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305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泪珠与珍珠(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目标】 

1、分析文章中所写的几种泪

2、在反复品读的基础上,体会文中蕴涵的丰富而深沉的感情,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人生感悟

3、感受泪珠中蕴涵的真、善、美,懂得要爱和感恩这个世界

4、把握散文的线索及彩线串珠的结构

【教学重点、难点】①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厚感情,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人生感悟。 

②品味泪水中包蕴的真、善、美。 

【教学设计】以标题为切入点,以泪珠与珍珠的关系为主线。

课堂主要部分从整理分析几种泪入手的,从离别泪,亲子泪,奋斗泪,慈悲泪,感恩泪来总结本文所真正想阐发的人生哲学,也就是眼泪之所以能变成真正,珍珠为什么又是珍珠的原因:生活中,每个人心灵中都应有一粒珍珠,它就排除困难的毅力和智慧,虽历尽困苦,流尽辛酸泪,亦需有一颗像珍珠一样明亮,充满光泽,晶莹圆润的珍珠。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在成长历程中,我们或感动或忧伤,或喜悦或悲痛,留下了滴滴泪珠,我们捡起泪珠,串成生活的收获,感恩生活的赐予,让我们的人生因丰厚而沉甸甸。有人说,会流泪的人,是高尚的人。今天,让我们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生活,欣赏她那澄净安详的文字,静静地抒写许多理当惊涛骇浪的家庭事端,就如这篇散文《泪珠与珍珠》,用极为清新安静的文字表达了她内心的波涛汹涌,阐释了很深的人生哲学。

2.介绍作者:

琦君,生于1918年 ,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 1949年去台湾,后旅居美国。她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化修养。1949年赴台后埋首文学创作,成为名重一时的作家。琦君以“秀外慧中的大家闺秀”风范著称,文风典雅祥和,落笔沉静含蓄,善于以清丽简洁、平易近人的文字抒发委婉曲折的情怀,可谓“哀而不伤,怨而无诽”。她写过很多作品,其中以散文成就最高。主要散文集有:《红纱灯》《桂花雨》《烟愁》《细雨灯花落》《三更有梦书当枕》。

琦君出生于官宦之家,在离开大陆移居台湾后一直对自己的家乡、故园念念不忘,所以在她的很多作品中都洋溢着一种浓浓的思乡情怀。这种思乡之情在《泪珠与珍珠》也有表现,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最近台湾对三十年来图书出版情况作了一次调查,统计结果,作品最畅销的男女作家分别是林清玄和琦君。琦君名列十大女作家之首,被誉为“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

琦君的散文有独特的风格:一是天然清淡,二是情真理至,“不是浓妆艳抹的豪华贵妇,也不是粗服乱头的村俚美女,而是秀外慧中的大家闺秀”。

二、 整体感知课文:

1.古人云:“题者,额也。”一篇好的文章,我们能从标题中读出许多信息,比如线索、对象、范围、题材、体裁等等。请看本文的标题“泪珠与珍珠”是什么关系?

2. 从文章的题目看,这篇文章写了不少关于泪珠的故事,请跟着老师的范读,轻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中都写了哪些“泪珠”?

【解说】有书中写到的眼泪、骨肉分离的眼泪、亲子的爱怜之泪,生命的奋斗之泪、不为一己的慈悲之泪、为人类献身的感恩之泪。(书中泪、分离泪、亲子泪、奋斗泪、慈悲泪、感恩泪)

三、自主探究:

【思考】

1、有人认为本文的主旨是思乡怀人,开头写“书中泪”似乎与此关系不大,你认为呢?

2、在“生活泪”几节里,作者已从泪水中探询到人间亲情的真谛,体悟到人生的境界。因此有人说,作品的最后作者选取了流泪观音的故事和信徒为耶稣流泪的故事,有画蛇添足之嫌。你认为呢?

3、假如把这些眼泪比做珍珠,那么贯穿起这些大大小小珍珠的线,也就是主旨句是什么?它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这几次的出现是不是简单的重复?

4文章题目为“泪珠与珍珠”,可文中很少谈到“珍珠”。可否把文题改为“泪珠”或“珍珠与泪珠”?如果不可以,那么“泪珠和珍珠”到底是什么关系?

【解说】

1开头写“书中泪”巧妙的引出了“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老“眼枯见骨”的哀痛”这个过渡句,为下文写“生活泪”作铺垫。

2如果“生活泪”主要着眼于人间亲情,那么“感恩泪”和“慈悲泪”则着眼于人生境界,使文意由前文的“一己之泪”升华为“人类之泪”。

这些泪可以分为小我的泪和大我的泪两种;眼泪由实转虚,境界由低到高,也反映了作者对“眼泪”认识的逐步提高。

3这句“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从结构上说起着引领贯串全文的作用;从内容上看,它代表了琦君70年的所有的人生体验,使我们眼睛更清澈,使我们心灵更明净与温厚。这些包含着人生丰富高尚的情感的泪珠,在琦君老人眼里都已幻化成世间最美丽宝贵的珍珠,我想这也是这篇文章取名为《泪珠与珍珠》的一个原因。

4本文以泪珠为物线,以“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为思想红线,这种“彩线窜珠”的结构使全文“散得开、收得拢”。本文除了思乡怀人之外,还蕴含着老人忧患和痛苦可以转化为人生财富的人生哲理。

标题中的“泪珠”和“珍珠”的关系应当是比喻关系:那种饱和着人生体悟的纯真而博大的泪珠才是晶莹剔透的珍珠。琦君正是以一颗纯真、博大的爱心热烈地拥抱人生,打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

四、分析课文(详解)

 A “书中泪”  1-4小节

①     《小妇人》、冰心散文、《啄木曲》、《新安吏》 

②     对于这里涉及“泪”的句子作者她是怎样来欣赏的?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感? 

这是一种喜爱的感情,是一个文学青年喜爱句子本身的美,就仅如此而已。 

  

B“分离泪” 5—6小节

 品味情感,结合韦庄的词来谈谈你的理解或描述这样的一种断肠的场面。 

菩萨蛮 



展开全文阅读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C “亲子泪” 7小节

   感受一下琦君的语言风格,缓缓的叙述,浓烈的深情 

           

 D “奋斗泪” 8—10小节

 在告诉我们生活中有坎坷,有欢笑,我们需要奋斗,要历尽坎坷。 

  泪珠与珍珠: “我相信每个人心灵中都应有一粒珍珠,它就排除困难的毅力和智慧,,这粒珍珠是随着 人的年龄,学识与修养而逐渐长大,逐渐变得更晶莹圆润的。” 

        

E “慈悲泪” 11小节

F “感恩泪” 12—13小节

①作者在引出珍珠后已经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了,为什么还要加上最后的三段? 

人需要有慈悲心,有感恩心,这是做人的一个基本素质。我们要感谢这个世界给予我们的一切,要感谢困难,坎坷让我们成长,让我们有珍珠一般的心灵。 

②此处我们可以联系琦君的身世及她对母亲的爱来让学生们感受这段文字中流露出的真情。 

     

四、拓展延伸(人生中情与理之珍珠三境)

少年不识愁滋味:琦君说,少年的我,爱“眼枯即见骨”,但我并不懂得。

而今识尽愁滋味:其一,离乡之痛。琦君,1917年生于温州,1949年到台湾,离乡之痛她是体会至深的,思乡的泪流得太多。

                 其二,亲情之痛。琦君写了儿子的淘气惹自己流泪,又说自己幼年何尝不是母亲眼中催泪的沙子

                其三,奋斗之痛。“牡蛎为了努力排除体内的沙子,分泌液体,将沙子包围起来,

反而形成一粒圆润的珍珠。”

                琦君说,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老“眼枯见骨”的哀痛。因为爱所以痛,因为痛所以坚毅,此刻才拥有了复杂而深切的情感,才对人生有了深入的认识,此刻的心灵才丰富而坚韧。

慈悲与感恩:琦君说,杜老的“眼枯见骨”,老师评曰深刻沉痛,境界尤高,原是如佛之慈悲。

琦君写了画上的一尊流泪的观音,“观音愿为世人负担所有的痛苦与罪孽,所以她一直流着眼泪”,这是慈悲。而佛的慈悲、耶稣的滴血让人感动流泪,这是感恩。

            至境――“佛境”。

五、仿写式默写演练:

古今中外,文人骚客无不以“泪”抒己心,洗人心。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杜甫在《蜀相》中流下了叹惋之泪以自勉:“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在《无题》中则流下了爱情之泪以诉衷肠:“春蚕到死丝方尽, ______________。”宋代词人柳永在与心上人别离之际,流下了爱情之泪以传情:“___________,竟无语凝咽。”白居易则在《琵琶行》中流下了同情泪以自勉:“_________________,江州司马青衫湿。” 

现代诗人艾青在烽火连天的岁月,流下了爱国之泪以砺志:“___________?因为我爱这土地爱的深沉!”琦君女士在《虞美人》里写道:“锦书万里凭谁寄,过尽飞鸿矣。柔肠已断泪难受,总为相思不上最高楼。”她流下的则是海外赤子的_______之泪。

六、课文总结:

琦君曾经说过:“我是因为心里有一份情绪在激荡,不得不写时才写。每每写到我的父亲家人和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情感唯有发自肺腑才能抵达内心。我总想,会流泪的人也是幸福的。因为流泪表示他们还有对生活的渴望和留恋,对真情的感动和拥有。从这个意义上说,无泪的人,也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所以让我们珍惜泪水,珍惜这纯洁真挚的泪珠中凝聚的所有珍珠般晶莹美好的情感吧。

伟人有过流泪的经历,作为一名平凡的中学生我们也有过自己暗暗流泪的时候。我们应该深深领悟到:流泪的过程就是不断奋斗的过程。只有从奋斗中我们才能得到最珍贵的收获。所以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泪珠就没有珍珠!我想这也是我们今天这堂课学习琦君的文章的收获之一吧。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泪珠与珍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致橡树》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下一篇:粤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认识自我”活动课教案(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