵而纯洁,真挚而忠贞的爱情,立意新颖,境界高绝。读来令人荡气回肠,韵味无穷。
师:很好,这是从思想内容情感方面来比较赏析,不同的诗人由于他们各自的生活时代不同,情感经历不同,性格爱好不同,就同一题材也能演绎出情致各异的诗篇, 同一则神话传说,却在不同的时代由不同的诗人演绎出两种不同的风情。秦观则依改前人俗套,自出机杼。设想奇巧,独辟蹊径 ,意境新颖,这也是《鹊桥仙》成为经典的原因之一。
生2:在《迢迢牵牛星》中,运用了叠词和拟声词,“迢迢”,写距离之远;“皎皎”,写星光之亮,使人产生一种夜空广大、星光灿烂的视觉感受。然后,诗人将视线移到织女星上。由远而近,先人后物。“纤纤”状素手之修美,“札札”状织布之繁忙,一状形,一摹声。“纤纤”和“札札”,形声生情。“盈盈”写水之物貌;“脉脉”写人之情貌,水貌和情貌都很美。可是一水之隔,却“不得语”,只能含情脉脉,隔河相望。景情并生,哀怨动人。
师:分析得非常细腻,这是语言鉴赏中局部炼字赏析,《迢迢牵牛星》中以描写为主,情景交融,声情并茂,叠词和拟声词可以造成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呢?(留出2分钟时间让学生思考)这些词语可以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同时给人一种特殊的形象感受,适于表达舒缓、悠然、深沉、婉转、缠绵的情感。提高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这是诗词鉴赏中的专业术语,这是个需要学生积淀的过程,也是需要教师点拨的环节)
生3:老师,我从两诗词的整体语言风格分析,《迢迢牵牛星》是五言诗,语言清新自然,平实质朴,含蓄深沉,保留了浓厚的民歌风味。《鹊桥仙》则充分体现了婉约派的语言风格特点,婉约清丽,饶有情趣。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生4:这两首诗词的表达手法丰富多样,有描写,有抒情,还有议论,三者有机融为一体,非常流畅。比如以飞逝的流星传达出牛郎织女相距甚远、相思颇深的愁绪,这里既是写景,也是抒情。而“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是词人有感而发的议论。词人把一年一度的“七夕”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主人公纯洁高尚的心灵和爱情真挚而专一的道德情操。这一慨叹,使得词的格调清奇而高绝。
生5:《鹊桥仙》还运用了浪漫的想象,词的下片,以“柔情似水”开惜别之端,把情人相会时的那种情意,比作悠悠无声的流水,让人格外感到爱情的温柔、缱绻。然而,这一夕的佳期竟然像梦幻一样倏忽而逝,牛郎织女就更加感到割爱的痛苦。接着,作者又以“忍顾鹊桥归路”将情感进一步深化。一个“忍”字把他们那种悲痛欲绝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作者以高尚的精神境界,迸发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千古名句。这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而这字字珠玑的警策之语,正是这首词历久不衰的关键所在。
师:非常精辟,可见同学们是充分感受到了两首诗词的意象及其意境,能够深入体会牛郎织女的丰富细腻的情感,《迢迢牵牛星》和《鹊桥仙》同是取材于“牛郎织女”这一美丽的传说,它们的立意不同,表现手法也各具特色,却都形象地表现了这一爱情故事,使得这一故事以世代流传。
(诗歌的思维和语言上的创造性,往往体现出简单中蕴含复杂,拙朴中暗藏机巧,浅显中隐匿深邃,产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艺术效果。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诗中那些凝聚诗人智慧、情感乃至心血的字、词语、句子予以深入地探究,切实品出诗味来,这就是鉴赏诗歌的第三步--感受诗歌的艺术美。这个环节对学生有难度,在课堂中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练笔的时间,积淀的时间,高明的老师终究替代不了学生,让学生自己积累、感悟,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展开余文
三、小结语:
阅读千年前的作品,感受牛郎织女的缠绵悱恻、忠贞不渝的爱情,感受那至情至爱之人的痛苦离别,也许我们会发出一声喟叹,也许我们会洒下一把同情的泪水,但人生自古谁无离别,别父母,别妻子,别朋友。离别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考验,一种挑战。它未必就是坏事,有时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升华,是一种追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提升了爱的境界,别离是考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安慰与期望,别离是祝福,但凡有意义的别离都是美丽的,可以成就学问和事业,使自身的生命放射出灿烂的光华。
四、迁移训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练一练)
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日献郡守
张友正
如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
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注:寒食,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腿,旧时清明节前一天有禁火、吃冷食的习惯,人们把这一天叫做寒食节。
(1)、两首诗异曲同工,表达了相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2)、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在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上各有什么不同。
答案参考:
(1)、两首诗分别届“他想堪悲”、“贫居无烟”和“三径苔荒一钓船”、“厨里久无烟”,写出了生活的贫寒、困顿,借此表达了寒士的辛酸、无奈和对现实的无奈。
(2)、孟诗从“花满纸”写起,以“乐景写哀情”或反衬的手法,语言含蓄婉转。张诗“三径苔荒一钓船”用白描的手法,直接写出生活的贫穷,语言直白中不乏幽默诙谐。
教学反思:
诗歌教学一直是我课堂教学的难点,以往教学中老是低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往往包办一堂课,讲的多,将诗歌当作文章来分析,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不多,只是被动的接受。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在习题训练中机械照搬,没有自己深刻的见解。所以下决心将课堂还给学生,有意识地将“教师的引领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原则贯彻在课堂中,通过学生反复的诵读、对诗歌的改写,感写、扩写,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并将初步的理解感受说出来,写出来,使得他们的读、说、写、思的能力得到综合训练提高。
需要指出的是,教师的引领作用应在诗歌教学体现,在师生对话中,教师不是一个旁观者,他一方面要营造和谐愉悦的对话氛围,另一方面要在关键处示范、点拨、引领,能让学生有拨云见日的恍然大悟之感,能让学生有感其情、赏其意的沉醉体验。毕竟,流传甚久的诗歌它的意蕴美与现代生活相距遥远,需要教师给学生一把解读诗歌的钥匙,让学生乐与走进诗歌的王国,感受诗歌的魅力,并且利用相关的知识解读诗歌,从而获得知识的巩固,能力的提升,文学魅力的感染。也许这就是课堂的最佳效果,也许这也是成长中的我最高兴的----学生的成长和自我的丰盈-----教学相长的双赢。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一样七夕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个旧二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落下帷幕(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秋声赋(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