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3969
标签:
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人教版九年级选修)
教学依据:
自汉代兴科举起,到明清的盛行,读书人便有了“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有多少读书人能放弃这一追求,能放弃“光宗耀祖”的机会呢?无数的读书人读得醉生梦死,精神麻木,对功名的追求达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清代作家吴敬梓就用“婉而多讽”的艺术笔调描绘了读书人“范进”辛酸的求名史。范进中举发疯,充分暴露了封建专制的黑暗和对国家、对民族的残害。
范进的发疯是那个时代的必然。作者以鲜明形象的人物语言和夸张的艺术手法,为读者展现了猥琐而悲哀的范进和粗俗市侩的胡屠户的穷形尽相,范进中举前后的心态变化,胡屠户前倨后恭的语言,张乡绅的拜会,中举前后乡邻们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共同构成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作为今天的读书人,尤其是学生,不能钻死胡同,范进的前车之鉴如警钟长鸣。因此,学习这篇文章,其目的就是要使学生认清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朽,要看到今天所处社会的光明和幸福,摆正心态,积极进取,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体会课文讽刺和夸张的语言;
2、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中举前后的对比);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二、教学重点:
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中举前后的对比)。
三、教学难点:
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摆正心态,积极进取。
四、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生字、词语;
2、简介文学知识及明清科举制度的有关内容;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人物和情节。
教学重点:
掌握课文中生字词语的音、形、义;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人物和情节。
教学难点:
了解明清科举制度的有关内容,以便学生能理解范进为何因中举而发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句名言吗?那么,你知道自己是什么身份吗?这种身份的人的特点是什么?目标是什么?(学生回答)
同学们的回答都很好,那么明清时代的读书人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和分析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笔下的读书人范进是什么样一种形象。
二、简介作者及有关知识:
1、作者:吴敬梓――字敏轩,又字文木,安徽人,清代小说家。
2、《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
3、明清科举制度简介:童试[秀才(生员、相公、进学)]-乡试(举人)-会试-殿试。 (以上内容由多媒体展示)
三、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注音、字形:
作揖 中举 相公 长亲 星宿 编辑 中间 相与 长久 住宿 踹在塘里 腆着肚 名讳 拙病 往腰里揣 喘息
2、文中个别词语的理解:体统 同案 火候 局不过 兀自 桑梓 万贯家私 相与
(以上也由多媒体演示,先列出字词,给学生思考和回忆时间,再给出正确答案)
四、在学生预习基础上,要求快速阅读,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情节结构。
(此前已经教给学生分析小说的方法,即按小说三要素进行)
1、学生读完后,由学生按小说三要素概括,进行整体感知。
课文中涉及的主要人物有:范进 胡屠户 张乡绅 众邻居
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课文围绕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不同的境遇。
2、要求学生按情节给课文划分层次,并简要概括内容。
第一部分(1-2):范进中举前的情况。
第二部分(3-12):范进中举后的情况变化。
3、学生思考并明确:小说的环境描写重在社会环境。
五、布置练习(目的在于强化识记文学知识和生字词的音、形、义)。(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
2、了解张乡绅和众邻居在范进中举后的态度的社会意义;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在情感与思想上受到熏陶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对范进和胡屠户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的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在情感与思想上受到熏陶教育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根据已掌握的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神态、语言、行动、心理)对文中主要人物形象(范进和胡屠户)进行分析,从而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旨。
1、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状况 、社会地位、处世态度。
(要求学生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进行分析理解,特别是对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刻画要细细品味,进而深刻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2、胡屠户形象分析:
范进中举前的:骂 (略) 范进中举后的:赞 (略)
贺礼 (略) 贺礼 (略)
展开全文阅读
动作 (略) 动作 (略)
(以上内容在学生了解的基础上由制作的课件展示)
3、张乡绅和众邻居在范进中举后的表现:
(重在让学生了解当时恶劣的社会风习,进而认识封建社会的腐朽)
二、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表现手法进行简要分析,了解讽刺手法的运用和所起的效果。
1、对比(例句)
2、夸张(例句)
3、直接写实(例句)
(也用制作的课件展示)
三、教师小结: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认清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作为二十一世纪的读书人,初中毕业班的学生,我们要明确学习的目的,摆正自己的心态,端正学习态度,以“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的良好心态去认真学习,做到学有所成。
四、布置练习。(略)
教学反思:
《范进中举》以其鲜明的人物个性语言,夸张、对比的艺术手法对陈腐的科举制度以及深受其害的范进、胡屠户、众邻居等人进行了揭露和讽刺,这对正在读书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教育,也是一中警示。教学中我注重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落实:一是注意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在学生初步掌握阅读分析小说的方法的基础上,尽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二是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与思想的熏陶教育,认识封建科举制度造成的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从而摆正读书心态。
在教学中和教学后的信息反馈可以得出:学生在主动参与和情感教育方面都较好,不足的是对文中个别语句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在练习、评讲后基本解决。
标签:
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管仲列传》(苏教版高二选修)
下一篇:
金岳霖先生(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