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1270  
标签:教师随笔
佳节赏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网友来稿)
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 张金波

      家人团圆,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的一件事。在重大的节日里,客居他乡的游子,即使远在千里之外,也要尽力赶回家中,与亲人团聚。于是,每逢佳节,与亲人团聚便成了节日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古人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表达佳节思亲情感的诗篇。在这些诗篇中,流传最广的恐怕莫过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其中脍炙人口的句子就是“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

      王维是颇有成就的诗人,少年时便显示了出众的才华,“年未弱冠,文章得名”。他从十五岁开始作诗,二十岁以前便写出了《洛阳女儿行》和《桃园行》等佳篇。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他十七岁作的,当时他初次离开家乡,客居长安,诗中表达了他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深情。

      诗的开头没有以写景或叙事作为抒情的铺垫,而是直接切入主题,抒发思亲之情。人离开自己的亲人,寄寓他乡,总会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这是人之常情。作者为追求人生理想,告别亲人,来到陌生的长安,“异乡”二字就把思乡之情烘托出来。诗人之所以言“异乡”而不称“他乡”,意在强调他乡与家乡之诸多不同,这样就有一种隔膜的感觉。如果人在他乡,又是孤身一人,思乡之情自然更加浓烈,何况诗人还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一个“独”字写出诗人举目无亲、无依无靠的孤独寂寞,把思乡之情推向第二个高度。“异客”则强调了诗人游子的身份,魂牵梦绕的永远是家乡的一草一木,是亲人的音容笑貌,长安即便繁华,但总觉得自己是外人,总有一种陌生感,一时难以融入其中。诗人巧妙地把一个“独”字和两个“异”字组在一句诗里,每进一字,感情便深入一层。中国人有着强烈的家族观念,非常重视家人的团圆,而在阖家团聚的节日里,作客他乡的游子对自己孤独寂寞的处境可能更加敏感,因而,平日就有的思亲之情,往往会变得愈加深重,那么“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成了一种必然。诗的第一句已经把思亲之情提到一个相当的高度,第二句着一“倍”字,大大深化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两句,没有任何曲折,直抒胸臆,谈不上高超的写作技巧,但是诗人用自然朴素的语言抒写了在异乡为客,重阳佳节时思念亲人的深挚感情,极具艺术感染力,在千千万万的游子心中引发了强烈的共鸣。尤其是“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真挚自然,道出了万千游子的共同心声,千多年来广为传诵,几乎家喻户晓。人们在引用和理解它的时候,也不再局限于重阳节,把它当作人们思亲情感的普遍概括。每当人们在节日思念亲人时,便很自然吟诵这两句诗了。

      作者邮箱: zhangyizhitaba@163.com

      
标签:教师随笔 佳节赏名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追求方格内的圆融,学会戴着镣铐跳舞(网友来稿)
下一篇:在阅读的海洋上扬帆远航(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