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901  
标签:教学论文
关于修辞知识题答案的商榷(网友来稿)
陈林森

      2008年全国语文教师读书竞赛初赛赛题(高中组)第二大题第(一)小题是一道修辞知识题,题文如下:

      (一)下列语句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将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填在句后的括号中。

      1.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党八股也就是一种洋八股。……我们为什么又叫它做党八股呢?这是因为它除了洋气之外,还有一点土气。也算一个创作吧!谁说我们的人一点创作也没有呢?(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3.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贺敬之《回延安》)

      4.我愕然了。

      “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

      我愈加愕然了。(鲁迅《故乡》)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参考答案是:

      1.互文 2.反语 3.起兴 4.省略 5.同语

      (以上载《语文教学研究》2008年第5期)

      第1小题答案“互文”明显是错误的。什么是互文?互文是古汉语特有的修辞方式,因此一般修辞书很少谈到。《修辞学发凡》亦没有涉及。《古汉语修辞常识》(赵克勤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的解释是:前后词语在意义上互相补充,彼此渗透,这种修辞方式就叫互文见义,简称互文。它包括本句互文和对句互文两种。像“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就是本句互文,句中“秦”与“汉”为互文,“秦”包含了“汉”,“汉”也包含了“秦”,意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对句互文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上句的“喜”与下句的“悲”互文,意为:不因为外物(环境条件和物质享受)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遭遇好和遭遇坏)而或喜或悲。互文的特点是,形式上分开说,理解的时候要合起来。用我的话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例1是互文,那只能是“对句互文”,但是“木欣欣以向荣”与“泉涓涓而始流”是互文吗?这两句在教参上的翻译是: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欣欣”修饰“向荣”,“涓涓”修饰“始流”。可见,“欣欣向荣”说的就是“木”而与“泉”无关,“涓涓始流”说的就是“泉”而与“木”无关。上下句没有互相补充和彼此渗透的关系,你就是你,我就是我,说它是“互文”就没有什么道理了。

      既然不是互文,那是什么修辞方式?只能说是对偶。不仅整个句子的结构对称,而且叠音词对叠音词,虚词对虚词,很工整。在形式上对称,内容上也是并列对举的,从而以点带面,抒写出春来万物复苏、生生不息的自然景象,并引发出人生暂短的感伤。虽有一点沉郁,但整个基调还是愉说开朗的。

      第2小题的答案“反语”也不是无懈可击的,如果我说它用的是设问、反问,你能说错了吗?两个问句,正好一个是设问,一个是反问。

      至于省略,恐怕很难说它是一种积极的修辞方式,一般看作一种语法现象。积极的省略被视为修辞,按照《中国修辞史》(吉林教育出版社2007)的观点,是把省略放到句式的修辞中,而不算作一种修辞格。在《中国修辞史》上册第六章“现代的句法修辞”,一开始就是谈“五四”以后新兴的记录对话的句法格式,包括说话人的位置后移,说话人的省略(即移位法和省略法)。其实我们还可以把它说成是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愕然”与“愕然”重复,不是反复是什么?

      最后一句话说是“同语”也有问题。同语,也叫同字,谭永祥的《修辞新格》(增订本)称其为“同异”,强调“有同有异”。其定义是:两个以上字数相等,字面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词语,用在同一个语境中,同异对照,前后互映,这种修辞手法叫“同异”。例如古诗词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直把杭州当汴州”、“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现代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重在表现,不是重在表面”、“领导放心,教师安心,学生开心”等。按此定义,3中的“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更加典型,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则更像反复。

      作者邮箱: xzcls48@yahoo.com.cn

      
标签:教学论文 关于修辞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段太尉逸事状(苏教版高二选修)
下一篇:方山子传(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