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3219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朝花夕拾》

2.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过程与方法: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与自我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他成长的足迹,体味童真、童趣。

2.学习鲁迅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对事物的准确描摹,对动作的准确表达及写作思路的条理性。

2.正确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小小少年在长高,随着岁月由小变大,他的烦恼增加了。”这便是成长,有喜也有忧,有憧憬也有一丝丝担心。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邀请一些大作家为我们讲述成长的故事,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文学大师鲁迅,他带来的故事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他四十六岁的时候,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这段往事,写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这朵“夕拾”的小花,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

二.了解《朝花夕拾》

学生交流,教师补充,了解: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十篇文章。原名《旧事重提》,大部分都是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四十多岁了。“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拾”即回忆往事。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做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拾来自赏、自慰,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

三.题目分析

提问:文章标题采用了什么格式?从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说明:文章标题采用“从……到……”的格式,表明是以空间(地点)变换为顺序来展开记叙,大致包括两部分,并且暗示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

四.分小组朗读,检查预习,掌握生字词。(见教材)

五.研习第一部分

1.思考:在“百草园”部分,最吸引你的是哪一处?

  (有人说是第二自然段,有人说是“美女蛇”的故事,还有人说冬天的百草园)

2.研习第二自然段。(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理解课文内容)

作者描写了百草园这么多景物,用了一个怎样的句式把它们连缀起来的? 

明确:“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 

   “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何特点,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明确:菜畦、石井兰、皂荚树、桑葚;碧绿、光滑、高大、紫红;它们的共性都是静物。

“也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行为,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明确:鸣蝉、黄蜂、叫天子;长吟、伏在菜花上、直冲向云霄里去;写的都是动物。 

请同学齐读此段后面的内容,再请一位同学凭记忆说一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有哪些趣味?(要求用形象化的语言复述这部分的内容)

这些景物描写为什么会有无限趣味,同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不只是对自然的观察,而是自己动手去捉、去按、去拔、去尝……觉得更加好玩;增长了许多知识……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留恋之情。

小结这一段的写景方法:

“不必说……也不必说……”前半句从低处写到高处,写植物的静态,是春景,给人清新辽阔的感觉;后半句从高处写到低处,写动物的动态,是夏景,使人感到寂静的百草园充满了生机;“单是”以后,从动物写到植物,动物又分有声和无声来写,是秋景,对形状、声音、滋味各方面作恰当的点染,使人感到百草园确实趣味无穷。也可以看出,作者写百草园的概貌是很有次序的,且能抓住景物各自的特征,写得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3.“美女蛇”的故事。

请同学默读并记住故事的情节,再请一位同学绘声绘色地给大家讲故事。注意观察这位同学体态是否大方,口齿是否清晰,语句是否连贯,表情是否得当,有无感染力等。(不必背,力求有感染力) 

⑴听后大家补充或更正。

⑵评议这位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 

⑶写百草园插入这段“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说明:这个故事主要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说明百草园是充满情趣的儿童乐园,也紧扣中心“趣”。

4.冬天的百草园。 

⑴提问:对于冬天的百草园作者写了什么趣事?

说明: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 

⑵齐读捕鸟部分的内容,边读边想象捕鸟的动作,画出关键的动词。(扫、支、撒、系、牵、拉)

[说一说]不看课本,复述捕鸟动作。同桌互相听述,更正。

[写一写]每人想一种游戏,描写连续动作,至少用五个表动作的词。

六.小结:百草园那时之所以是“我”的乐园,因为有美好的景色,还有无限趣味的动植物,长妈妈讲的故事那么神奇,闰土的父亲教“我”捕鸟是那么好玩。百草园的生活是自由自在的。那么,“我”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读书又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 

第二课时

一.齐读第9段。

提问:家里人“将我送进书塾里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我”的猜测反映了“我”怎样的心情?最后一句“Ade”“我的”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依恋)

二.请几名同学朗读百草园部分。

读完这段课文,老师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事,三味书屋中的许多现象都与三有关,下面请同学来找一找,填充下面的表格。


展开全文阅读
现象 特征 

书屋环境

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 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没有孔子牌位

先生外表 高而瘦 须发都花白 还戴着大眼镜

先生德行 方正 质朴 博学

教学安排 早上读书 正午习字 晚上对课

教学过程 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教学“招数”(方法)    他有一条戒尺,但不常用 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教学用语 “不知道!” “人都到哪里去了!” “读书!”

提问: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从中看出寿镜吾老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暗示整个三味书屋中的一切,简直如同一部《三字经》。教学程式、教学内容都比较死板,同孩子们来自百草园的自由天然的童趣形成反差。“我”对三味书屋的主人——寿镜吾先生是很尊敬的,说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三.在三味书屋中是不是都是读书,有没有玩的时候?

有。孩子们偷跑到园子里玩游戏:有的“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有的“在地上或桂树上寻蝉蜕”,还有的是“捉了苍蝇喂蚂蚁”。先生读书入神时我们做戏或画画。

四.课文主题探究

课文总结。

贯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就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百草园生活的描写自不必说,写三味书屋,同样是充满着欢乐、天真的笔调,一种怀着成年人回顾儿童们放声唱读的乐趣,一种从老先生略带迂腐的神态中品出的幽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思想是: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儿童热爱自然,追求新鲜知识,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从百草园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安塞腰鼓(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下一篇:《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