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2076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前方(苏教版高一必修)
 知识与技能:

了解摄影散文一些特点,体会联想这一创作手法的具体运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与评点,进一步了解和探索人类的“精神家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人类“家园之思”的内涵。

教学重点

1、立意上的反弹琵琶

2、理解作者对人生之旅独特的哲学思考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人生之旅独特的哲学思考

教学方法

     评点法,文本研习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毛泽东:“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少年时的毛泽东胸怀大志,离家远走,求学四方,先后到过长沙、北京等地丰富了学识,成熟了思想,最终缔造了新中国,成就了他的丰功伟业。而这一切无不源自于最初的离家。其实千百年来,离家也正是人类的普遍行为。人们为什么要离家呢?离家之后的人生之旅是怎样的呢?学习《前方》也许你会有深深地思考。

二、关于作者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委员,作品多次获奖。优秀作品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蓝花》等。

三、具体研习

无论归家还是远行,都与离家有关,“离家”正是本文要谈的话题。

1、阅读课文,研习文本,思考:

为什么人要离家到前方去?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l 人自古以来就有离家远行的习性

l 精彩的外面世界的诱惑

l 迫于种种无奈

l 前方理想的召唤

2、深入探究

①为什么要描述动物大迁徙的宏大场面?

明确:  能更直观地表现迁徙是习性,前方对动物的诱惑。

通过置换表明:离家由来已久,深深地融入到生命之中,离家的观念已是根深蒂固。原始社会人类茹毛饮血,居无定所,在不同民族的早期历史中都有部落首领带领大家迁徙的传说。

②为什么人有家时还离家呢?

明确:有家时的离家其实根子里还有欲望,只是生活的复杂让离家的原因又丰富了内涵。

③为什么要用“逃离”呢?用“离开”好不好?逃离可恰当地说明家对自己的压迫之深,离家是出于对自由的向往,是令人激动的欢欣。

④因为各种原因的离家最终的追求是什么?

明确:获得生命的快感,满足虚荣心;获得自由;为了一个梦想。

3、因为人们的离家远行,产生了“路”“车”“船”。思考,与先前相比,人类的离家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 

明确:变的是离家的方式、手段、速度,不变的是离家的内涵。

4、为什么人类总要离家,总要赶路?

明确:是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

5、人类的命运是什么? 

明确:人生是一场苦旅。

6、人生苦旅苦在何处?

境遇之苦,精神之苦。

境遇之苦引发精神之苦,那些富人们境遇是好的,却为什么有苦恼呢?因为境遇是相对概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境遇,也有不同的烦恼。本拉登撞飞机,烟台海边沉船,火车放毒气。这只是形象的说法,其实的说法只能是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能完全吻合,因而自然会产生了烦恼苦闷。因此,作者说我们不分彼此,都是苦旅者。

7、人有痛苦要向何方去呢?

要回家。家是心灵的港湾。家园就是精神上的归宿。正是 因为人们要寻找精神归宿,因此思乡才成了中国诗歌的永恒主题。真可魂牵梦绕、愁肠寸断。

8、如果说思乡之情这是一种悲伤,使人欲哭无泪甚至潸然泪下,那么人生更大的悲剧还在后面。是什么呢? 

此家非物质的家,而是精神的家,精神的家又到哪里去寻呢?人生正是在苦苦地寻找着自己的家。

因为人们内心不单纯是在追求物质,更是在追求一种心灵上得以慰藉的家园,由于这种家园只是一种抽象的感觉,所以它是虚渺的,人们不得不继续往前走。人们的心灵也需要有慰藉的地方,这个心灵的家园只是一种抽象的感觉,这种情形与现实生活造成的反差让人们永远都有一种无家可归的感觉。

11、这是一篇摄影散文。摄影散文是一种新兴的文体,顾名思义,它是由摄影作品和文字构成的。成功的摄影散文不是对摄影作品呆板的解说,而是由图像本身引发的新的思考。

找出文章中反映摄影内容的语句,加以体会

最后一段话回扣摄影作品,怎么理解?

将要回家的,其实处在心灵的旷野;走向旷野的,远离了精神的家园。

12、总结作者观点

在人生的道路上,人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家,更需要精神的家园。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不断地寻找这种精神家园,但这条道路和人类走向前方的道路都是漫无尽头的,因此,人类自然会产生一种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永远在不断寻找着精神家园。

四、课堂小结

1、立意上反弹琵琶。

文章的标题是“前方”,写的是人类的远行,而实际上说的是人类的永远在不断寻找着家和精神家园。

2、深刻的哲学思考

 文章从离家探寻离家的原因、人生苦旅、人类精神的悲剧性,寻找人类的精神栖息地。

附:板书设计

                           前方  

离家                           回家                         

                            家

                

                         乡关何处 

                 (人类的精神家园 心灵的栖息地)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前方(苏教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网友来稿)
下一篇:《获得教养的途径》(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