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备课资料
阅读:2033
标签:
备课资料
《秦风•无衣》的复沓艺术(网友来稿)
湖北黄冈麻城市新林学校 周晓燕
《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首诗按其内容,当是一首爱国主义的战歌。据今人考证,周幽王十一年(秦襄公七年,公元前771年),周王室内讧,导致戎族入侵,攻进镐京,周王朝土地大部沦陷,秦国靠近王畿,与周王室休戚相关,遂奋起反抗。此诗似在这一背景下产生。它充满了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气氛,读之不禁受到强烈的感染。
诗共三章,采用了复沓的艺术形式。复沓,又叫重章、重言、复辞、重复,是重复使用同一词语、句子或句群的艺术形式。复沓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每一章重复使用同一词语、句子或句群。如诗歌三章中都有“岂曰无衣”“王于兴师”,这种重章叠句的手法将部分词句反复咏唱,形成一种整齐美,回环美。可以反复强化作品的主旋律,起到了一唱三叹的效果。《秦风•无衣》开头都采用了问答式的句法。陈继揆《读诗臆补》说:“开口便有吞吐六国之气,其笔锋凌厉,亦正如岳将军直捣黄龙。”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止的愤怒与愤慨,仿佛在人们复仇的心灵上点上一把火,于是无数战士同声响应。诗歌充满了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气氛,这首古代军歌在当时起到了很好的激励士气的作用。二、每一章句数、字数相等,但结构的相同不是简单的、机械的重复,而是不断递进,有所变化,有所发展的。“与子同袍”“ 与子同泽”“ 与子同裳”描写了士兵们响应君王的号召,一年四季(袍:长袍,白天当衣服,晚上当被子,相当于现在的披风或斗篷,秋冬穿。泽:内衣,春夏穿。)随时准备应征入伍,抗击西戎。 “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语言富有强烈的动作性,使人想像到战士们在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这样的诗句,可以歌,可以舞,堪称激动人心的活剧!首章结句“与子同仇”,是情绪方面的,说的是我们有共同的敌人。 这是发出号召,统一思想。二章结句“与子偕作”,“作”是“起”的意思,“我同你一起行动起来”,这才是行动的开始。三章结句“与子偕行”,“行”是“往”的意思,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了。相同的意思句子只是几个字的变化,就展现了诗歌行文的思路,便于情节的展开,使感情层层推进,形成了一种参差美。诗歌在参差中显示出整齐。反复强化作品的主旋律,勾画出诗人感情起伏的波澜。很好地表现了奴隶社会时期人民保家卫国、团结对敌、英勇献身的思想感情。
《秦风•无衣》是一首军歌,它是配乐歌唱的。《史记•孔子世家》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风雅颂之音。”依此观点,《诗经》未编纂以前,社会上流传有三千多首诗歌。孔子按“正乐”的要求,遴选了305篇,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诗》三百。作为歌曲,复沓是一种很好的艺术表现方法。歌词为了能够配上曲子唱,在结构、语言、韵律等方面要受到音乐旋律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它又反过来制约和影响着旋律。歌词在结构、语言、韵律等方面有如下一些要求:第一,语言精练、优美;第二,节奏和音韵协调;第三,语言浅显明白,忌深奥晦涩或单纯说教;第四,结构清晰;第五,要有起伏,要有高潮。《秦风•无衣》完全符合歌曲的几个要求,在语言的精炼、结构的清晰、情节的起伏上都是依靠复沓手法来完成的。
地址:湖北黄冈麻城市新林学校
邮编:438300
电话:13227339549
邮箱:fyfxzh@163.com
标签:
备课资料
秦风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茶馆》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下一篇:
《范进中举》实录与反思(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