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4421
标签:
导学案设计
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空城计》导学案(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学习目标:1用自己的话来复述文章的结构,,理清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通过扣人心弦的情节,把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培养对文学名著的鉴赏力目标。
3个人才能展示,通过表演直观理解人物形象,深入人物形象,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4欣赏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5了解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把握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读准字音,注意运用工具书。
2.读清字义,注意古白话文与现代汉语的不同。小组归纳重点词语的释义及难句的分析,课上板书黑板与其他组同学交流探讨。
如:“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用飞快的马传递的消息送到。
“望西城蜂拥而来”:像蜂群似的拥挤着来到。蜂,像蜂群似的。
3.初读文章,大致了解文章所讲述的内容及背景,查看关于《三国演义》里第九十五回。了解《空城计》的故事背景。
二.预习成果展示
1.朗读《空城计》,要求:读音准确,清晰;停顿节奏有序;感情溶入。
2.小组把归纳的重点词语的音、义及难句的分析板书黑板。
3.请几位同学谈谈你对《三国演义》的认识有多少?
三.了解文章大致结构。
1.《空城计》中除了诸葛亮,还有哪些角色,请一一画出,并说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2.根据小说情节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请概括出本文的大致情节结构。
3.复述课文
四.细节品读(小组合作探究)
1.第一部分叙写了诸葛亮施用空城计的背景和方法,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出当时危急的
2.第一部分孔明传令的内容用:"如此如此"一笔带过,好不好?为什么?
3.小说上下两个部分都写到:"空城计"有什么不同?
4.孔明叙说"空城计"成功的原因和司马懿的叙说内容一致,甚至用词也多有相同,作者这样描写的用意是什么?为什么将孔明的想法到最后才揭示出来,不写在"传令"部署之时?
五.人物品读
1.文中共写了_______次孔明的笑呢? 请找出文章中有关笑的词语? 这三次笑有哪些不同呢? 请小组讨论,并选出小组的代表发言.
2.通过这三次笑可以看出孔明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3.在这个事件中你觉得司马懿是一个怎样的人?
六.历史再现
根据你对课文故事情节和角色的了解,请自己创作加工安排一出关于《空城计》的话剧,选好"演员"上台表演,再现"三国风云".
标签:
导学案设计
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空城计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下一篇:
《美猴王》导学案(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