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2892  
标签:教学论文
知识、能力、生活与课程改革--中学化学课程改革浅析
     

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化学班 陕西延安中学 赵中民  

  一、课程改革的意义

  1、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知识化、信息化、经济化的时代,21世纪世界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表现在数量上的发展,质量上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目标已不再是获得知识和应考能力,而是追求综合能力的提高;学习内容不再是课程限定的范围,而要涉猎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问题和自然科技问题;学习方式已不再限于课本、课堂和学校,而要走向社会和生活;学习手段也不只是语言、图象,而是进入计算机网络时代。因此,传统的学科体系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加以改革。

  2、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学校中的学科课程占据着核心地位,特别是中考课程、高考课程更是承接考试任务、提高学生应试成绩、提高学校升学率的载体。表面上看起来人人受教育机会平等的体制,实质上却扼杀了一部分有特长学生的发展。应试教育造成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差、身体素质差、创新能力差、人文精神缺乏。而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加强学习是前提,改变观念是关键,教师队伍是保证,教育内容是核心。而教育内容必须涉及课程教材改革。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明确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

  3、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素质教育着眼于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学生发展的全体性、全面性、多样性、主体性和基础性。即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而不是部分学生被动地发展;学生人格全面的发展而不是只重视其智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不是全体学生按同一规格发展;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而不是局限在学校中眼前的发展。所以,要确立"全体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并重,学生的眼前发展和长远发展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继承与创新并重"的课程改革思想。重视劳动课、艺术课、体育课、计算机课等非考试科目的开设,使学生发展特长。

  二、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

  1、加强道德教育,重视人格培养。

  智育不合格是次品,体育不合格是残品,德育不合格是危险品。所以包括化学在内的各科课程改革,都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人格培养。例如,通过我国的石油工业、煤炭工业、钢铁工业、水泥工业、硫酸工业、氮肥工业等迅速发展的事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揭露以李洪志为首的"法轮功"及其它伪气功、伪科学的真面目,对学生进行崇尚科学教育。通过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白色垃圾的随意乱扔,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树叶废纸的任意焚烧而造成的空气、土壤、水质、食品等环境污染,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性。通过实验室触电、灼伤、爆炸、药品中毒、煤气中毒等事实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特别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潜移默化作用。

  2、加强实验教学,重视能力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课程改革一定要体现化学实验的特点。传统的课程体系中,演示实验只是为了验证某一性质或结论而设,大多数学校都由教师演示完成。学生分组实验更是形同虚设,条件差的学校很少做或根本不做,条件好的学校也基本上是少则三四人、多则五六人一组,不可能人人动手完成(据杭州师范学院的周宁怀教授对浙江一些中学的调查,学生化学实验的亲自动手率高中为30%、初中只有17%)。即使做了的也只能是照着课本上设计好的步骤完成,远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其实,对于水平相对较低、动手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可以完成验证性实验,而对于高水平、爱动手的学生,完全可以"松绑",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药品、选择实验装置、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让学生在自己的实验中有所发现和探索。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独力思考、独力学习、独力探索、独力创造的能力,又了解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并能参与创造知识、深刻地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3、缩短必修时间,增加选修内容。

  台湾花莲师范学院陈伯璋教授认为,最美的国画是空白,最美的音乐是休止符,最美的课程是"留白课程"。他反对把课程安排得满满的,而提倡留给学生一定量的空白时间,由学生自由发展。许多著名中学如上海市育才中学、南京市金陵中学,都将原来的每节课由45分钟减少为40分钟,但由于有计算机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手段做保障,课堂教学要求不但没有降低,教学密度和效果反而大大提高。金陵中学把每天的七节课改为八节课,利用每周多出的课时,开设研究性学习、讲座、文娱、体育活动等课程。育才中学更是下午全部开设选修课,学生可根据爱好选修计算机、驾驶等内容。高二年级的化学必修课只有2课时,但却开设了诸如"化学与环境"研究型选修课。这些学校的学生,在选修课中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能力。他们在高一高二就能确定研究课题,利用化学知识、英语知识、计算机知识及其它相关知识,查阅资料,实施调查,独立操作,完成具有相当水平的论文。

  4、改革课程内容,贴近实际生活。

  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化学无时无刻不在你身边。化学课程应尽量减少与社会、生活无关的,高深的理论知识,而应多一些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环境等人们关注的焦点内容,特别是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内容。同时,化学教学也不能只限于课堂上空洞的说教,而应走出课堂和校门,走向社会和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

  三、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难点

  1、人们的观念

  长期的应试教育形成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评价方法,给很多学校和教师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他们不愿意也不敢去打破传统、创新思维,而要继续墨守成规,做"经验型"的教师。"3+X"高考中化学尽管只是"X"中的一部分,但它的高考任务却不容忽视。因而,学校总喜欢把课程排得满满的,教师总喜欢把时间占得多多的,似乎唯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提高学校"品牌"。我认为,高考制度不改革,人的观念不转变,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将会举步维艰。


展开全文阅读
  2、学校的条件

  不论是经济发达的苏南,还是中国的前沿城市上海,凡是素质教育搞得好、课堂改革落得实的学校,必然都有强大的经济作后盾。没有太大的高考升学压力,又有现代化的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加上齐全的实验设备以及良好的教学实践环境,使得课程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相反,贫穷落后地区,学校还在为提高那可怜的几个高考百分点苦苦挣扎,学生还在为升入高等学府而努力奋斗时,有谁还愿意去学习那些与考试无关的选修课。当然,条件也不允许他们去发展自己的特长。据我所知,有些学校的学生从未做过化学实验,培养创新能力又从何谈起!

  3、教师的素养。

  长期以来,化学教师只是化学课程的执行者而不是开发者;是化学课的传播者而不是研究者。很多化学教师只掌握化学专业知识,而对一般的人文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知之甚少,对一些现代新知更是一无所知;只懂得课堂化学知识,而对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贫乏得可怜;只知道教会学生应考,而不能自觉地引导学生创新。化学课程的改革,最终都要通过化学教师实施,所以,提高化学教师的素养势在必行。化学教师要加强自我学习,积极参加在职培训,听专业讲座,参加研究生课程班,坚持开展科研,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只有把高音、中音和低音有效地协和,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篇章;只有把知识、能力和生活有机地联系,才能构成完整的化学课程体系。

  参考书目

  ①吕达 《关于我国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问题》

  ②陈伯璋 《知识、生活与课程改革》

  ③陆志平主编《激活创造的潜能》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8月第1版

  ④《化学教学》2000年第10期

  2000年11月30日于南京师范大学 

 

标签:教学论文 知识、能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让学生选择班主任的尝试
下一篇:教学中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