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679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三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三教学设计
五汛中学高三作文系列辅导训练(三)(高三)
 五汛中学高三作文系列辅导训练(三)

一.作文题目

《说文》:“患,忧也,从心。”从个人到国家,从人类社会到宇宙自然,人心之忧,无处不在。高尚品质的缺失,价值取向的混乱,天灾人祸的频发……这些“患”都与我们的生存状态息息相关,都是对人类智慧的严峻挑战。

请以《说忧患》为题,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二.审清题目

1.题型特点:

①命题作文    ②兼供提示类材料    ③限定文体

2.把握概念

“忧患”的词义是“困苦患难”。

我们今天说忧患,重在说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人们意识或认识的一种形式,往往与祝福意识既相联系又相区别。虽然二者都是人的理性追求真理的表现,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应,但是所通过的情感方式不同。祝福意识主要体现满足、肯定性的情感,忧患意识则主要体现问题性的情感。忧患意识不满足于现状,往往或通过反思总结经验,或通过批评揭露错误,或从对事物的肯定中发现问题,目的都是期冀以此推动社会更加健康地向前发展。忧患意识表现出的是主体改造世界的一种责任感和能动性。

三.构思提示

我们生活在一个精彩而又令人忧患的世界里。说精彩,是因为我们中国和世界在日新月异地发展;说忧患,是因为我们的世界仍不完美,人群的周围还笼罩着疾病的阴霾,新年的钟声里也会突然传来恐怖的爆炸声……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作为自古以来我国一条重要的政治经验,它蕴涵着深刻的辩证法思想,即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忧患意识体现的是一种居安思危的高超智慧。“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和“志士不忘在沟壑”,“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等,都包含着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见解和高超智慧。有危机意识是件好事,但“狼”在家门口,不能光在嘴上说忧愁。要去除认为“糟糕的事情不会那么快轮到自己头上”的侥幸心理和“船到桥头自然直”等想法。忧患出人才,贫寒出孝子。要干成一番事业,不管大事业还是小事业,都要付出艰苦的劳动。我们今天说忧患,大者利国利民,小者有利自身发展,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忧患意识有利于培养进取精神,忧患意识有利于掌握解决矛盾的主动权,忧患意识有利于保持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忧患意识有利于增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动性和责任感。

四.较好的立意

①忧患意识——奋飞的翅膀

②未雨绸缪说忧患

③居安思危,忧可减危

④忧患意识的培养不能松劲

⑤说忧更要解忧

⑥谈“周期”说“忧患”

⑦亡羊补牢不如曲突徙薪

⑧牢记忧患方可远离忧患

⑨何以解忧?唯有思危

⑩无忧无虑未必是好事

五.较好的材料

(一)事例类材料

①汉室家族在其基业初定时便谨记历史的训诫,堂而皇之地“休养生息”,分封良田,轻役减赋。大汉天下物阜民丰,刘氏家族便稳坐高堂,但自身力量的弱小却也使刘邦忧心忡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也正突显了他对怀柔政策下的忧患。

②唐太宗接纳魏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建议,励精图治,从而危“贞观之治”奠定了基础;后者如清朝晚期,统治者夜郎自大,以“天朝大国”自居,闭关自守,因循守旧,最终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③“卧薪尝胆”。越王勾践为了向曾经吞并越国的吴王夫差报仇,身为一国之君,却让自己每天都睡在“薪”也就是木材铺成的床上,每天尝一下苦胆的味道,以保持自己要复仇的热情。最后他终于成功了,吞并了吴国,杀掉了吴王夫差,成为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

④清末太平天国起义,洪秀全带领饱受奴役之苦的人民向清朝封建统治者发动猛烈进攻,可就在事业刚刚有一点成就时,起义军领导者中的矛盾出现了,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走向了灭亡。这一切,不都说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吗?

⑤波兰第一例疯牛病给人类再次敲响了警钟,人类警惕起来,在疯牛病大规模侵犯之前,成功地把它阻挡在家园之外。

⑥在一所大学的实验室里,一群研究员想观察一下青蛙的求生能力。他们把一只青蛙丢进了滚开的油锅,青蛙感受到了那即将到来的灭顶之灾,拼尽全力跳出了油锅,获得了新生。可几分钟后,同样是这只青蛙被放进冷水里,科研人员慢慢把水加热,直至把水烧开,起初悠然自得地在水中游来游去的青蛙已无力逃脱灾难,被活活煮死。

这则故事让我们深思:在极度恶劣的外部条件下,青蛙逃脱了死亡,获得重生。而当外部环境由舒适向险恶逐渐转变时,它却觉察不到,死在了那曾让它享受的“福地”。说起来不可思议,可事实就是如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细细想来,岂止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二)名言类材料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②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的最高学府。  (梁启超)

③忧患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

④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  (张载)

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⑥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  (《左传》)

⑦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  (《易经》)

⑧祸患常积于忽危,智勇多困于所溺。  (欧阳修)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忧患”概念认识不清,用“苦难”“忧愁”“思虑”“担心”“畏惧”“惆怅”“逆境”“奋斗”“达观”“责任”“动力”“安全”“压力”“困难”等概念偷换“忧患”。

2.忽视“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这一写作要求,造成文章记叙为主或抒情成分太多。

3.构思角度单一,关注的范围仅仅是国家命运,没有很好地从试题的提示语(从个人到国家,从人类社会到宇宙自然,人心之忧,无处不在。高尚品质的缺失,价值取向的混乱,天灾人祸的频发……)中获得提示而打开思路。


展开全文阅读
4.不善于运用材料说理,充斥着空洞的政治口号,欠缺论证的力量,欠缺说服力。

七.例文

说忧患

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世间有三堵墙正体现了这个道理,第一堵墙是我国的长城,它于始皇时代初见规模,迄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秦始皇虽为一代豪杰,却在统一六国之后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抛之脑后,做起世代称帝的美梦,倾天下民脂民膏建造了这举世奇观。可是他的“子孙帝王万世之基业”的美梦只传了二世就破灭了,江山易主,身死人手,应了孟子“入则无法家佛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始皇地下有知,对此不知作何感想。秦灭六国“履至尊而制六合”,为什么后来又“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呢?贾谊说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我说始皇丧失了忧患意识是他迅速败亡的重要原因。

第二堵墙是德国的柏林墙,它见证了二战结束后德国这个战败国由一个大家庭分裂成两个国家的惨痛历史。两德统一后,有人主张把柏林墙统统拆掉,而有识之士指出:要留一段柏林墙,让后人记住曾嚣张一时的法西斯统治,让来者记住柏林分裂的伤痛,让世界牢记战争带给人民的苦痛。留下的柏林墙不长,但是它记载的历史很多很长。残破的柏林墙增强了人们的忧患意识,有忧患意识的民族是有生命力的民族,哪怕它千疮百孔,哪怕它受尽磨难,只要这个民族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就不会成为沉睡的巨人。

第三堵墙便是以巴边境上的哭墙,以色列和巴基斯坦都把耶路塞冷定为自己的首都,当初面对以色列的一再进攻,或许是巴基斯坦获得安乐的时间太长了而忘记了忧患吧,土地丧失,圣城易主。反观以色列的犹太民族,他们的忧患意识极强,尽管流离失所,尽管历尽苦难,但是他们念念不忘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不断自强,不但成功攻下圣城,而且国力越来越强大。

这三堵墙只是人类历史上的几个小点,但它们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才能走向成功。它们都见证着人类在忧患面前如何因努力而成功,在安乐面前如何因只知享受而败亡。这三堵墙警示我们:在顺境中要常思忧患,不要不思进取。才能助你成长,助你成功。今天我国处于“狼”在家门口的境地,有识之士愈来愈多地呼唤增强民族忧患意识,我们靠“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忧患意识从过去走到今日,我们要靠不断增强忧患意识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简评】审视作文题目,首先面对一个用什么眼光来选准角度,选好切入点的问题。这个切入点既要准确又要新颖。本篇以三堵墙为切入点,给读者眼睛一亮的感觉,不但给人鲜明的印象,而且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这是本文成功的第一块基石。

全文开合很大而且处处紧扣论题,作者不但善于随时点题,而且在举例之后紧紧跟上议论,在议论的文字中又紧紧咬住自己的“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才能走向成功”这一中心论点,这是本文成功的第二块基石。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三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三教学设计 五汛中学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苏教版高二必修)
下一篇:五汛中学高三作文系列辅导训练(二)(高三)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