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4299
标签:
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乡愁》(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知识与能力:
1、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诗歌中借物抒情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
学习现代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
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让学生体会美。
难点:
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乡愁四韵>>.故乡,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她是我们生命的根。出门在外的游子谁不思念故乡?罗大佑唱的这首《乡愁四韵》道出了多少游子的心声.
这首《乡愁四韵》的作者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1949年离开大陆,现居台湾,已出版诗集、散文、评论和译著40余种,60年代起余光中创作了不少怀乡诗,刚才我们听的《乡愁四韵》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首。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他的另一首著名的怀乡诗《乡愁》。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乡愁》,划出诗的节奏,并初步感知诗的情感。
2、学生再读《乡愁》,完成下列任务:
(1)思考: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你是根据什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2)标出重音,并说明理由。
(3)确定朗读的语速、语调。
3、(1)学生相互讨论
(2)师生共同探讨,明确。
a感情基调:忧郁深沉 或哀伤怅惘 或深沉中带着哀伤
b重音:
1、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教师顺势讲解:(托物寄情)、(渗透诗人情感的形象要重读)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个人的故乡之思 ——祖国之思)
乡愁
(托物寄情)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2、小小、窄窄、矮矮、浅浅 能否删去?
明确:(这几个叠词的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
3、“这头、那头”;“里头、外头”:
明确:(无比思念,却不能见面,真令人销魂。)
c语速: 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语速应快;
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语速应慢;
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述的,语速应不快不慢。
语调 : 深沉而哀婉 语调类型例举:激昂 悲壮 深沉 舒缓柔和……
三、朗读《乡愁》,深入领会诗人情感。
1、学生练读,要求读出诗中的情感。
2、请学生逐节朗读 (操作模式:学生读——学生评点、示范——老师评点、示范)
教师讲点 a:1、“候”(轻声)、“头”(轻声重读); “母亲”前(平直)—后(深情)
2、“啊” 、现在的“在”(语调低而带拖音)
3、“外头、里头”(语调极深沉而带拖音)
4、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语调极深沉、语速极慢)
b: 读出情感的变化 (生离:淡淡的哀愁 ——死别、永隔 :深切的哀伤怅惘)
3、老师示范读——学生自读
老师请人读——老师指导示范
4、多媒体播放录音,学生听录音进一步体会诗人情感。
5、学生齐读
四、比较阅读
1、出示课件:席慕蓉简介、席慕蓉的《乡愁》、
3、对比阅读:
(1)自读席慕蓉的《乡愁》,明确它的感情基调(深沉怅惘)、确定朗读的重音及语速(缓慢)语调(深沉)。
播放朗诵录音
(2)两首诗有何共同点,又有何不同点?
1、主题:主题相同,相比余的《乡愁》较席的《乡愁》深刻。作者的情感由乡关之思、怀亲之情、至更为崇高的爱国深情,具有以往乡愁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2、手法:都运用了以实写虚的手法。
标签:
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乡愁》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笑》(语文版九年级必修)
下一篇:
将进酒(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