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2434  
标签: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人物的个性化描写》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名家的肖像描写探究出写好肖像描写的方法。

2、能抓住某一特征口头修改同学的肖像描写并能简要自评。

3、能独立完成对油画《父亲》肖像的描绘并能结合所学方法展开评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生活中的人也是形形色色的。那么,我们该如何拿起手中的笔把各种人物生动形象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以触动人们的心灵,唤起人们的情感?这就离不开个性化的人物描写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常见的人物描写有哪几种?(学生回答)对,巧妙地运用这些描写方法往往可以描绘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肖像好比一个人的名片,能给人以最为直观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人物的肖像描写。(板书:肖像描写)

二、求教大师

1、这是我们同学写的一段肖像描写,请同学们猜一猜他写的是咱们班的哪位同学?

(课件展示)

(学生猜)

同学们要么猜不出来,要么猜的不是同一个人,实在有点难。这说明这段肖像描写写得怎么样呢?(不成功)可是,在浩瀚的文学长河中,许多文学大师创作出来的经典人物的肖像描写却是经久不衰,是什么原因让他们的肖像描写散发着永久的魅力呢?我们不妨向大师们请教一下。请同学们探究讲义上的材料,然后说说大师们有哪些法宝。

2、求教名家

材料一: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孔乙己

材料二:

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                                   ——外祖母

材料三:

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杨二嫂

材料四: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贾宝玉

材料五:

一张跟耳朵连在一起的大嘴巴,两只拉过来可以碰到眼睛的耳朵,一只奇形怪状,可以架着摇摆不定的小丑眼镜的鼻子……两个洞算是眼睛,一道缝算是嘴巴,脸好像被什么东西压平似的。

                                                                       ——关伯伦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

【预设回答与引导】

1、生:材料二描写了人物的眼睛。通过对眼睛的描绘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例如高尔基对外祖母眼睛的描写,把眼珠比作黑樱桃,写出了眼珠又黑又圆的特点,进而是对眼神的描写,可以看出人物乐观开朗的性格。→师:所以说,抓住人物的眼睛来描写应该是一种好方法。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要极省俭的画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我想我们可以借鉴鲁迅所说的话,称这种方法为—— →生:画眼睛。(板书:画眼睛)

2、生:材料四对贾宝玉的肖像描写先后用了六个比喻构成排比,具体描写了宝玉的面形、面色、鬓发、眉毛和目光,再总写宝玉顾盼神飞的神态,细腻而具体,生动而华丽。→师:的确,让我们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贾宝玉的彩色照片。我也很喜欢这种风格,有哪位同学能更加明确地告诉我这种风格的标志吗?→生:大量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能修辞手法,对人物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师:我们可以把这种风格称为“工笔法”。(板书:工笔法)

3、生:虽说“画眼睛”是一种好方法,但我觉得未必所有的肖像描写都需要“画眼睛”啊,像材料一和材料三,描写孔乙己和杨二嫂就没有写到眼睛。就说杨二嫂吧,只写了她的颧骨和嘴唇,照样可以刻画出她那刁钻刻薄的性格。所以,我觉得抓住人物最富有表现力的部分来描写就可以了。→师:我欣赏你的怀疑精神,说得很有道理。鲁迅先生所说的“画眼睛”的真正含义应该是:善于细致精确地描绘人物外貌最富有特征的部分,而并非专指眼睛。否则,他不会写阿Q着重写癞疮疤,写孔乙己侧重写“又旧又破的长衫”。所以,这里的“眼睛”可以认为是人物最富有特征的部分。需要加上引号。(板书:画“眼睛”)(如果学生没有质疑,可以由教师提出这个疑问。)


展开全文阅读
4、生:材料五中对关伯伦的描写,作者虽然没有直接用“獐头鼠目”、“招风耳”、“大蒜鼻”等词语来形容,但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人物勾画得奇丑无比,作者嘲讽、憎恶的情感也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师:这种以夸张的手法,揶揄的口吻来描绘人物的方式特像一种富有幽默感的绘画艺术。→生:漫画。→师:我们不妨称它为“漫画法”。(板书:漫画法)

5、生:材料三的肖像描写与众不同,其它几则材料是对人物肖像的静态描写,而这则材料作者着重刻画了外祖母微笑时的面部表情,这是一种动态的肖像描写,逼真传神地写出人物乐观开朗的性格。→师:所以,刻画人物肖像也可以侧重描绘人物的神态。我们可以称这种方法为?→生:神态法。(板书:神态法)

板书呈现:

                         画“眼睛”

                          工笔法                    绘神韵

                          漫画法                    显性格

                          神态法                        

根据同学们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可以采用画“眼睛”、工笔法、漫画法和神态法等方法来描写人物的肖像,从而更好地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情感,描绘出人物的神韵。当然这些方法可以根据需要有机结合。

三、对症下药

1、据作者介绍,刚刚我们看到的那段肖像的主人就是我们班的姜南同学,显然,描写得不是很成功。既然我们已经学到了肖像描写的成功秘诀,能否请在座的各位“大夫”来个四方会诊呢?请各位“大夫”诊断一下这段肖像描写有什么毛病。

(没有抓住人物特征,体现不出人物的思想性格,没有文采等等。)

2、请姜南同学站到讲台前面来。同学们可以仔细观察,姜南也可以选择下面某位同学进行仔细观察,要求大家能够抓住人物的特征进行两三句话的口头描写,并能对自己的描写进行简要的评述。

(师生仔细观察)

(学生口头作文、自评)

(教师将学生的口头作文制作在课件上)

3、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这幅姜南同学的肖像已经由原来的模糊不清变得清晰自然起来。请姜南来读一下。(姜南读)送给你留作纪念。

四、画廊掠影

1、只字片语的修改可能让同学们不太过瘾,不过没关系,眼下还有一个机会。请欣赏这幅画。

(课件展示)

 

2、假如你有幸在罗中立的画展中看到了这幅油画,你如何向你的同学描述《父亲》的肖像,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呢?请同学们静思片刻,用你们的慧笔将这幅肖像描绘下来。

(要求:1、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特征。2、运用所学的画“眼睛”、工笔法、漫画法、神态法等展开描写。3、字数不少于100字。)

3、教师示范:(课件展示)

他那古铜色的老脸上早就被艰辛岁月耕耘出一条条车辙似的皱纹,那额头上流淌的小溪是他刚刚完成劳作的明证。那缺了牙的嘴,曾扒进多少粗粮糠菜?他那犁耙似的手,又创造了多少大米白面?那手中端起的不仅是只破旧的茶碗,那分明是沧桑的岁月。然而,那慈祥的眼神却盛满对丰收的喜悦以及对未来的期翼。

(学生静思、写作)

4、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同学们的作品。欣赏的同时,请同学们结合今天学习的肖像描写的方法来谈谈自己的看法。(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展示作品的同学朗读作品,其他同学评价)

几位同学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同学们也做了精彩的评价,相信大家会有所收获。曹雪芹“增删五次,披阅十载”而创作了“读来字字皆是血”的《红楼梦》,这说明好的作品需要反复修改,好好打磨。请同学们在刚才借鉴和评价的基础上课后能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

五、课堂小结

果戈里说:“外貌是理解人物的钥匙。”我们应该学会正确使用这把钥匙,顺利打开认识人物的大门。所以我们在描写人物时一定要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选取最能反映人物性格、情感的特征,而不要面面俱到。巧妙的运用画“眼睛”、工笔法、漫画法、神态法等技法来进行肖像描写,力求做到不仅形似,而且神似,能走进人物内心,突出个性。

六、岁月留痕

请为你的爸爸或妈妈“画”一幅150字左右的肖像,珍藏进你的日记本。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一定会成为你美好的回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背影》的动作描写探究出方法,并能运用于“实战演练”。          

2、能根据《暗算》的视频及文字材料说出语言描写的方法。

3、能综合运用神态、动作、语言描写编写“真情告白”剧本并辅以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人物的肖像描写,但是仅仅通过肖像来了解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当尽力使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状态能够从他的行动中、语言中表现明白,从而让人们对这个人能有更深刻的了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人物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板书: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二、忆海拾贝

打开记忆的仓库,在语文课本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总是让我们感动着……(课件展示)

 

同学们知道这段文字选自哪篇课文吗?(朱自清的《背影》)对,这是一个买橘子的父亲的背影,一个凝聚着浓浓爱子之情的背影,让我们带着感情把这段文字朗读一下。(学生朗读)朱自清用他那饱含深情的双眼记录下这一刻,用他那隽永的文笔描绘下这段动作,让父亲的形象立体而生动。我们在收获着感动的同时,是否也能说出这段动作描写精彩的原因呢?(学生思考后回答)

【预设回答与引导】

1、生:作者选用的动词很准确,比如一个“攀”,一个“缩”充分描摹出父亲翻月台时的艰难吃力,换做其他动词就没那么形象了。→师: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王安石的一句诗:春风—— →生:又绿江南岸。→师:当初王安石为了找一个恰当的动词,曾找了“到、过、入、满”等不下十几次的反复推敲,最后才选中了“绿”这个动词,所以,我们可以学习这种反复推敲的方法。可以把这种方法命名为—— →生:推敲法。(板书:推敲法)

2、生:从这段动作描写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得很仔细,他把父亲攀爬月台的动作进行了细致具体的分解,原本可能是“翻过月台”,却被他细化成走、探身、穿、爬、攀、缩、微倾等一系列动作。可见,人物的动作不是孤立的,而往往是一连串的组合动作。→师:正因为作者把动作过程分解出来了,所以才会这么精彩。我们就把这种方法称为“分解法”吧。(板书:分解法)

3、生:在描写动作时还应该有意识地在动词前加上恰当的修饰成分。例如:作者如果只是写“走到铁道边”,那就平淡无奇了,但在“走”字前加上个“蹒跚”表达效果就截然不同了,把父亲行走时身体肥胖、走路摇摆的情态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师:在动词前加上生动贴切的修饰成分,往往会有“柳暗花明”的效果。你来给这种方法命名吧。→生:修饰法。(板书:修饰法)


展开余文
板书呈现:

                    分解法

       动作描写     推敲法

                    修饰法

分享了大家的思考成果,我们发现可以运用分解法、推敲法和修饰法来进行动作描写。希望同学们能把它们运用到我们接下来的“实战演练”中。

三、实战演练

1、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人物的动作表演,请同学们先用“分解法”将人物的动作过程捕捉下来。(课件展示小品《胡椒面》视频片段)

 

(学生口头捕捉动作过程)

2、老师将同学们捕捉的动作过程用文字呈现出来,请同学们推敲一下括号中哪个动词较为准确并简述理由。

 

(学生推敲选择,并简述理由)

3、动词已经选准确了,这段动作描写是否已经传神了呢?还缺了点什么呢?(修饰成分)请同学们选择一处动词进行修饰润色。(学生添加修饰成分,并简述理由)

同学们,典型的动作描写,可以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反映人物心声的语言描写也可以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起来,让读者不仅如闻其声,而且如见其神,如知其妙。

四、感受经典

1、前不久,中央电视台有一部热播的电视剧《暗算》,这部电视剧以精彩的对白而为人所称道,下面我们将要欣赏其中的一段经典对白,请同学们先了解一下这段对白的背景:(课件展示)

 

2、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段对话,欣赏的同时也请同学们思考:这段经典对白对于我们学习语言描写有何启发?(课件展示《暗算》视频片段) 

 

3、学生看讲义上的文字材料进一步思考,准备回答。

人物简介:钱之江——打入国民党内部的中共地下党员(代号“毒蛇”),国民党上海警备区司令部总破译师

          代主任——蒋介石委派至上海的亲信特使,国民党军统特务头目之一

钱之江 大幕就要落了。

代主任 可遗憾的是,谢幕的是我而不是你。

钱之江 生命的序曲是几声哭泣,终结却只有一声叹息。今朝谢幕的是你,来日不知何人。不过,人生得意须尽欢,人真正拥有的是当下,此时此地,所以我还是先为你鼓掌了。

代主任 谢谢,你太悲观了,虽说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想你是何等卓越之人,大可不必一条道走到黑。你可以跟我去南京,蒋委员长太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钱之江 中国人的饮食以长江为界,南人喜米,北人好面;前者口清,后者味重。广东客家人爱好煲汤,山西老西儿喜欢吃醋。你我的祖籍南辕北辙,所以吃不到一起的人,难进一个门。 

代主任 你的意思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我生是党国人,死为党国鬼,你与我道不同,那你是何道?

钱之江 同是吃饭,国人用筷子,洋人用刀,此人和彼人,不都一样是人吗?难道你我之间竟有一个不是人? 

代主任 钱总过于能言善辩,三寸不烂,巧舌如簧。我是真舍不得你,孤掌难鸣呐!没了你,我就再也听不到这种响声了。

钱之江 谁笑到最后,谁才笑得最好。全世界的黑暗,也不足以影响一枝蜡烛的光辉。我不言败,因为大幕还未落下;而你过早叫喊胜利,却可能孤独面对舞台,座位下无人喝彩。

代主任 其实我心里已经知道你是什么人了,只是我无法证实。我遗憾造物主让我们成为敌人,而不是同志,只能各为其主。 

钱之江 我是什么人?你是什么人?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这是你。而我,生来死往,象一片云彩,为太阳的升起,宁肯踪影全无。

代主任 好口才!钱之江,那我告诉你,即便大幕拉上,我也绝不会让你曲终人散。这个世界离开你,我会孤独,我会一览众山小,我会高处不胜寒。所以你不光不能离开,我还要你坐在舞台下为我喝彩。 

钱之江 那我们都拭目以待。 

代主任 不到黄河不死心。

钱之江 不见棺材不掉泪。

(学生思考后回答)

【预设回答与引导】

1、生:这段对白非常符合人物的身份。钱之江是一名中共地下党员,所以他的语言中流露着沉着坚定、乐观豁达、视死如归的特点,同时,他能潜入国民党高层说明绝非等闲之辈,所以从他的语言中还可以看出他的睿智果敢、学识渊博。可见,人物的语言必须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师:我们可以把这种方法称为“合身份”。(板书:合身份)

2、生:背景中介绍到,这是在“南京密令”生效的前夜两人之间的一段对白。从对白中可以看出两人虽然面色从容,不温不火,实际上弥漫着针锋相对的硝烟。正如台词中所说“大幕就要落了”,在这种情境下,两个不同信仰的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就尤为明显。所以,精彩的对白往往需要创造情境。→师:创造情境,让不同性格的人在同一情境中发生碰撞。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 →生:造情境。(板书:造情境)

3、生:这段对白非常含蓄,给人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感觉,有很多“言外之意”的句子耐人寻味。例如:“我生是党国人,死为党国鬼,你与我道不同,那你是何道?”这句话虽没有直说,实际已明白指出钱之江就是共产党。我们可以学习这种含蓄的语言描写。→师:这种含蓄的语言表达方式,我们把它叫做“潜台词”。(板书:潜台词)

板书呈现:

           分解法                           潜台词

动作描写   推敲法         人物个性          合身份    语言描写

           修饰法                           造情境

无论是运用分解法、推敲法、修饰法来进行动作描写还是运用潜台词、合身份、造情境来进行语言描写都是为了更好的体现出人物的个性。

五、真情告白

1、得到这些启示,我们是否可以学以致用呢?

同学们也许对“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颁奖盛况还历历在目,大家一定还记得那个排除炸弹1.5万多枚的排爆专家吧?他就是——王百姓(课件展示)。我觉得让我们感动的不仅仅是他卓越的工作成绩,还有那个在他背后默默支持的妻子。假如有一天,王百姓刚下班回到家又接到了执行排爆任务的紧急电话。你觉得他与妻子之间会有一段怎样的对话呢?(课件展示)

 

(小小组分工合作)

2、下面,我们将欣赏几个版本的“真情告白”。请同学们在欣赏表演的同时更多地关注他们的剧本,然后结合刚才的编写要求来谈谈你的看法。

(用“实物投影”展示剧本、小小组表演)

(其他小小组评价剧本)

六、课堂小结

张三绝不附属于李四,李四也绝不等同于张三。此所谓“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所以,我们无论是运用分解法、推敲法、修饰法来进行动作描写还是运用潜台词、合身份、造情境的方法来进行语言描写,都应该立足于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真正张扬出人物的个性!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修改病文。

2、能通过赏析佳作体会到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坚持阅读、坚持感动对写作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两节课我们已经研究了人物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请大家回忆一下,在对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进行描写时,我们分别学习了哪些技法?(学生回答)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如果我们孤立地使用某种描写方法或者将各种描写方法割裂开来,很可能会让人物形象显得生硬而单薄。所以,这节课我们来尝试一下多种描写方法的综合运用。

二、各显神通

1、同学们看下面两段文字有什么问题?(课件展示)

 

(缺少生动的描写)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那就请同学们各显神通,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选择一段文字进行修改,让它变得生动起来。

3、教师示范:(课件展示)

示范一:

可怕的英语考试开始了,平时上英语课挺“潇洒”的我,一时毛了手脚,这时突然想起了救命稻草——英语课本。但此时,严肃的“老英”的两只眼正像激光似地在教室内扫射呢!我的心怦怦直跳。“唉,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我一咬牙,慢慢地将英语课本从课桌里拖了出来。“某某,干什么?!”只听“老英”一声断喝,我羞得差点钻到老鼠洞。

示范二:

他的嘴巴颤抖着,眼睛睁得滚圆,眼神里透出丝丝恐惧,终于啃了一口辣椒,只见他脖子一缩,两只手狠狠地掐住自己的喉咙,脸部的肌肉皱成一团,嘴巴张得似乎可以吞下太阳,两只耳朵红得像两片火云,脑门上似乎能隐约看到缕缕青烟,他痛苦万状地喊了一声:“救命啊!”舌头吐在外面老半天。

(学生修改)

(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修改后的作品)

(其他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并在评价中再次进行修改)

也许大家还有很多作品也想拿出来展示,我们以后再找机会聆听。我们发现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技法能够让人物丰满,让文采飞扬。那么掌握了一套人物描写方法,就一定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将文章写好、写活、写绝了吗?

三、赏中有悟

1、老师推荐大家欣赏一篇美文《妈妈,送你半朵玫瑰》,听了以后,你有些什么新的发现?

2、请一位同学来配乐朗读一下。(配乐朗读)         

妈妈,送你半朵玫瑰

学校门口有个卖花的妇人,每天雷打不动地准时出现,推着辆板车,车上热热闹闹地挤满了玫瑰、百合、康乃馨……还有一些叫不上名的花。唯一没有生气的是那妇人的脸,学美术的同学说她简直是尊天然的雕塑,毫无表情,冷冰冰的。


展开余文
妇人有个女儿,才十岁,却极为伶俐乖巧,时常咬着我们的耳朵说悄悄话:“我妈妈下岗了,她偷偷哭过好几夜了呢!”“姥姥的病就要好了,妈妈这个月卖花的钱说要给我买新衣服呢!”“我没有爸爸,我爸爸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不在了!我记不得他的样子!”小孩子的眼睛里是没有忧愁的,但我们听了,心里忍不住有一些黯然。

那一年的寒假刚过,就是情人节。妇人也一早就推了一车的玫瑰来卖,小女孩也跟着来了,冻得咝咝直抖,手里还握着一枝玫瑰,骄傲地告诉我们那是她挑出来的最好的一枝,她要送人的。我们笑笑,车上的玫瑰含苞欲放,鲜红欲滴,一律4元一枝,要比花店里便宜了一半 ,学校里好多平时不爱花的同学都跑出来,拿上几枝去装点他们不够浪漫的爱情。没多久,一车的玫瑰花便卖得只剩下一些破损残花。

正要收拾回家,远远地跑过来一对情侣,看到空空的花桶失望极了,那个妙龄女郎扭头刚要走,看见了车后小女孩手里的那枝长柄的玫瑰,一枝独秀,分外诱人。

“这朵花卖吗?”“不卖!我要送人的!”小女孩回答得干净利落,透着无比的骄傲与自豪。“卖的卖的,4元一枝,小孩子胡闹呢!”见妈妈这样说,小孩子一下子跑了,没跑多远,脚一滑,就狠狠地摔在了雪地上。玫瑰花的刺戳到手心,流出血来,在洁白的雪地上触目惊心。

终于买花的情侣拿着花走了。小女孩擦干了眼泪,在最后剩下的残花里挑了半天,找出一枝来,那上面的花瓣几乎掉了一半,只有半朵了。她一步步地走到她妈妈面前,举起手里的花:“妈妈,这半朵花送给你,您爱我,我也爱您!”一刹那间,卖花的女人呆住了,良久,接过花,泪珠从脸上滚落。我们都被小女孩深深震撼了。有谁说过情人节的玫瑰只能装点爱情呢?

(学生看讲义思考)

【预设回答与引导】

1、生:这篇文章很感人,之所以如此感人,我觉得是因为它富有真情实感。文中的妈妈是个下岗工人,又失去了丈夫,她要照顾年迈的母亲,还要照顾年幼的女儿,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她瘦弱的肩膀上,为了生计,她奔波、操劳,或许寒冷的冬天,生活的艰难会让她的心感到凉意,但听了小女孩那句深情的呼唤:“妈妈,这朵花送给你,您爱我,我也爱您!”我相信,不仅是妈妈,包括我们,还有更多的读者都会感到一股暖流从心中涌起——这就是真情!妈妈对女儿的爱,女儿对妈妈的爱,还有我们对她们的祝福,全都被融化在这股真情里。所以,我认为文章应该富有真情实感。→师:说得真好,情感是文章的灵魂,如果只有华美的辞藻,灵动的技巧,而没有真切的情感,文章也只会变得空洞乏味,矫揉造作。那么,文章中的真情从何而来呢?

2、生:真情来自于生活,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它需要我们善于观察、捕捉生活中的点滴,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惊喜。同样的生活可能在不同的人笔下就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有的丰富多彩,有的却苍白乏味。因此,我们要热爱生活,热爱生活带给我们的一切,让生活的色彩永远明亮灿烂!

3、生:真情还取决于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就像文中的小女孩,她虽然生活得很苦,但她依然乐观,对生活充满希望。她被妈妈的爱感动,所以,她会怀抱着一颗感恩之心,在情人节送妈妈玫瑰花。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如果我们经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品味生活,那么我们的文章也必然会感动更多的人。→师:从《妈妈,送你半朵玫瑰》中,我们发现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要热爱生活,要心怀感恩。可是,有的同学会说:“这些条件我都具备了,可为什么写出的文章还是不尽人意呢?”

4、生:我还想做一些补充。我觉得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平时往返于学校、家庭,无论是生活的经历还是阅历,我们都不可能非常丰富,所以,完全依赖于从生活中发现、感悟也是不现实的。我认为还有很多的生活感悟是间接地从阅读中得到的。我们可以在阅读中与作者同喜同悲,感受作者感受到的,也感受作者所没有感受到的,来累积我们的知识和情感积淀。正如杜甫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历史上哪一位文坛巨匠不是通过丰富的阅读而厚积薄发的呢?所以,我们还应该多阅读,博采众家之长。

同学们说得真好,从大家的发言中我发现,同学们已经用眼睛,用心灵,找到了把一篇文章写好写活写绝的法宝,那就是除了要有生动的描写,还需要我们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坚持阅读,坚持感动!(板书)

板书呈现:

                          热爱生活             

             写        热爱写作            

             作            坚持阅读         

               坚持感动

四、课堂总结

我们常常抱怨生活缺少令人感动的事与物,殊不知其实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心灵之眼,是我们没有把自己融入到生活与大自然之中,没有用心地去观察和感悟生活。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记录下让你感动的每一个瞬间,不断积累,这样才能描绘出最真实、最感性的生活,你也才会成为一个富有的人!

【说明】

应该说明的是:课堂中的“预设”仅仅是预设而已,真正的课堂不可能滴水不漏地按照预设展开。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这也正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执着追求。所以,在面对有价值的动态生成性资源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并及时纳入临场设计之中,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机盎然的舞台。

   
标签: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人物的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西游记》导读(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下一篇:卖油翁(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