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877  
标签:教学论文
一题多解,曲径通幽(网友来稿)
武汉市汉南一中 张大勇

      一题多解在理科学习中经常用到,而在文科学习中却殊为少见。实际上,在语文等人文学科中一题多解同样大有用武之地,试以实例证之。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根据要求答题。

      郡民赵颍曾为乐陵太守,八十致事归。……天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琼普集部中有粟家,自从贷粟以给付饥者。州计户征租,复欲推其贷粟。纲纪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琼曰:“一身之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密走私访,别获盗者 B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

      C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 D人灾,绝食者千余家

      解法一:从词语本身着眼,抓语素,断词义。“私访”与“密走”相参照,“私”即“密”,“访”即“走”,合义“私下走访”古今无差异;“资”义“资财”,“产”义“产业”,“资产”为“资财产业”之义,古今同义;“应”与“对”均“答”义,“应对”一词今使用频率仍高,义未变;“绝”乃“断绝”义,“食”乃“饮食、食物”义。“绝食”文中义为“断绝食物”,今“绝食”字面义仍如此。但是,词义的范畴除了词语的文面意义外,还包含色彩、倾向等附加意义。今“绝食”的附加意义多表示抗议或自杀,此义于文中显然不合,故答案应选D。

      解法二:立足文本,语境释义。可以将四个选择肢还原到文本之中,瞻前顾后,左右钩连,以境现义。“绝食者千余家”之前,有“郡界大水,人灾”之语,显然,食物断绝的原因是“天灾”,“千余家”是受害者;今之“绝食”当事者多是有目的、主动的,而非被动承受,“绝食”在这一点上古今差异是很明显的,故亦可断定答案应选D。

      解法三:从答题技巧方面寻求答案。单选题答案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四个选项中只要对其中任何三项作出判断,整题的答案实际已明确。就本题而言,选择肢前三项相对容易判断,第四项即使拿不定主意,也无关大局,答案业已敲定(当然,第四项如能搞清楚心里会更有把握)。

      上例一题多解主要是从单一角度着眼的,或从选项本身入手,或从文本本身入手,或从选择技巧方面入手。若在一题多解过程中作通盘考虑,灵活地借助多角度、多途径的结合,将使同一问题的解决呈现更广的思路,更多的形式。仍以试题说明之。

      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1)每逢深秋时节, 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 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法一:语意和音韵相结合求解。题目所给出的两句话尽管不完整,但从其局部字数相等、句式对称等特征判断,这两句应是整句。整句除在字数、句式方面有要求外,还要求音韵和谐,而音韵和谐常常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音节协调,二是合辙押韵。以这样的标准来审视这两句,第一句,应填入“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这样,“置身山顶俯瞰”与“每逢深秋时节”均为六字,“槐榆丹枫”与之后的“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均为四字,前后不仅字数整齐,句式对称,而且“瞰”“览”押韵,语句畅通。第二句,若填入“白云缭绕,层林叠翠”,则全句的韵脚分别是“抱”、“翠”、“水”、“茂”,押韵不好;若填入“层林叠翠,白云缭绕”,韵脚则变为“抱”、“绕”、“水”、“茂”,音韵和谐,表达流畅。综上,答案应选D。

      解法二:语意和逻辑相结合求解。第一句,可抓住结尾处“美景尽览”四字作点文章。空白处若填入“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就会出现一个问题,“俯瞰槐榆丹枫”是一动宾短语,强调的是动作,这样,它就与收束全句的“美景”产生抵触,即“俯瞰槐榆丹枫”不是“美景”——“槐榆丹枫”才是“美景”;另从语意上看,“俯瞰槐榆丹枫”与“美景尽览”雷同,有必要让“俯瞰”与“槐榆丹枫”脱离接触,在大的意义上让“俯瞰”与“尽览”、“槐榆丹枫”与“美景”产生照应。第二句,从小河、茶园、松竹的地理位置判断,近看的空间顺序是由低到高,根据整句对称的特点,远眺的顺序也应如此,这样才合逻辑。至此,答案已水落石出。

      解法三:音韵和逻辑相结合求解。

      解法四:句式和逻辑相结合求解。

      三、四两种解法实质上是一、二两种解法的分拆重组,不赘述。多管齐下式的一题多解能够在短时间内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并能提高答案的正确系数。

      通过以上两例不难看出,语文试题一题多解的运用面相当宽广,一题多解的方式、角度也是相当灵活多样的。语法、修辞、逻辑、文本以及题目本身透露的要求、暗示等均可作为一题多解的凭借,视具体情形,可选择单用或联用。

      一题多解益处多多,首先有利于培养应变能力和立体审视问题的能力。“能力立意”已成为各类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有备方能无患,备考只有以能力为本,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事实证明,有意识地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是提高备考含金量、特别是能力含金量的便捷途径。其二,有利于知识的整合,可以打通各种知识、各种能力的关联。一题多解往往需要全方位调动诸种知识和能力,知识和能力的分拆、联用、换位等经常被用到,一题多解的过程既是知识得以梳理、能力重新整合的过程,又是知识、能力水准得到融合提升的过程。其三,有利于培养处变不惊、出奇制胜的心理品质和宽广的视野。

      作者邮箱: zhangdy69@tom.com
标签:教学论文 一题多解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豆腐渣逻辑”表现及矫治(网友来稿)
下一篇:强人文之基,固语文之本——从2006年高考看文学作品阅读命题走势(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