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和评价一个诗人,应从诗歌文本的细读开始。由于中国50—70年代特殊的时代语境以及诗人作为知识分子特殊的命运,解读绿原一定程度上也得在历史序列中厘定诗人的位置和价值。因为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下的写作,不只是作为一个诗人和他的诗歌文本的本体意义上的价值,更有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灵魂和人格的魅力。二者思想与美学的结合正呈示出诗人独特的价值。作为一个起步者,在最初的时日,绿原并没有完全意识到时代所赋予的使命。而当“残酷斗争”进入他的视野,他的诗歌写作和思想转换也就成为必然。尤其是从一个诗歌流派,“七月诗派”的角度来考察。“我从四十年代初期开始学习写诗。最初只是把诗当作玩具,或者当作与美捉迷藏的游戏,或者当作消愁解闷的手段。无论当作什么,都丝毫没有帮助我,感受到古代诗人在诗中所表现的人生的痛苦。直到后来我被投入民族和人民为求解放而不得不进行的残酷斗争,才逐渐抛弃那些幼稚的幻想和嗜好。自从我懂得一个诗人必须与人民同甘共苦,诗便日益成为我试图在苦难和斗争中探索人类精神美的途径或桥梁。这时我的一个座右铭就是‘只有人生至上主义者才能成为艺术至上主义者'。正是在这个信念的告诫下,我始终羞于以轻佻的态度接近诗,例如利用诗去追逐个人的名利” ① 。正是在苦难与抗争中,诗人一直用诗来表诉一个真诚的灵魂和内心世界,诗歌也成了生命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风雨狂潮的剧烈涌动和翻卷中,诗人用血和良知培育着诗歌纯洁的花朵。
对诗人绿原的研究,需要强调的是一般的研究者都是将绿原的诗歌创作分为三个时期:即一是40年代上半期的青春和《童话》时期:二是40年代下半叶的政治抒情诗时期;三是从80年代开始的“归来者”时期。有些研究者不同程度地忽略了诗人在50—70年代的诗歌创作,尽管近年来随着“文革”诗歌研究的深入与拓展,包括绿原在内的流放者诗群逐渐受到关注。对诗人50—70年代的诗歌创作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因为,这一时间段在诗歌史的维度上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诚如诗人自己所言:“想不到我的五十年的创作生涯,实际上被插入了这三十年(指50至70年代,笔者注)老大一块空白。好在空白也并非真空:构成其中那一片虚诞渺茫的每一阵惊悸,实际上都是埋在心里没有写出来、不写也不会死的诗。岂止是诗,不妨夸张点说,它们也是我和我们这一代为历史的进化、亦即不自觉的必然之实现所作的贡献。” ② 返观和回视诗人的写作历程尤其是在他的早期,像许多诗人一样,绿原也在青春和幻想的季节里用“童话”(诗人的第一部诗集就命名为《童话》)来表达自己的梦想,用诗幻想着美好的未来。
当绿原满怀激情地向诗的国度和新生的国度迈进时,苦难的命运接踵而至。同是“七月”派的诗人阿垅在1944年写有一首诗《无题》:“要开作一枝白色花——/因为我要这样宣告,我们无罪,然后我们凋谢。”这不仅道出了诗人在当时历史环境中的悲痛而高昂的内心呼告,也竟不幸成为七月派诗人在十年后不幸命运的预言和谶语。然而又诚如绿原所说:“我们愿意借用这个素净的名称,来纪念过去的一段遭遇:我们曾经为诗而受难,然而我们无罪!” ③
解读和评价一个诗人,应从诗歌文本的细读开始。由于中国50—70年代特殊的时代语境以及诗人作为知识分子特殊的命运,解读绿原一定程度上也得在历史序列中厘定诗人的位置和价值。因为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下的写作,不只是作为一个诗人和他的诗歌文本的本体意义上的价值,更有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灵魂和人格的魅力。二者思想与美学的结合正呈示出诗人独特的价值。作为一个起步者,在最初的时日,绿原并没有完全意识到时代所赋予的使命。而当“残酷斗争”进入他的视野,他的诗歌写作和思想转换也就成为必然。尤其是从一个诗歌流派,“七月诗派”的角度来考察。“我从四十年代初期开始学习写诗。最初只是把诗当作玩具,或者当作与美捉迷藏的游戏,或者当作消愁解闷的手段。无论当作什么,都丝毫没有帮助我,感受到古代诗人在诗中所表现的人生的痛苦。直到后来我被投入民族和人民为求解放而不得不进行的残酷斗争,才逐渐抛弃那些幼稚的幻想和嗜好。自从我懂得一个诗人必须与人民同甘共苦,诗便日益成为我试图在苦难和斗争中探索人类精神美的途径或桥梁。这时我的一个座右铭就是‘只有人生至上主义者才能成为艺术至上主义者'。正是在这个信念的告诫下,我始终羞于以轻佻的态度接近诗,例如利用诗去追逐个人的名利” ① 。正是在苦难与抗争中,诗人一直用诗来表诉一个真诚的灵魂和内心世界,诗歌也成了生命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风雨狂潮的剧烈涌动和翻卷中,诗人用血和良知培育着诗歌纯洁的花朵。
对诗人绿原的研究,需要强调的是一般的研究者都是将绿原的诗歌创作分为三个时期:即一是40年代上半期的青春和《童话》时期:二是40年代下半叶的政治抒情诗时期;三是从80年代开始的“归来者”时期。有些研究者不同程度地忽略了诗人在50—70年代的诗歌创作,尽管近年来随着“文革”诗歌研究的深入与拓展,包括绿原在内的流放者诗群逐渐受到关注。对诗人50—70年代的诗歌创作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因为,这一时间段在诗歌史的维度上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诚如诗人自己所言:“想不到我的五十年的创作生涯,实际上被插入了这三十年(指50至70年代,笔者注)老大一块空白。好在空白也并非真空:构成其中那一片虚诞渺茫的每一阵惊悸,实际上都是埋在心里没有写出来、不写也不会死的诗。岂止是诗,不妨夸张点说,它们也是我和我们这一代为历史的进化、亦即不自觉的必然之实现所作的贡献。” ② 返观和回视诗人的写作历程尤其是在他的早期,像许多诗人一样,绿原也在青春和幻想的季节里用“童话”(诗人的第一部诗集就命名为《童话》)来表达自己的梦想,用诗幻想着美好的未来。
展开余文 当绿原满怀激情地向诗的国度和新生的国度迈进时,苦难的命运接踵而至。同是“七月”派的诗人阿垅在1944年写有一首诗《无题》:“要开作一枝白色花——/因为我要这样宣告,我们无罪,然后我们凋谢。”这不仅道出了诗人在当时历史环境中的悲痛而高昂的内心呼告,也竟不幸成为七月派诗人在十年后不幸命运的预言和谶语。然而又诚如绿原所说:“我们愿意借用这个素净的名称,来纪念过去的一段遭遇:我们曾经为诗而受难,然而我们无罪!” 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