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402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答司马谏议书(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重点的文言知识。
2.理解作者抓住要害、针锋相对的行文思路。
3.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果敢坚定的改革精神。
教学重点: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驳斥司马光的?
2.引“盘庚之迁”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教学难点:
1.作者给司马逃回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作者和司马光之间对哪些“名实”的看法存在分歧?
教学方法:
自学为主,点拔为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
宋神宗熙宁三年,司马光给王安石写一封长达三千三百多字的信《与王介甫书》,信中指责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对此作回复。司马光,字君实当时谏议大夫,故称司马谏议。
`二.字词
强qiǎng聒guō 卤lǔ莽mǎng(鲁莽) 见恕shù 难nàn壬rén人
胥xū 膏gāo泽
三、生自读,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疏通课文,理思路:
第一部分:先叙酬答的话,然后则要“具道所以”由此转入正文。
第二部分:信的主体部分,也是辨论的关键[针对司马光来信中提出的责难进行辩驳]
第三部分:结尾客套语。
四、生在文中找司马光在信中如何指责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又是如何反驳的呢?
司马光观点 王安石驳斥
侵 官 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授之于有司
生 事 举先王之政,兴利除弊
征 利 为天下理财
拒 谏 辟邪说,难壬人
怨 谤 固前知其如此也
作者给司马光回信的根本原因:对司马光的指摘进行针锋相对的驳斥。
五、探究:
作者引用“盘庚之迁”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说反对者之多并不表明措施有错误,只要“度义而后幼”,确认自己做的是对的,就没有任何退缩后悔的必要。盘庚之迁,连百姓都反对,尚且未能使他改变计划,那么当前实行变法只遭到朝廷士大夫中保守势力的反对,就更无退缩之理,这里用历史上改革的事例说明当前所进行的变法的合理与正义性,表明自己不为怨诽之多而改变决心的坚定态度。
六、布置作业:完成学习与测评
七、学后记。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答司马谏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上枢密韩太尉书(苏教版高二选修)
下一篇:
鲁滨孙漂流记(语文版高二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