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1965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勾践灭吴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学习目的:
1.了解《国语》的体例及主要内容。
2.理解文言实词:知、成、耻、资、服“等的含义;
3.了解几个通假字:帅、政、取、有。
4.认真诵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学习勾践在逆境之中不气馁、不沉沦,刻苦自励战胜困难的精神与其奋斗成功的具体缘由,
教学设想:
教学重点:(1)积累本课要求掌握的重点实词与虚词及文言句式。
(2)理解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的奋斗精神。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熟悉课文、诵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的 最后两段。
知识导航
文中特殊句式归类
(1)判断句
此寡人之罪也(省略介词于)
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
昔者之战也……寡人之罪也
(2)省略句
寡人请更(对待吴国的态度)(省略动词宾语)
(勾践)无不甫(之)也(省略主语与宾语)
省量词,例:女子十七(岁)不嫁,丈夫二十(岁)不取
一(条)犬,一(头)豚
(3)倒装句
A介宾短语后置
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乃号令于三军
又有美于此者将献之
B.宾语前置
何后之有?
本课虚词用法归类
1、之
代词,他,它。例:吾与之共越国之政。:三江环之。
助词,的。例:苟得闻子大夫之言 此则寡人之罪也
助词,取消主谓间的独立性,不译。例: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若水之不归也。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例:何后之有?
2、其
代词,他的,他们的。例:执其手而与之谋。
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代词,他。例: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代词,自己的。 例: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
副词,同“岂”,难道。例: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3 、于
介词:在。例: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 遂使之行成于吴。
“于是”属介宾短语作补语,“在这种局面”
4、以
连词,而,表目的,可译为“以致”、“导致”、“用来”。
例: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5、而
连词,表承接,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例:执其手而与之谋。
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但是”
例: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
6、已
助词,同“矣‘,了。例:虽悔之,亦无及已。
副词,已经,例:今已服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解题;简介《国语》思想内容、文学价值与本文相关时代背景;把握全文内容要点;讲读第一部分。
一、导语: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二、题解:
《勾践灭吴》节选自《国语•越语》,记述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之间的矛盾斗争并最终战而胜之的故事。
1、关于《国语》
《国语》的作者是谁,历来没有定论。相传它和《左传》一样都是左丘明所作,一般的看法是,《国语》有一个成书过程,最初是左丘明传诵,然后是时人传习,最后经列国之瞽史改编、润色而成。它是分别叙述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记言史书。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记叙由西周穆王二年(前990年)起到东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共538年的各国内政、外交等事件。全书似乎是编辑各国旧存的史料,采择有多少,以《周语》的记载最详备,其余各国所记都是侧重在某几个人物和事件上。《国语》的编写意图,是“求多闻善败以鉴戒也”(《国语•楚语下》)。由于《国语》在内容上比较接近《左传》,又具有同样的史料价值,所以《国语》又有《春秋外传》(韦昭《国语解•叙》、刘熙《释名》)之称。《国语》的文字质朴简练,文学成就虽不及《左传》,但也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散文著作。它具有史家“尚实录,寓褒贬”的传统,也能运用形象思维来写史,具有较强的史学和文学价值。言谈为事实而发,事实又作为言谈的验证。它着重记述“邦国成败,嘉言善语”,故名为《国语》。它叙事比较完整,着力于通过对话,验证于行动,虚实相生,详略有致地揭示人物性格,表达思想。
关于本文时代背景
吴越是春秋后期兴起地两个大国,两国经常攻战不休。公元前496年,吴攻打越,战于木隽李(今浙江嘉兴),吴师战败,吴王阖闾受伤死去。儿子即位。公元前494年为父报仇,败越于春椒(今江苏苏州),又乘胜攻入越都。越王勾践即位三年后讨伐吴国,在五湖(今太湖)大败。率五千甲盾而退保于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并使人向吴王求和。勾践在吴国卧薪尝胆三年,回国后“十年生聚,而是年教训”,一方面为保命存国,施行缓兵之计,忍辱含垢图生存,一方面引诱吴王肆无忌惮地膨胀称霸诸侯的野心。吴先后征服中原的鲁、邾等国,压服齐、晋,夺得霸主之位。《左传》说夫差“吴日敝于兵,暴骨如莽”,又说吴王不恤民力,“视民如仇”,穷兵黩武,凋敝不堪。事实如此,吴王沉湎声色,扰乱农工,违背时令,相信谗言,喜欢倡优,疏远了拾遗补阙、劝善规过的大臣,所以通达贤人隐居不出,忠臣背叛;周围人曲意逢迎,施肥不分,苟且偷安。勾践、鲁哀公十六年攻打吴,鲁哀公二十年保卫了吴,在军营中过了三年之后,终于在鲁哀公二十二年冬(公元前473年)灭吴。
展开全文阅读
三、朗读课文,正音释词。
(一)正音:会稽(kuàijī) 浠(chī)夏天穿的一种细葛布。 句(gōu)无 鄞(yín)地名,在今浙江宁波。疾疹(chèn)患病的人。无不脯(bǔ)也
(二)掌握本文的通假字
四、诵读课文,思考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试简要概括其内容。
五、讲读第一部分
(一)自译此部分,试解答下列字句
1.越王勾践栖于会稽山之上。
2。乃号令三军
3。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4。贾人夏则资皮,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5。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6。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7。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8。遂使之行成于吴
(二)讨论:
越王勾践为什么要与吴王夫差谈判?
文种对勾践提出了怎样的批评?是采用什么方法来批评的?
课后小结与反思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
补充练习
【基础知识训练】
下面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乃后乎:没有你的后代吧。
B.成而去之:达成协议以后离开。
C.纳宦其子:由公家供养教育他们的子女。
D.庙礼之:在庙堂上举行宴享,以示尊重
下面带点词的用法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B.然谋臣与爪牙之士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
C.吾不能居其地 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
D.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勾践既呼之,乃致其众而誓之。
3、下列句中没有通家字的一项是( )
A.虽悔之,亦无及已
B.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C.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D.令仕者无取老妇。
E.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
4、下列括号里补出的词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勾践)遂使行成于吴。
B.(吴)失此利也,虽悔之,亦无及已。
C.(勾践)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
D.(民)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
5、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 山穷水复疑无路,
B。果行,国人皆劝 劝君更尽一杯酒
C。遂使之行成于吴 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其师。
D。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6、下列各句中对“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知道)
B。如寡人者,安与知耻?(感到)
C。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了解)
D。孰为汝多知乎? (通“智”)
7、下面对于课文的意思概括不朱雀的一项是( )
A.勾践被吴国的军队打得退到会稽山时,虚心听取大夫文种的意见,并派他去吴国讲和。
B.伍子胥进谏吴王夫差,不可与越国讲和,太宰授首越国的美女,劝夫差与越国讲和。
C.勾践决心更改治国之政,一面讨好麻痹吴国,一面鼓励百姓休养生息,重视贤人,终于做到国富民强。
D.国家父兄认为越国十几年的克制已经够了,要求对吴国报仇,勾践马上答应了他们。
【延伸阅读训练】
甲、《左传》(选)
吴王夫差败越与夫椒,报木隽李也,遂入越。越子以甲盾五千保于会稽,使大夫种因吴大宰喜否以行成。吴子将许之。伍员曰:“不可,臣闻之:‘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昔有过浇杀斟灌以伐斟郇,灭夏后相。后缗方娠,逃出自窦,归于有仍,生少康焉,为仍牧正,忌(原字为“其”字头,“心”字底)浇能戒之。浇使椒求之,逃奔有虞,为之庖正,以除其害。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诸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使女艾谍浇,使季杼壹(浇的弟弟),遂灭过、戈,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今吴不如过,而越大于少康,或将丰之,不亦难乎?勾践能亲而务施,施不失人,亲不弃劳,与我同壤,而世为仇雠。于是乎克而弗取,将又存之,违天而长寇雠,后虽悔之,不可食已。姬之衰也,日可俟也。介在蛮夷而长寇雠,以是求泊,必不行矣。“
弗听。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思考题
1.从《勾践灭吴》中找出与本文画线句意思相近的句子。
2、与《勾践灭吴》相比,伍员还提出哪些包括与越议和的道理?
请结合课文与本文,根据显示,谈谈你对“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看法。
乙、《史记》(选)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月:“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思考题:
从《勾践灭吴》一文中找出与本段画线句意思相近的句子。
请根据范蠡的对答,分析该任务的形象。
请谈一谈你对勾践“卧薪尝胆”的认识。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讲读第二、三部分;概括评析人物形象;归纳全文中心与写作特点;拓展阅读。
一、讲评练习
二、讲读第二部分
(一)疑难字词句疏通
勾践说于国人曰
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改变治国政策)【省略句】。
吊忧者
去民之所恶
然后卑事夫差
宦士三百人于(到)吴
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
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
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二)讨论:
越王勾践对战败的反省及态度如何?
越王勾践是如何纠正自身错误的?
从文中找出能表现勾践卧薪尝胆的句子。
勾践为了增强国力,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结果如何?
三、讲读第三部分
(一)疑难字词句疏通
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
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
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
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
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今寡人将助天灭之。吾不与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
如此,则有常刑。
果行,国人皆劝
(二)讨论:越国伐吴时,国人为什么“皆劝”?越国终能灭吴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越国灭吴经过了哪几次战争?
四、总结全文
(一)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从越王勾践战败媾和,卧薪尝胆,最终灭亡吴国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提示:逆境中不能沉沦,要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信心和顽强的毅力。)
展开余文
分析本文详略取舍上的特点。(提示:文章标题为“勾践灭吴”,那么,全文的重点是否在于“灭吴”之战?)
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二)拓展阅读:换一种眼光解读《勾践灭吴》
《勾践灭吴》中的军事家们是如何运用三十六计的?
1、美人计 如第三自然段:越人饰 美女八人……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效果:缔结和约,吴国撤军。
美人计讲解:
原文: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纬4。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分析:美人计为败战之计,是形势不利于我方时采用的一种谋略。越王勾践在战败面临亡国之危的形势下,以美女八个贿赂吴王夫差的亲信否喜,是符合形势需要的。美女西施也在此时被送给了吴王夫差,目的是求得媾和,获得喘息之机。
2、苦肉计 如第四自然段:然后卑事夫差……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效果:骗取了夫差的信任。
苦肉计讲解:
原文: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意蒙之吉,顺以馔也。
分析:以勾践越王之尊,而行为夫差牵马之实,其目的就是要吴王夫差放松对勾践的警惕。很显然,勾践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据史料记载,勾践在吴王夫差得病时,曾亲口品尝夫差的粪便以了解病情,骗取信任。此后不久,勾践便得以释放,回到越国。
历史上应用苦肉计的著名战例有要离断臂刺庆忌、周瑜打黄盖等。
暗渡陈仓之计 如第3~5自然段:越王勾践一方面卑事夫差,另一方面在国内体恤民情,休养生息,增强国力,终于具备了与吴国抗衡的实力。
分析:此计原文为: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馔。《史记•卷八•高祖本纪》: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不明修栈道,则不能暗渡陈仓。修栈道是形式,渡陈仓是目的,示敌以假象,暗行秘密之实是本计 的要旨。越王勾践卑事夫差,即要表明无东山再起之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才识是他的真正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军制造了大量要在加来海峡登陆的假象,以吸引德军的注意力,把德军大量兵力牵制在挪威,为诺曼底登陆创造了重要条件,一举改变了欧洲战局。
小结:从本文可见,三十六计之间不是孤立的、割裂的,而是一个有机整体。运用计谋的关键是冷静客观地分析形势,把握有利时机,创造制胜条件
课后小结与反思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勾践灭吴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纳谏与止谤(语文版高一必修)
下一篇:
寡人之于国也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