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463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阿里山纪行(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阿里山纪行
教学设想
本文作者吴功正是当代作家、文艺评论家、美学家,1997年7月初,他应一些台湾学者之邀,赴台讲学,期间,他游览了著名的阿里山,并为之陶醉,回国后写下此文。文章通过移步换景的方法,形象地描写了游览阿里山所见的迷人风光,抒写了作者独特的内心感受。文章文质兼美,考虑到学生初次接触“移步换景”的写法,故在教学中作简单处理,把主要精力放在品评、诵读文章优美的语言上,让学生充分体会文章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了解作者移步换景的写法,认识祖国的壮美山河,品味作者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1、按游踪顺序,移步换景的写法;
2、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歌曲《高山青》,营造学习氛围。
板书 阿里山纪行
听读课文 发现思路
(多媒体展示) 应注意的词语
一泓 静谧 红桧
溢出 孕生 山岚
作者通过“移步换景”的方法把阿里山一幅幅富有鲜明特征的画面舒展自如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一步步把读者带进迷人的阿里山,带到阿里山的灵魂——神木。
第二板块 赏读美文 发现妙处
五、学生讨论、交流,找出文中描写阿里山景色的段落,分别朗读。
板书
深山水潭 清澈
原始林区 宁静
曲径青苔 厚密
木桧林海 神奇
六、反复诵读、想像、品味美文、美景。
1、一同学读文章,同桌闭目想像阿里山美景;
2、欣赏阿里山风光图片,回味文中描写的阿里山美景,品味作者用词及语言美。
七、通过以上诵读、品味,学生摘抄优美语句,体会语言特色并用固定格式说明原因。这里准备一些例句,用以启发学生并提供比较材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深化认识。
这一句用 (的方法)描写(展示、突出、表现------)了
。
语言特色
对偶、比喻、排比、设问、反复 生动形象
整句、散句 长短句——轻松舒展
有节奏感
引用、化用——古典气息
第二板块 赏读美文
发现妙处
多媒体配乐
配深山水潭、原始 林区、曲径清苔、古桧林海等图片
第三板块 仿写练习 总结升华
八、用自己摘抄的句子的形式与方法仿写。然后交流、诵读。
九、总结(在乐曲《高山青》中进行)
本文语言典雅、凝练、和谐、畅达,句式多样,节奏感强,富于音乐美,具体体现在节奏美、拟声美、修辞美和音节美等四个方面,同时作者托物抒情、融情于景,又充分展示了情韵美。我们读这篇文章,会感到其声音和婉宽舒、柔美,从中可以体会作者的欢乐、爱慕之情。
十、作业
课外搜集阿里山的有关资料。
板书设计
深山水潭 清澈
原始林区 宁静
欢聚台北 —— 游山 曲径青苔 厚密 —— 下山
木桧林海 神奇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阿里山纪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记承天寺夜游(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下一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课程名称:
高中议论文快速构思(40分钟写满800字)
课程形式:12节课,14个word文档打包下载
是否收费:收费
有需要的,请添加尹老师微信13958889955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