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4737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创意说明: 

从情感角度切入,读读说说,让学生整体感知全文,从而带动对全篇的深入研读和领悟。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发问精神,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深入研读。有些难句可让学生课外消化。    

●教学目标

   1.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浓浓的亲情。

2.学习运用圈点勾画的学习方法质疑问难。

   ●教学难点

1.本文含蓄深沉的立意。

2.理解文中艰深难懂的语句。

●教学方法

点拨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打印好的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 

你放飞一个你

    我放飞一个我

    蓝天真小呀

    你看

    我们快活的姓名

     正在悄悄靠近

     它们在说悄悄话呢

     不信

     你把耳朵贴在线上

     听听

 

   要求学生猜读诗题:《放风筝》。

多媒体显示风筝画面。

引入正课:看到这么漂亮的风筝,让我们想到了快乐自由的生活!的确,生活中很多东西都能让我们睹物生情。那么,文坛巨匠鲁迅抓住风筝是要表现怎样的情感?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鲁迅先生兄弟之间,来感受一下他们之间的风筝情结吧。

二 作者、作品简介  (多媒体显示)    

    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野草》,散文诗集。

三 读一读,理一理   学生默读课文,理一理课文主要内容。

四 读一读,析一析     

1.请学生对课文作圈点批注,把阅读中的感受、体验、或疑问标记出来。

要求:第一组同学,重点针对课文1—2段内容质疑并探讨;第二组同学,重点针对课文3—5段内容质疑并探讨;第三组同学,重点针对课文6—8段内容质疑并探讨;第四组同学,重点针对课文9—12段内容质疑并探讨。

2.师生合作探讨疑难。

五 读一读,品一品     

读一读课文第三、四段,品位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妙处。

体验拓展        

1.交流探讨,完成课后练习三。

2.说一件小时侯最难忘的有关游戏或玩玩具的事。

结束语   

一出风筝事件,牵动千万读者的心,兄长严于自责,小弟全无怨恨,这兄弟间的浓浓亲情因风筝事件而显得更美、更和谐。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童心的浪漫,自由的可贵,希望同学们都能拥有自己自由、快乐发展的天地,让我们以一曲《风筝飞吧》来结束这篇课文吧。

课后作业

    本文在写"我"对小兄弟精神虐杀的一幕时,写到"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请你发挥合理的想像,结合小兄弟的性格特点,续写一段小兄弟留在屋里的情景。70字左右。

附 板书

风  筝 

鲁 迅

兄   悔恨  自责    抓断踏扁   无怨 忘却  弟

              手  足  情  深

初中语文教学资源整合的一次尝试

一、课程教学资源分析与我的整合

    《风筝》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文中,作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写出了亲情的丰富与多彩,能引起大家的共鸣。我曾于今年10月执教了这一课,深感本文教学资源丰富,具体体现在: 

1.本文主旨呈多元化趋势。文中有鲁迅的兄弟之情,有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有鲁迅的自省精神,有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作品还揭示了封建陈腐思想对儿童自由、活泼天性的扼杀,还有鲁迅作为思想家对封建教育思想的批判等。

2.文中语文知识丰富。表现在:文中疑难的字词较多,如:憔悴、诀别、瑟缩、惊惶、虐杀……文中含义艰深的语句较多,如:“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我不幸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文中的细节描写文字简约、生动传神,如:“多病,瘦得不堪”、“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文中所述放风筝的游戏,极易引起学生对童年时有趣游戏的回想……文中所体现的鲁迅散文风格,如:政治远见性、新进的思想性、高超的技巧性、敏锐的洞察力等;

文章以其多元的主旨,丰富的内容,提供给了我们较多的组织教学的机会。鉴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鲁迅的兄弟之情、自省精神、毫无怨恨的情感,这些可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感悟;而对鲁迅的思想家情感,学生可能认识欠缺,需要教师点拨。对文中丰富的语文知识,如:疑难字词,课前可让学生查工具书解决;艰深的语句,可以引导学生用圈点批注法来合作、探究;细节描写,可引导学生仔细品位,学习借鉴;口语训练,可当堂完成;至于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及鲁迅的散文风格,可要求学生课前上网查询。


展开全文阅读
整合以上信息,我以为,本文教学宜由浅入深,从感悟鲁迅兄弟之情入手,进而升华到对鲁迅思想家情感的探析,并培养学生用圈点批注法阅读的能力。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过程。

二、我的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分四个环节展开。

(1)读一读,理一理。在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出作者的情感变化线索。

(2)读一读,析一析。在这一环节,请学生对课文作圈点批注,把阅读中的感受、体验、或疑问标记出来,学生合作探讨并释疑解难。

要求:第一组同学,重点针对课文1—2段内容质疑;第二组同学,重点针对课文3—5段内容质疑;第三组同学,重点针对课文6—8段内容质疑;第四组同学,重点针对课文9—12段内容质疑。各组质疑完毕,全班探讨。

(3)读一读,品一品。请同学朗读3、4段,共同体味作者刻画人物的妙处。

(4)拓展延伸。①与《满天的风筝》比较阅读 ②描述童年趣事。

三、我的整合依据

1.是实践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所以,在教学中,我始终注意了和蔼可亲地与学生探讨问题,当学生想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又担心说错时,我就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如适时鼓励学生:“要相信自己对文章独特的理解”、“我们崇尚完美,但我们更崇尚追求完美的过程”,以求学生在轻松的心态下与文本对话、与老师对话、与学生对话。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据此,我安排了“读一读,析一析”环节。在分工后,学生根据阅读内容所提出的问题,应当是自己最关心、最感兴趣的问题,也应当反映了同龄人的愿望。这样,共同质疑解难时,他们均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课堂气氛极为活跃。这时,教师只要把握好探究的方向,不失时机的将探究引向深入即可。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氐闶桥嘌哂懈惺堋⒗斫狻⑿郎秃推兰鄣哪芰Α薄>荽耍野才帕恕岸烈欢粒芬黄贰被方冢荚谕üψ髡呖袒宋镄蜗蟮拿畲Γ嘌郎臀难ё髌返哪芰Α?悸堑狡吣昙堆氖导是榭觯萄е忻挥猩孀阕髌匪枷敫星榍阆虻钠兰畚侍狻?

新课标指出:“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据此,我安排了“拓展迁移”环节,利用比较阅读,来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让学生叙述童年有趣的游戏,实践了由“读”向“说”的能力迁移。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心理,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时,用点拨法引导学生探究,如:为什么作者看到风筝就感到悲哀呢?作者什么时候才知道自己不许小弟放风筝的行为错了呢?作者是怎样评论游戏对于儿童的重要意义的?作者对当年不许小弟放风筝的行为又是怎样评论的?知道自己错了以后,作者打算怎样去补过?面对作者的讨恕,小弟原谅他了吗?面对小弟的此种表现,作者是怎么评论的?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时要重视朗读与默读。因此,教学时我首先安排学生默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有选择有目的地要求学生集体朗读第3、4、5段的内容。

2.是控制论的要求。

控制论告诉我们:每一阶段的教学都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就是定向控制。要进行有效的定向控制,就必须根据教材实际、学生实际制定好教学目标。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应当是多元的、合理的、组合式的,教学时,可以把教学目标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块状结构,逐一完成。

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浓浓的亲情;学习运用圈点勾画的学习方法质疑问难。

教学时,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我将整个教学过程分解为四个环节,每一环节都有具体的教学任务,这是符合定向控制论原理的。

控制论还告诉我们:教学时必须处理好扶与放、难与易的关系。

叶圣陶指出:“教师之教不是为了全盘授予,而在相机引导。必令学生奋其才智,勤其练习,乃为善教也。”所以,教学时我让学生自行感悟鲁迅的兄弟之情,而对鲁迅的思想家情感却通过教师点拨来帮助理解,这就是考虑到了学生知识、能力、阅历的原因。再如:在整个“读一读,析一析”环节,我先让学生自主质疑,然后师生合作探究,解决疑难,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担负的是相机引导、适当点拨的“扶”的功能,学生担负了积极主动的揣摩、理解文本的重任。对文中的疑难字词、写作背景等,学生“奋其才智”,能通过自学完成,教师就不必多“扶”了。

教学中,我还安排了“拓展延伸”环节,与周粲《满天的风筝》比较阅读,让学生讲述游戏,这就是利用量力性原则中的“最近发展区”原理,在学生已知与未知间架设起一座桥梁,激起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愿望,促进了学生身心向更高水平发展。

四、 课后反思

1.课文反思

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本文时,对于文章的主题,我始终定位在 “亲情”这一层面,并进而升华到对鲁迅思想家情感的探析,而对鲁迅的自省精神的思考,对小兄弟虽身受“虐杀”却毫无怨恨这种思想根源的挖掘,对封建思想扼杀儿童天性的批判……教学时,只是稍稍触及。好在这些问题,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有所感悟,暂时还不必要求学生知全知透。

2.教法反思

教学中我始终坚持“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有机会去挑战自己感兴趣的新目标。所谓教学相长,掌握了学习主动权的学生,很多时候会给教师带来惊喜。

教师也要做好引导工作。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还要先有“师傅领进门”。教师的引导是课堂教学正常进行的保障。如上例中,整体感知阶段一系列点拨式疑问,就能把学生迅速引入课文中去。如果当讨论不再沿着教师预设的方向发展时,教师要快速准确地判断讨论的目标指向。如果是对教学目标的背离,要果断巧妙的纠正和引导,既维护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又将课堂教学导向深入;如果是对教学目标的深化和拓展,那么,即使会影响预设的教学安排,也应当积极地予以引导。

另外,教学目标与教学环节的设置应该是动态的。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难免会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中心,把教师的主导性放在第一位,直击难点或考点,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担心一旦放飞学生的思想,这只风筝就难以控制!因此,“教”与“学”之间总有一定的差距。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调整。当然,教师更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并充分备课,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风筝》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行道树(人教版七年级选修)
下一篇:郭沫若诗两首(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