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课堂实录
阅读:1268  
标签:课堂实录 人教版高一课堂实录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实录(本站论坛稿)


      时间:2007年4月28日下午2时30分-3时40分(不包括评课时间)

      地点: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多功能报告厅

      执教者:“语文味”教学流派创立者、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硕士导师、深圳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中学语文教研员 程少堂 副教授

      上课学生: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初二(2)班

      听课者:深圳市2007届全体初三语文教师,市、区骨干教师,市、区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各初中语文科组长,教研员,以及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共700余人。

      评课者:唐海海(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

      陈继英(深圳市教苑中学特级教师)

      实录整理: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 谢海华(根据现场录像)

      (投影初步课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细读)

      一、检查预习

      师:首先我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投影生字词及其读音)

      (一) 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

      略

      (放词语解释投影)

      (二) 朗读下列词语及其释义。

      略

      (投影:词语造句)

      (三)造句:

      略

      二、问题展示

      师:(投影“问题展示”)昨天我来学校搜集了一下大家的预习提问。哈!这些问题啊——昨天晚上我看到很晚还睡不着觉!就是有些问题很天真,有些问题呢非常深刻,啊,天真加深刻,所以我晚上睡不着觉。我念几个,大家听一下。

      李伦豪同学提的,他问:“课文里面说纪念碑高达37.94米,有十层楼那么高,比天安门还高4.24米。请问,第一,在作者看来,每层楼大约有多高?”(哄堂)李伦豪还要求“答案保留两位小数点。”(哄堂)

      文章说了啊,37.94米,有十层楼那么高。这个,就是说,那就是每层楼大约3.794米高,是不是啊?

      李伦豪他后面还有一问:“请问,天安门相当于多少层楼高咧?”(哄堂)

      课文里面说了:就是纪念碑有十层楼那么高,比天安门还高4.24米。那么,啊,究竟天安门相当于多少层楼高?大概十层左右吧,比十层楼高一点吧?是不是啊?

      张向璐同学问:“老师你去过天安门吗?当老师你去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时候,你的感受,是怎么样的?”

      我顺便说一下,我去看过。感受是怎么样的呢?当然有崇敬啊、敬仰啊,是吧?呃——我还想,我们这一代人……或者……甚至,啊,包括你们这代人,以后,通过我们的努力,有没有做出进入那个后来人的纪念碑的那样的成绩来。是有那么点想法啊!

      那这个同学还问道:“你怎么能把这么长的一篇文章教到让我们愿意去读咧?”(哄堂)呵,这是个问题,对对这是个问题!(笑声)我今天努力试试!

      尹琦琳同学问道:“第一幅浮雕上的销毁鸦片烟,描述了鸦片战争前夕,群众销毁鸦片的事迹。请问,鸦片战争是我国与哪国之间的战争?”(哄堂)我看到这个问题就……哎呀,孩子们小啊,你们小啊。呃,你们知道是中国跟哪个国家打呢?

      生(齐):英国——

      师:嘿,对了。我想,他这个问题是闹着好玩儿的吧?我想他应该知道,啊,应该知道。

      然后他还问:“毛主席和周总理为什么要亲自在纪念碑上题字?”啊,这个是国家英雄纪念碑嘛。毛主席是最大的官儿嘛,周总理是第二大的嘛。(笑声)所以,就是这样的,是不是啊?比如说,深圳市教育局要搞个纪念碑,我们局长就要在上面写字啊!(笑声)

      有同学问:“ ‘英雄’在程教授的心目中是什么概念?”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我们后面再说。

      邓娣,邓娣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她问:“为什么要把鸦片放入石灰坑中销毁呢?”(哄堂)“原理是什么?”(哄堂)“请写出它的化学方程式!”(哄堂)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昨天半夜打电话给化学老师,哈哈,化学老师关机了。然后今天早上我又问,他说了,我没记住!(哄堂)呵呵,我没记住!我想啊要是把这个鸦片点火来烧啊,那些吸鸦片的人可能都跑到那儿去了,是不是啊?是不是啊?那满天都是鸦片味儿,对不对啊?这问题挺有意思的!

      林家蔚问:“人民英雄纪念碑用汉白玉,是否代表着什么特殊的意义?”嘿,这个问题,蛮好的,蛮有价值的。我们后面再说。

      刘桢卓同学问:“人民英雄纪念碑有十层楼高,那作者是如何观察如此仔细的咧?”(哄堂)“其中是否有捏造的不实之处呢?”(笑声)

      这个——这个问题我不是很好回答啊。我觉得,作者还可以带望远镜看看的,是不是?(笑声)嘿嘿。没有带望远镜,那个碑是很高,但是那个字也很大,是吧?毛主席题的那个碑名啊,一个字有好几米大的!所以啊,二十层楼高都看得见,是啊,是这样子的。


展开全文阅读
      啊,吴梦柯同学问:“老师你的年龄是多少?”(笑声)这个,这你们说我多大?

      生(七嘴八舌):四十……六十、十八

      师:十八?!

      生:已过花甲……

      生:比我爸大。(笑声)

      师:对。反正比你爸爸大,反正比你爸爸大。就是这样子的啊。这个,等一下,下课我再告诉你啊。(看纸条,稍顿)今年是我的本命年,你们算多大?(笑声)

      龚皓莹的问题是:“您是从事什么方面的工作的?”(笑声)我是当老师的啊。(笑声)龚皓莹还问:“我以后有什么有关语文的问题能问你吗?”欢迎啊。(笑声) 这个同学没写名字,他问:“为什么到1952年8月1号才动工兴建?”

      这个是这样子的:奠基是在建国前一天,1949年9月30日,是吧?先奠基、动土了,啊,奠基了,然后那个设计在经常改。啊,我为了教这个课啊,看了不少关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书,我都快成了半个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的专家了,我了解很多有关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素材、逸闻趣事啊,包括人民英雄纪念碑那个朝向啊,原来按照中国的历史,宫殿的大门都是朝南开的,天安门在北面,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天安门的正面,那么原来设计的时候纪念碑正面也是朝南的,就是“人民英雄纪念碑”这几个字是朝南的,背面是毛主席起草周总理书写的碑文。已经开工了,一个国庆节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检阅的时候啊,他就看着那个人民英雄纪念碑,他看着正在施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他就说,为什么中国的庙门都一定要朝南开呢?然后中央领导同志马上要求人民英雄纪念碑正面朝北!就是正面对着天安门。据说,这样一转,就代表中国共产党扭转乾坤!(哄堂)就这样子。所以现在呢人民英雄纪念碑正面是朝北的,跟中国的传统建筑情况不一样。

      这个同学还提了个问题很有意思就是说:“为什么碑上不含英雄的名字咧?”这是个很好的问题。等下再说。

      陈誉尹同学提了个很有趣的问题,昨天晚上我就一直觉得这个问题给我带来很多快乐,她问:“毛泽东是怎么样把字写在石碑上的咧?”(哄堂)欸!——我也——我昨天晚上反复在思考:毛主席怎么样把字写在石碑上去的呢?(哄堂)(师忍俊不禁)啊,毛主席是写在纸上的,啊,然后,刻在石碑上去的。

      戴莹颖问:“为什么毛主席要亲自执锨?”这个刚才已经说了,刚才已经说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我国有史以来最高最大最雄伟的一个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碑,所以毛主席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者和国家领导人,当然是他动第一锹土,是吧?第一锨,或者第一锹,啊。这个同学还提到:“为什么两次提到‘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字?”实际上是三次,三次。这个我在备课的时候,原来把它作为一个问题设计的。后来我又把它删掉,因为问题太多了。这个同学提出来以后,我又把它加进教学计划中去了。这个问题等一下再说。

      谢婉莹问道:“为什么碑文上的内容要分为三个时间段?三年来、三十年以来、1840年以来,为什么不全部合为一句话?”这个是深度思考啊,深度思考。这个问题等下再说。

      还有的同学提到:“这个作者为什么要写让人感到这——么沉闷的文章呢?”(笑声)你们年纪小,不喜欢这类文章啊!

      还有,郭菁。郭菁哪里啊?举一下手。(环视)啊,郭菁提了很重要的两个问题,我放在最后讲,她问:“人民英雄纪念碑是赞颂英雄,还是基于纪念中国的这段受屈辱的历史?中国人会记住这些历史吗?这些浮雕只是象征吧?不能真正让中国人有民族意识。”我昨天我把这两个问题揣到荷包里,今天上班坐在车上我还在看。

      还有好多同学提了很多很好的问题。因为时间关系,我把它归纳了一下。(放投影)

      (一)教学意图

      1.老师为何选择这篇课文来讲呢?

      (二)建碑意图和作者写作意图

      2.作者为何要写这篇文章?人民英雄为什么永垂不朽?

      3.为什么要建这座纪念碑?

      4.为什么毛主席要亲自执锨?

      (三)文章顺序和线索

      5.文章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全文的线索是什么?(乱与散)

      (四)浮雕内容

      6.为什么纪念碑上只有中国近代史的事件,而没有中国古代的英雄或事件呢?

      7.为什么碑上没有具体的英雄的名字?为什么没有以个人来雕刻?

      8.为什么选取8件事作为代表?

      (五)碑文的理解

      9.为什么碑文要分三个时间段,为什么不全部合为一句话呢?

      10.为什么碑文是从现代走向历史来写的?

      (六)对文本的深入思考

      11.“英雄”在老师心目中是什么概念?

      12.文章为什么两次(应为3次)提到“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字?

      13.人民英雄纪念碑大量使用用汉白玉材料是否代表什么特殊意义?

      14.人民英雄纪念碑是赞颂英雄,还是纪念中国这段屈辱的历史?(郭菁)

      15.中国人会记住这些历史吗?这些浮雕只是象征吧?不能真正让中国人有民族意识。 我解释一下屏幕上的归纳。有的同学问为什么要选这篇文章来讲。我刚才讲课之前已经说了一下其中的一个原因。另外,这个教材是个经典教材,这个课文啊,人教社的教材最近把它删掉了;我对人教社的做法就不是很懂。其他版本还有保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这片课文我认为是很好的啊。(思考)我讲完这个课,我会给人民教育出版社写封信,建议他们……建议他们恢复这篇课文。

      第二个呢,建碑的意图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大概就是同学们提的第二类问题。

      第三类问题就是文章的顺序和线索。本来是记叙文才讲线索,但有的同学提到这个问题。顺序是管乱不乱的问题;线索是管散不散。好像一个珠子有线索它就不散嘛。顺序是管乱不乱的问题,线索是管散不散。这篇文章呢,当然提线索也是可以的,啊,也是可以的。

      第四类,关于浮雕的内容,啊,这个,很多同学都提到了,为什么只写近代史的这些事件,而不写古代的事件?我多次听老师讲过这篇课文,但是这些问题我在听课的时候啊,老师们都没提出来,我们同学们提出来很有价值。为什么毛主席的那个碑文,最远只是1840年以来的?第7个问题,为什么没有具体英雄的名字?甚至我们还具体地说,董存瑞也没有,黄继光也没有——啊黄继光是抗美援朝的咯,是吧?那董存瑞是解放战争的,为何也没有呢?刘胡兰也没有!啊毛主席也没有,周总理也没有,一个领袖人物也没有!是什么原因?为什么选取八件事作为代表?


展开余文
      第五类,关于碑文的理解。为什么要分为三个时间段?为什么不合为一句话?等等。

      第六类是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我大致归纳了一下,同学们提的问题跟我在广州评课的思路大体一致,就是说我们今天啊,我想带领同学们啊,从这三个层次来细读这篇经典的说明文。一个从文章学的角度——刚才同学们提的1——8个问题,大概是从文章学的角度,啊,大致上,啊。第二个,9——10,大概是文学的角度。当然文章和文学是不能完全分开的,文章写得好,就是文学了,是不是啊? 11——15,包括8,大体可以看成文化的角度。

      关于为什么要讲这篇课文,还有一个原因是:外边有人说我们是深圳语文味流派、文化语文流派,这个流派就是以我为主的。语文是文化的载体,我们今天也把这个课上成文化语文,看看里面——我们看看里面有没什么文化的内涵。刚才同学们提的很多问题属于文化问题。

      下面我们开始通过研讨这些问题来细读文本。

      (放投影:三、细读文本)

      三、细读文本

      师:下面,我们按照文章、文学、文化的思路细读这篇课文。

      (放投影:(一)从文章角度细读)

      同学们看屏幕。

      (一)从文章角度细读

      细读的第一个层次,啊,从文章的角度来细读。我们把同学们提的几个主要问题作为我们的教学思路:

      (放投影)

      1.建碑的意图和作者的写作的意图。

      师:这个呢,同学们啊,讨论一下,然后你们自己回答,好不好?你们自己回答。还有碑名是否可以改为“民族英雄纪念碑”?这涉及到你们提的问题。

      (学生讨论;师与一生交流)

      你说一下。你把你刚才的意思说一下。好,听他说一下。

      生6:我觉得不可以改为“民族英雄纪念碑” ,为什么呢?因为民族英雄纪念碑——我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嘛,民族英雄纪念碑意思好像就单一的一个民族。那么如果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话,就是我们全国所有人民的英雄。所以用“人民英雄纪念碑”这个名字比较好一点。

      师:(轻拍其背示意坐下)有点思想,有点思想。我们中国是五十六个民族。这一个民族的英雄,在那一个民族啊不一定认为是英雄。你比如说——诸葛亮。诸葛亮有些少数民族就不喜欢他,是吧?不喜欢他,因为他当年曾经带兵征服过那些少数民族,是吧?呃——历史上有些问题不是很好解决,像这个岳飞啊、文天祥啊,都是属于民族英雄,但是这些人毕竟比较少。但是实际上,中国历史,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呢,既有民族英雄的功劳,也有,或者更重要的是,千百万,千千万万,人民英雄,人民大众的功劳,是吧?所以用人民英雄纪念碑比较好。另外就是毛主席他还反对啊……(有同学举手想发言)啊,你想说?啊,好,你说。

      生7:我觉得,因为我觉得,这个浮雕,就是这个纪念碑,记录的了很多事情,比如说像虎门销烟啊,然后像五四运动等等的这些事件。而这些事件呢,就是正好在整个中国冲破思想牢笼的这个阶段发生的。就可以象征着中国人民不但是摆脱了自己落后的局面,而且还为全世界做出了一个——呃——那个——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成功这样的一个楷模。所以说她领导全世界人民走出了那种被奴役的那种生活。所以我觉得它其实是有一个全球意义的,应该是全球人民来纪念的东西。

      师:啊,好。(掌声)不错不错。这个同学讲得有一点深度,啊,有点深度。尽管有个别的用词不一定很准确,但是你这个意思啊,很有点深度,啊,很有点深度。还有点全球眼光,啊哈,你把中国历史放在整个全球文明当中来看的,是吧?所以——在你这个年龄当然是相当不容易的。(稍顿)还有没有同学要说一下?想说的?有没有?机会难得啊。

      (打开链接)这里有一位诗人啊,叫周振中的诗人啊,写了一首诗,诗的题目叫《人民英雄纪念碑》。

      (放投影:周振中《人民英雄纪念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

      周振中

      一

      尊

      巨

      大

      的

      磨

      刀

      石

      砥砺着

      民族的意志

      你看这首诗它是模仿纪念碑的那个外在形象写的。“一/尊/巨/大/的/磨/刀/石/砥砺着/民族的意志”。这首诗应该说比较形象的揭示了这个纪念碑的意义。很多同学说,为什么要建这个碑啊?为什么?这首诗,它把这个纪念碑的形象——纪念碑是石头做的啦,又像一把刀,是不是?它这石头是磨民族之刀的!这个人民英雄纪念碑是磨民族之刀的,是吧?让我们民族之刀永不生锈!永远发亮!是吧?就是这个意思。是吧?这就是建纪念碑它的意义了、它的意图。

      (放投影)

      2.关于顺序的问题呢,是说明文教学里面很重要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并不难,是不是啊?呃——哪位同学能说说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哪位同学说说看?

      生8:呃——我觉得它是按照作者的位置的移动,就是他走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按照一个逻辑顺序来写的……

      师:他是走到哪就写到哪?再准确地说,啊,他是不是走到哪就写到哪?他走是根据什么走的?

      生8:根据呃——先后——叙述的那些——观察的事物的那些……

      师:他根据那个浮雕的内容,那个历史的进程啊……

      生8:就从现代往古代……往……从那个呃——中国近代史慢慢地一直往后……

      师:往古代还是往现代?

      生8:往现代。

      师:对了。对了对了。欸,这个作者我们要推想他可能开始看的时候,如果第一次去看,可能是按你说的这个,可能是乱看的,先随便看有个大致印象,然后按一定顺序看。但是写文章的时候,就不能按第一次看的乱看乱写,它一定要有一个顺序的安排,是不是啊?写文章既要言之有物,又要言之有序,欸,有个顺序是吧?那么他是从鸦片战争开始,是吧?虎门销烟,一直到解放战争胜利,是不是啊?他按这个顺序来写的。开始如果是第一次都没有看到、没有看过纪念碑,他可能就是随意看。但是他要写文章,他一定要根据内容的需要,安排好顺序来写,是不是啊?所以不能够只是说他是走到哪就写到哪。那个不可以的,啊?好。

      线索的问题……(有同学示意要发言)啊,这个同学你请,你想说什么?(伸出手臂示意)

      生(女)9:我觉得这篇文章一共有三……按三种顺序来写。它既有时间顺序,也有空间顺序还逻辑顺序。从文章可以看出,逻辑顺序就是,作者先写人民英雄纪念碑最重要的碑名和碑文,然后呢,在描写碑身的时候是按照……从碑身的东面到南面再到西面再到北面这个空间顺序来写的。但是文章有些有部分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那就是碑文所记录的历史事件是按照他的时间顺序来写的,浮雕内容也是根据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师:(不时点头)很好很好啊!(掌声)她把……(掌声不断)这位同学她把说明文的三大顺序都很准确地说出来了,而且结合这个课文。她说它有时间顺序,还有空间顺序,还有逻辑顺序。是吧?说得非常好,啊,像这样综合运用的说明文,呃——还是不少见,还是不少见。当然我们初中同学写说明文,会运用一两种就可以了,比如说时间顺序啊、空间顺序,是吧?逻辑顺序稍微难把握一点点。那个我们慢慢来啊慢慢来啊。下面我们看浮雕的内容。

      (放投影)

      3.关于浮雕的内容,这样三个问题,也是同学们提出来的:

      (1)为什么纪念碑,上面只有中国近代史的事件,而没有古代的英雄或者事件呢?

      (2)为什么碑上没有具体的英雄的名字呢?为什么没有以个人来雕刻呢?都是英雄群像,一共有172个人物。

      (3)为什么选取八件事情作为代表呢?不选九件十件?选二十件不更好?是不是啊?思考一下,讨论一下好不好?唉,讨论一下。

      (讨论;师与一生交谈)

      师:好的好的啊。(拍掌示意)这个班,这个班同学很活跃,啊。那么,刚才我听了那位同学说得有些道理……(伸长手臂示意)来,请你发表一下。

      生10:呃——第一个问题就是说,为什么只有中国的近代史哦?因为就是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人民慢慢慢慢地摆脱了封建制度的钳制,慢慢慢慢地走向了现代的社会主义制度,就是走向了光明。所以就是从现……就是从近代史开始说起哦。


展开余文
      师:就是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革命的起点,对吧?

      生10:对。就是人民群众对一些——欸——就是那些贵族阶级的一种反抗。

      师:你们好像还没有学中国近代史吧?但是好像也知道一些这些情况,啊。刚才有位同学回答中涉及到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问题。从1840年以来,到五四运动,就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对吧?1919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共产党领导的,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吧?那么最后取得胜利的,就是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推翻了封建制度,取得了民族独立。这个在以前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没做到的。是没做到的。啊。好。那么所以它这个碑文,毛主席起草的这个碑文,就是从1840年开始的。是这样子的。这并不是抹煞古代千千万万劳动人民和那些人民英雄的功劳。

      啊,第二个问题——(伸出手臂示意)好,好,你说。

      生11:第二个问题就是,第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那个碑面太小刻不下。(哄堂。师大笑。)因为当时英雄有很多。比如说百万雄师过大江,你不可能把百万雄师都刻上。而且,第二个原因呢,可能就是因为毛泽东所领导的共产党她来自于人民,她所取得的每个胜利都是在人民的帮助下取得的。所以它……呃,没有刻具体的名字,而是刻一大群人更好些。

      师:太棒了!(掌声)第二点太棒了!就是她讲的这个!(掌声持续)

      当然,要刻,有些英雄人物,也不是不可以刻的。刚才我说了,像董存瑞炸碉堡,是吧?呃——还有,一些领袖人物,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人民领袖,那都是可以刻。但是,毛主席反对突出个人。毛主席认为,英雄人物,那些像董存瑞之类的英雄人物确实值得纪念,但是,千千万万的人民英雄,无名的人民英雄,更值得我们怀念啊,更值得我们怀念!毛主席认为不是英雄创造历史,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解放以后,毛主席,啊——很多地方要建他的铜像,甚至有些城市里面呢,人大已经通过了建毛主席铜像的决议,比如沈阳,人大通过了,说要建个毛主席铜像,然后呢找了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委托他们去拍毛主席几张照片。毛主席说:不行!你们别让我难堪,不能搞这个。到了后来,很多地方建铜像他也反对。文革的时候到处是他的像的时候,他也反对。啊,后来他反对没用。那是另外一回事情,不多说了。

      所以,毛主席不主张在纪念碑上刻个人名字,跟他的人民创造历史的观念有关……你看,领袖人物上面一个都没有,那些很著名的英雄人物也没有,刻的都是人民英雄群像,都是人民英雄。这个是第二个问题,大家自己能够解决,而且认识得非常深刻、很到位。啊,很到位!

      那么,第三个问题——(伸手示意)好好。那位同学,嗯。

      生(女)13:我觉得可以从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来回答这个问题。

      师:啊啊!(点头)

      生(女)13:根本原因呢就是因为从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上面来讲,作者写这篇文章就是为了讴歌我们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和丰功伟绩。然后呢,因为这八件历史事件呢,是中国近代史的事件,这样子,这是一段中国屈辱的岁月。这样就更能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直接原因就是:因为这八件事件是中国的比较伟大而且比较出名的事件。然后它的实物和记载资料比较全面比较丰富,所以就选了这八件事件作为代表。

      师:啊——不错不错啊!(掌声)她说有一个根本原因,有一个本质原因,是不是啊?还有一个实物和资料的原因,是不是啊?实物和资料的原因呢值得讨论,但是你那个思维方式值得肯定:你看你在找一个问题的原因的时候,会找根本原因,会找次要原因。在你这个年龄能这样就相当不容易了,啊这样相当不容易的。答案的准确性那还在其次……好,你想说?(伸长手臂示意另一女同学)请你说。

      生(女)14:我觉得,用八件事情有三个因素。

      师:嗯,有三个因素。

      生(女)14:因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咧,主题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上面有“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字。

      师:哦——(笑声)毛主席写了八个字,所以作者就写八件事。呵呵,你这个思维还有点意思!

      生(女)14:第二个原因……

      师:我今天晚上回去打电话问问,呵呵(笑声)。

      生(女)14:第二个原因就是,这八件事情比较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历史的发展。第三个原因,就是“8”这个数字比较吉利。(笑声)

      师:哦——对、对,“8”的数字比较吉利。说得很好,说得很好,啊。等一下我们还要讲到这个问题的。你已经把基本的观点说出来了。你看,大家提出的问题,其实在课堂上你们都可以解决的。啊,还有没有想说的?

      好,我们再从文学的角度细读一下这篇文章。

      (放投影:(二)从文学的角度细读)

      (二)从文学的角度细读

      师:我说过,文章和文学也不能完全地区分开来,啊,不好完全区分开来。但是呢,讲课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它分一下,这文章写的好,就是有文学性,是吧,是这样子。但对于初中的同学来说,你们首先是把文章写好。文章写好嘞,首先把句子写通顺,中心写明确,层次写清楚。所以刚才我们讲文章的时候主要讲这些东西,对吧?那么,文学的角度,我们重点看看毛主席那个碑文,我们把这个碑文读一读,啊?我的教材到哪儿去了?(笑声。找教材)我的教材不翼而飞了啊,嘿嘿。(一生主动借与)好,那么,大家把毛主席题的这个碑文呐,来齐读一下,好不好?“三年以来”,预备——读!

      生:(齐读)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主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师:嗨!任何人听了你们这么朗读,都会永垂不朽的!(笑声)你看你们,我本来这几天身体不太好,一听你们这么一读,我精神就来了,啊,精神就来了。

      (放投影)

      1.为什么碑文是从现代走向历史的?换句话说,毛主席为什么这样写?为何不从一千八百四十年那时起……

      师:那么我们看你们提的第一个问题啦,为什么碑文是从现代走向历史的?换句话说,毛主席为什么这样写?为何第一段不从一千八百四十年那时起写呢?他为什么是这样的,“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从一千八百四十年那时起”?这里头就有比较微妙的东西,意思要揣摩,要品味,所以我们就把它放在文学里面。思考一下,不讨论,好不好?

      (学生思考)

      师:或者说,毛主席那段话改一下顺序行不行?

      生15:不行。

      师:那为什么不行?(伸手示意)你说。毛主席写的就不能改,是吧?呃,不是吧?好,你说说。

      生15:首先,我举一个例子啊,就是为什么有人类咧?就是因为有地球;那为什么有地球呢?就是因为有太阳系嘛;为什么有太阳系呢?就是有宇宙啊。这句话也是一样的。首先他先从近代开始说起啦,然后分层,递进啊,追溯到三十年以前,然后再追溯到一千八百年前,它的意思啊,历史含义都在逐渐地递增,让人感受到这些,这个历史的重要性和对我们的教育意义,让我们既要尊重人民英雄,让这些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啊。(同学中有笑声,继而掌声)

      师:你们别鼓掌。他说的太多,我年龄大了,我没听得很清楚。你用两三句话概括一下你的思路,好不好?再简洁点,请你再简洁点说,用两三句话。

      生15:毛主席的这个意思是不断地在递进,不断地在加重。所以让我们,呃——那个气氛更好。(笑声)

      师:意思不断地在加重,是不是这样?

      生15:是!(笑声)

      师:那就是说,三年来的分量比三十年轻,三十年来的英雄的意义比1840年以来英雄的意义轻,毛主席是意思是不断地推进的,不断地加重表扬程度的,你是不是这个意思?(笑声)是不是这个意思?毛主席是不是这个意思?好,你请坐。(示意另一同学)好,你说。(示意学生15)你仔细听,啊。

      生(女)16:我觉得,首先呢,如果说,碑文从现代走向历史的话,首先就会让我们最引以注目的就是现代,就是说人都要以现代为重啊,就是说,抓住今天是最重要的。可是在我们现在努力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却历史,不能忘记历史给我们的伤痛也不能忘记历史给我们的教训,所以这段碑文可以让我们在抓住今天的机会的同时,接受历史的教训,以前车之鉴创造美好的未来。(掌声)

      师:但是我觉得……意思我明白,我觉得还不到位,我想大家……同学们想一想啊,这里头,三年以来,是共产党领导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不是啊?前面还写到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再往前还有洪秀全的农民起义。在这样一些——啊,这个推动中国历史发展的这些事件当中啊,哪一个,是给中国带来最翻天覆地变化的?最重要的?

      生(齐):毛泽东领导的……

      师:是哪一个啊?

      生(齐):三年以来的。三年以来……

      师:“三年以来”是最艰苦,最关键,是吧?所以实际上,我们中国人说话啦,往往,不是所有的时候,在说人或事的时候,摆在前边的是最重要的。比如说今天,假如我们不是讲课,我们跟局长吃饭,那要局长先坐,我们才能坐,知道不?哎,这是中国文化是这样子的。所以我们只能在后边坐,啊,哈哈,是这样子啊。如果有老前辈,老前辈先坐,对不对?哎,我们年纪轻的后坐,实际上是这样子的,啊,对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特别是解放战争,是给中国的历史带来最根本性变化的,所以毛主席把它放在最前面强调,(示意15)知道不?哎,要倒过来,不是刚才我们有的同学说,它是逐层深入的,份量逐步加重的。有没有和我意见相反的?有没有?

      生:老师啊……

      师:啊?(伸手示意)

      生17:老师,那我可不可以理解为,就是说,毛泽东认为他所领导的共产主义革命最伟大,来藐视前人的成果?(笑声)

      师:啊,你说毛主席有没有这种心理是吧?是吧?

      生17:有可能啊。

      师:很有可能哦!(笑声)哎,毛主席在重庆谈判的时候发表了一首写于1936年的被认为有帝王之气的著名的词《沁园春•雪》,是不是啊?能够背吗?你们能背吗?他写了多少皇帝啊?“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一起背一下?好不好?“惜秦皇汉武”,预备——起!背,背一下。

      生:(七嘴八舌)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师:(引导生,齐背)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文物……还看今朝——这什么意思?毛主席说,“惜秦皇汉武”,怎么样,后面说的?

      生(齐):略输文采……

      师:“略输文采”, 秦皇汉武么文凭低一点,小学毕业的。(笑声)唐宗宋祖,怎么样啊?

      生(齐):稍逊风骚。

      师:不会写诗,稍逊风骚。风骚嘛,风啊,国风啊离骚啊,是吧?成吉思汗呢?那是一介武夫,只会打猎,是不是啊,这些人啊,都成为历史的烟云,要“数风流人物”——

      生(齐):还看今朝。

      师:还看我老毛!(哄堂)毛主席大概心里是这意思,他当然不会这么写啦!但是,中国近代史——刚才有的同学提问题就说——是一部受屈辱受欺凌的历史。只有毛主席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才改变了这个历史。毛主席晚年为什么犯那么多错误,跟他个人有关,但是也跟他早年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的变化有关,那时候跟着毛主席就能够胜利,可以说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知道不?照他说的办就能胜,是这样子。所以那些老一辈开国英雄都信服他,然后走向了迷信。是这样子。那么这里头刚才一个同学说的,毛泽东认为他所领导的共产主义革命最伟大,来藐视前人的成果?根据《沁园春•雪》,毛主席好像有点这个思想。但是,如果客观评价,毛主席在中国历史上,我们认为是最伟大的一个人物,对吧?要不然你不可能在深圳噢。对不对?哎。(笑声;议论声)

      (放投影)

      2.什么碑文要分为三个时间段?为什么不全部合为一句话?

      师:好,下面一个问题啊,为什么碑文要分为三个时间段?为什么不全部合为一句话?当然前面解决了,后面这个问题就比较好解决,是不是啊?好,哪位同学说说看?这你们提的,啊,好,请你说。

      生18:因为这三个时间段所象征的事情是不一样的。“三年以来”是指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1946至1949年的最后三年的解放战争时期,而“三十年以来”是指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至1949年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整个历史时期,而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1840年,这一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由此标志着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师:好!你说的层次非常清楚,好的,谢谢你啊。(掌声)我建议你还加一句,就是说,尽管像刚才那位同学说的,我们不能完全排除毛主席有那种傲视群雄的心理,但是,事实上,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变化,是毛主席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带来的。但是,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内容来看,从碑文来看,毛主席实际上是很谦虚的,为什么说他谦虚呢?根据他起草的碑文可以知道,毛主席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这个巨大的变化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新民主主义革命,无数的革命先烈的那个基础上,不仅如此,还在1840年以来无数人民英雄牺牲的基础上取得的,对吧?是这样子的,我是这样理解这个碑文的。啊,所以,毛主席尽管把他领导的革命放在前面来说,但是前面有无数个革命先烈,无数的人民英雄,付出了很大的牺牲。我是这么理解的毛主席的碑文的意思的,所以合到一句说就不好。分开说每个历史时期的英烈先烈的历史功绩,哎,都加以纪念。一句话,强调三年解放战争的重要,但是没有贬低历史上人民英雄的功劳,对吧?好,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不能太展开了啊。

      下面我们进入第三个细读环节,从文化角度来细读。

      (放投影:(三)从文化角度来细读)

      (三)从文化角度来细读

      (放投影)

      1.文章为什么三次提到“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师:(念以上投影文字)从这个文化角度解读这篇文章,是一般的教学不注意的。那么,我们再看看,有的同学提到了,除了毛主席那个碑文以外,文章在叙述说明的时候提到了三次“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八个字,是吧?那么,文章为什么三次提到“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好,请你说说。

      生19:我觉得他应该是点题。

      师:啊,点题。

      生19:为了深化主题。

      师:深化主题。

      生19:令我们这些读者印象更常深刻些。

      师:OK。很好,啊,很好很好!就是主要的意图应该是那个点题,点题。呃,你们写文章也要注意了啊,作文啊,特别是考试作文,啊。要点题,啊,要点题。不要搞得那么太含蓄,不要让改卷子老师要去给你归纳中心思想,你要点题,看见没有,这篇文章点了三次题,啊,点了三次题——当然,我们不是说文章要点三次题,不是这个意思啊。另外,那我还提个问题,他为什么是三次提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八个字而不是四次咧?好,你来说。

      生20:老师,“三”好听一点嘛,四、四、四多难听……

      师:“三”好听一点,“四”不好听。广东人是不是“四”不好听,是不是啊?“三”就比较多了,是吧?中国造字法,那个“群众”的“众”字,三人为众。那你说,“众”写四个人不行吗?三个人就代表多,代表多。当然在汉语里面,“三”代表多的情况呢,比较常见。但是,也有代表少的(如“三寸金莲”,“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一般代表多。比如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啊,那是说,不一定说的是三个人啦,就是说,几个人在一起,当中肯定有一个可以作我老师的,肯定有一个可以做老师的,是吧?这是“三”表示多,老子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啊。你想说什么?

      生21:老师,那我想提一个问题。

      师:好。

      生21:那古代“三”不是代表多嘛,那“九”不是更好吗?

      师:九是三的三倍啊。

      生21:是啊

      师:哎。

      生21:那,那不是说九是更加多吗?

      师:呃——我带了一本书来了,叫做《中国神秘数字》,等一下,啊。(拿书)这个——你们有兴趣——到图书馆自个儿找啊。你说九代表多是也对的,确实是这样子的。那么为什么?它跟三有关的,它是三的三倍啊,详细了解就要看看《中国神秘数字》这本书。你想说?你说,啊。

      生(女)22:我觉得可以这样子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刚看了全文,它这个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个八个字一共分别在全文的——

      师:嗯——(翻看教材;学生亦然)

      生(女)22:呃——前面两次呢是——是作者看到人民英雄,看到这个,一开始看到这个碑文的时候,而提出来的。然后第二次呢,是作者即将要开始介绍这个碑文的时候又再一次提出来。然后最后一次是作者把这个碑文给介绍完了以后,在最后一段收尾的时候再次提出来。这样子呢不仅能总结全文,而且还能点题,更主要的是使全文看起来,“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个句子没有出现那么多次,没有显得那么罗嗦,九次的话那么显得太罗嗦。

      师:好啊!你这个发言又有了一个很好的思维方式,就是说,你不是抽象地谈论三啊九的问题,你是结合课文来谈的。说第一次出现在哪里,第二次出现在哪里,第三次是在结尾的时候。学语文就要这样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啊,语言的好坏不能孤立的谈,一种语言它为什么好,孤立地说不行,你比如说,“恨”,这个“恨”,遭人恨可能是很不好的,是不是啊?一般来说,但是有时候说“我很恨你”的时候可能是“很爱你”啊,是不是啊?如果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下,是不是啊?我们看电视里头啊描写有时候年轻人闹矛盾的时候说:“我恨死你了!”(笑声)其实表达的意思是爱他的阿。再比如,老人家,老两口,六七十岁了,晚上吃完饭在散步,聊天的时候,老太太就说:“你这个老不死的!”(笑声)他真正……他要死了,她也很痛苦。她表面是表示一种恨,实际呢是爱。这就是一个语言环境问题。这个小孩素质很好,啊,思路很好啊。我们不再展开了啊。

      (放投影:)

      2.为什么选取八件事情作为代表呢?不选九件十件?选二十件不更好?

      师:(念投影文字)

      师:那么,你看,“八”字原来啊在汉语里面最早啊是一般的数字,但是后来,啊,这个——周易的八卦,佛教以及佛教传入以后,“八”字就变成很神秘的数字了。那么传说呢佛祖释迦牟尼是4月8日出生的,所以佛教对“八”字啊就很看重,中国文化对“八”字也很看重。比如说佛教有八大金刚、天龙八部、八戒、八百罗汉;军队里有八阵图,是吧?“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个啊写诸葛亮的;八卦掌,武术里面的;书法里面的“永字八法”,是吧?道教里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文学艺术里面有唐宋八大家、八大山人;饮食里面的八宝粥、八宝菜;还有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好多词语:八面威风、八面玲珑、八斗之才、八面见光、八杆子打不着、八抬大轿、八菜一汤。(笑声)嘿嘿嘿,(生:八宝粥。)欸,还有八宝粥,八菜一汤是我们局长吃的,我们只能吃四菜一汤,哈哈哈哈哈……(笑声)开玩笑,啊。中国汉语里面有很多词语“八”的词语,哎,大家以后课外可以找找。我们看另一个问题。

      (放投影)

      3.汉白玉的特殊意义

      师:(念投影文字)有的同学提到的——这个问题很重要的——啊,人民英雄纪念碑用汉白玉的特殊意义。大家知道这回事吧?明年的奥运会啊金牌是什么做的?

      生:汉白玉。

      师:不错不错,你们都知道了啊。报道这件事的报纸我今天拿过来了啊,(示意手中的报纸)是,就是用汉白玉做的。

      玉文化为中国所独有。玉是中国最传统、最古老的饰物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后期就开始出现,经过不断演变,玉成为中国人心目中最高的审美标准。而且玉本身的材质就名贵,玉的质地很坚硬,制作玉所付出的劳动力难以想象,一条简单的纹路都要历尽千辛万苦才能完成,体现出“美就是对困难的克服”的美学观点。而且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种道德标准,古人云:“德者居之”,美玉无疑是美德的最好代表。中国人对玉的崇拜,就体现了中国提倡的一种人格的美。这一个设计之所以中标啊,就是它选择了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以玉。这个在其他的文化当中啊,没有的,或者说很少见的,所以这个玉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

      我给大家看一些材料。这个——以我讲为主,(放投影)

      你们看,玉在自然界中是非常稀少的,难以加工,在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啊,它一直具有十分重要的象征意义,在日常生活中也具有道德象征,具有通灵魅力。这种现象刚才说了,在西方文化当中是没有的,或者是极少见的,在中国字典中能够找到的带玉字的成语,几乎全部是褒义词,你比如说:

      (放投影)

      玉树临风,这是《世说新语》里面形容这个男性的这个,这个少年,啊,风度翩翩,啊,玉树临风——这是《世说新语》里面形容那个男性的那个少年啊风度翩翩。啊,玉树临风、玉石俱焚、玉液琼浆、玉洁冰清、玉陨香消——啊,说梅艳芳玉陨香消啊;玉叶金枝、以玉比德等等啊、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化干戈为玉帛——在中国的成语里面,有玉的几乎全部是褒义词,可见中国文化当中玉的地位之高。

      而且这个玉啊,所有美女的形容词都可以用玉来形容,你看我挑了一些:玉女、玉人、玉颜、玉唇、玉腮、玉颈、玉肩、玉腰、玉手、玉指、玉腿、玉足,玉照。嘿嘿!(笑声)

      我讲到此,大家就知道了,为什么人民英雄纪念碑要用汉白玉来做。知道了啊?好,知道了。

      (放投影)

      (四)在“反英雄”的时代呼唤英雄

      师:好,有的同学说,老师你为什么讲这个课文啦?除了刚才我讲过,本周一我在佛山听了一位优秀老师讲这篇课,并且评了他的课的原因以外——我给老师们发了那个老师比较老套的教案,是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反英雄”的时代,生活在一个丧失不朽意识的时代。我们看看这个著名诗人北岛的《宣告》,他只有三句——

      (放投影)

      我不是英雄

      在没有英雄的时代

      我只想做一个人。

      ——北岛《宣告》

      啊,没有英雄的时代!可是,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曾经有的时候啊——你比如说唐代,大家都争着做英雄,那些诗人都往前线奔,西域、边境,啊,都去建功立业。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也是这样的。但是,现在,今天,眼下,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啊,人们啊,观念有些变化,这原因很复杂,不是我们一下能说得清楚的。我们现在不仅是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甚至是一个英雄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是英雄的时代!那么,这样下去呢当然就很不好啊……我希望同学们从小要有点英雄意识,所以,我决定讲这篇课文。现在,我把这节课完整的课题最后确定为:

      (放投影)

      本节课完整课题——

      《在“反英雄”的时代呼唤英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细读》

      师:下面我回答同学们从文化角度提的一些问题。

      (放投影)

      1.何谓英雄?老师你认为什么是英雄?

      师:(念投影文字)有同学问:何谓英雄?老师你认为什么是英雄?

      (放投影)

      英:草之精秀者为英

      雄:兽之特群者为雄

      ——(三国)刘劭:《人物志》

      师:(念投影文字)

      师:古人认为,所谓英,就是草木之中最优秀的;而所谓雄,就是动物中中最优秀的。古人刘劭是这么认为的。

      师:(放投影)

      人:聪明秀出谓之英

      胆力过人为之雄

      现在人们认为,一个人很聪明,在智力上很杰出,就是英;胆力过人,有勇气扶困济危,就是雄。

      师:(放投影)我自己下一个定义。

      师:(念投影文字)

      程老师定义:

      所谓英雄,就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

      师:我昨天就这样反复地思考,我想:所谓英雄,就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说董存瑞炸碉堡。他确实是英雄。但是如果那个碉堡……那个炸药包很重他举不起来,他炸不了碉堡,那他也成不了英雄。(哗动)他举得起来,然后他又把导火索拉了,碉堡炸了,是吧?很多人都能够举起来,但是很多人都没有做。黄继光堵枪眼,是吧,也是这样子的,他那胸脯又不是钢板,是不是啊?他能堵,别人也能堵,但是别人没那个勇气,是吧?别人能做但是不敢做。能做敢做了,这就是英雄。是不是啊?比如说我们今天在台上,同学们一点都不紧张,是吧?也有一点英雄气概,有一点英雄气概!

      生:那老师你认为你是英雄吗?(笑声)

      师:(左手摸脸,笑)我想做英雄。但是,做英雄……

      生:难。

      师:难啊。做英雄很难啊。我后面还有讲到这个问题。你这个问题很好。

      (放投影)“

      2.呼唤全民族的不朽意识.

      师:(念投影)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左传》

      师:我觉得我们这个民族现在呢,是吧,有一点鄙视英雄啊,当面可能说英雄好话,背后啊——可能会说他傻不拉几的,是不是啊?我觉得一个民族要壮大,后人要给我们这代人再建纪念碑,我们就要呼唤,曾经有过的英雄意识,和不朽意识。中华民族很早就有“三不朽”的追求:(激光笔指示投影)“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什么意思咧?大概意思就是说,《左传》里面说的,要想不朽,有三种办法:最上的一种办法——中国传统文化是儒家文化——立德;其次,建功立业;最后,立言,就是写作,啊,就是这些东西很久了也不会废掉。此之谓不朽。当然,既能立德,又能立功,又能立言,那当然更好啦,可是一般人做不到,一般人做不到啊,能做到一方面就不错啊!但是我们要呼唤不朽意识啊!大家听一首很著名的诗——普希金:《纪念碑》。

      普希金,俄国最伟大的诗人,曾经写过一首著名的诗歌《纪念碑》,大家听一下。

      师:(放录音)没有声音啊?……没有声音啊?刚才有的。(播放录音)后台的电脑老师,大一点,声音大一点。……还大一点……我们再来,重头听,啊。(问学生)听不清?……它这个效果不好。……算了,它这个效果不好。等下我们看文本。

      师:我们在回头看这节课的这个标题——《在“反英雄”的时代,呼唤英雄》。我想通过这一节课,这节课的教学,不光是让同学们啊,学了一篇说明文,还想同学们呢,从小就有一种不朽意识,英雄意识。

      我们来齐读普希金的诗,来。特别是开头一段。看不看得清?(增大字号)来,《纪念碑》,普希金,预备——读!(学生齐读。教师同读。)

      同学:(齐读)

      纪念碑

      普希金

      我为自己竖立起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

      在人民走向那里的小径上青草不会生长,

      他昂起那颗永不屈服的头颅,

      高过亚历山大石柱之上。

      不,我不会完全灭亡——

      我的心灵在珍爱的竖琴①中比骸骨存在得更长久,

      它决不会腐朽——

      只要月光下的世界上还有一个诗人,

      我的声名将永垂千秋。

      我将蜚声整个伟大的俄罗斯土地上,

      它现存的一切民族都将传颂我这个诗魂,

      无论是斯拉夫人骄做的子孙、芬兰人、尚未开化的通古斯人,

      还是草原之友卡尔梅克人。

      我将世世代代为人民所喜爱,

      因为我曾用竖琴②唤醒人们善良的心,

      在我这严酷的时代,

      我讴歌过自由,

      为那些倒下的人祈求过同情。

      噢,缪斯,听从上帝的意旨吧,

      不要畏惧人们的欺凌,

      也不必企求挂冠,

      冷漠地对待赞美和辱骂,

      也不必和愚妄的人争辩。

      注①②:“竖琴”有的译为“圣洁的诗歌”

      师: 这个“珍爱的竖琴”这一句啊,有的翻译成:我的灵魂在“圣洁的诗歌”中比遗骸存在得更长久。

      来,让我们再齐读一遍,来结束这个课。来,让我们站起来,同学们站起来,好不好?(学生起立)《纪念碑》,普希金,预备——读!

      师生:(齐读)

      纪念碑

      普希金

      我为自己竖立起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

      在人民走向那里的小径上青草不会生长,

      他昂起那颗永不屈服的头颅,

      高过亚历山大石柱之上。

      不,我不会完全灭亡——

      我的心灵在珍爱的竖琴①中比骸骨存在得更长久,

      它决不会腐朽——

      只要月光下的世界上还有一个诗人,

      我的声名将永垂千秋。

      师:希望同学们以后能成为英雄!好,谢谢同学们!下课!

      生(齐):谢谢老师!老师再见!

      师:啊,再见再见再见!(全场热烈掌声)

      
标签:课堂实录 人教版高一课堂实录 人民英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我教《金岳霖先生》抓住一个字——“怪”(本站论坛稿)
下一篇:《敬畏自然》创新设计(本站论坛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