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作文素材
阅读:1765
标签:
作文素材
感受生活,积累素材——浅谈写做教学中素材的积累(网友来稿)
sqyjq@126.com
席勒曾经说过:“感受能力的培养是时代最迫切的需要,这不仅因为它是一种改善对人生洞察力的手段,而且因为它本身就会唤起洞察力的改善。”①可见,引导学生积极地感受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努力去改善学生洞察生活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推动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㈠要引导学生成为敏锐的“旁观者”
首先,要引导学生锁定观察重点。因为只有经常进行有重点对象的观察,并使之形成习惯,成为一种潜意识的行为,才有可能积累起鲜明的写作素材,否则,杂乱无章、毫无鲜明印象的观察是丝毫无济于作文的。对于这一点,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中对父亲买橘子的背影描写就是很好的范例。
在这一段描写中,很显然,朱自清先生是把“父亲的背影”作为观察重点的。他始终把目光投注在“背影”上,无论是对穿着还是动作都进行发细致的观察。这一观察是这篇作品取得成功的重要支撑点,如果作者没有这种潜意识的观察选择,我们也就难以体味到那样浓郁深沉的父子之情了。所以,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生活,要从众多的人、物、景中择出重点来。
其次,要引导学生增强视觉、听觉等感受能力。对于视觉,刘勰曾有言:“物色之动,心亦摇焉。”②对于听觉,刘勰亦曰:“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③总而言之,这些感官常常能给人鲜明的触动,留下深刻的印记。现代作家王鲁彦的《听潮》中,作者分别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这五个角度来绘写潮来时的情景的。虽然他好像只是不经意的寥寥几笔,但却使我们如闻其声,如睹其形,如嗅其气,如品其味,如感其神,而当这多种感受交织在一起,就让人不自主地有身临其境之感。
㈡要引导学生成为情感忠实的记录者
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单靠观察感受是不行的,还要记录下来。作文就是这样,真实感受到生活中的“碰撞”,有了切身的生活经验,把握住了生动感人的素材,记录下来,便是很好的习作。
02年春天,当时我所在学校的一位女教师作为随军家属调到西安工作。临走那天晚上,她到教室与学生话别,可是没能说几句,就哽咽住了,伏在讲台上轻轻抽泣起来,而下面的学生也已是泣不成声,哭成一片。看到这场面,我当时深受感动,那周的作文也就以“老师,我想对你说”为题,让学生写写自己的真实感受。作文中,有的学生就这样写道:
老师,明天你就要走了。明天,你就要离别那个你曾疼爱过也曾痛骂过的我;明天,我将离别你列车上既渺茫又真切的身影;明天,我的泪水将模糊你的脸庞,你的泪水将浸透我的心!
老师,你是否还记得……
老师,今晚你含泪地向我们道别,我知道别离已是难免。在这里,我只想对您说,爱是不能忘记的,您对我们慈母般质朴的疼爱,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当时,我是噙着泪读完这篇文章的,我从来没有想到我的学生竟能写出这样感人的文章来。从这里,我也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学生的真情记录对于作文的重要意义。
㈢要引导学生成为热情的创造者
积累素材也不能单靠被动地感受记录生活,还应该大力介导学生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成为生活的主动实践者,到生活中找“米”,这样既培养了生活情趣,又积累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作文素材,写出来,便是新颖独特而又饱含感情的文章。
我读汪曾祺先生的《荷花》,写的是于院中栽种两缸荷花,以为赏玩,浓郁的生活情趣自然流露于字里行间,真是妙不可言。后来教学景物片断描写时,我便以“荷”为题写了一篇下水文,读给学生听,学生非常喜欢。我便授之以法,学生争相效仿,有的喂了金鱼,有的养了花草,有的喂了小猫,有的养了小鸟。这样,练笔的素材便多了起来,写出的文章也生动活泼起来。
由此可见,要想让学生的素材多起来,作文活起来,学会主动创造是非常重要的,当然,生活实践的面很广,我们不应局限在家里养花草动物,还应走出家门、校门,培养他们广泛的兴趣爱好,这样,作文将不再是一道无法走出的深谷。
标签:
作文素材
感受生活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2007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讲稿(高三必修)
下一篇:
作文话题《成功与诱惑》(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