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166  
标签:教学论文
写作教学亟待重视读者意识的培养
诸暨市草塔中学语文组 杨丽平

      摘要:新课标中提出“写作是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中必然要有“写给谁”的意识。本文从新课标要求出发,从学生对写作的态度、教师对写作教学的问卷分析、国内外写作教学对读者意识的认识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在当前写作教学中亟待写作者的读者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写作教学,读者意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如是说:“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1]为了达到表达和交流的目的,我们不可能没有表达和交流对象的乱写一气。正如到什么山唱什么歌,量体裁衣,看菜吃饭,写作教学中难道可以不顾“写给谁看”的问题,直接就要求学生写、写、写吗?这种“写给谁看”的意识,正是写作中的读者意识。

      一、学生如何看待写作

      写作教学约占语文总课时数的1/6,考试也少不了一篇作文,其分值或35(100分制)或60(150分制),重要性不言而喻。据对闽、浙、苏10所高校、30所中学进行调查,学生不喜欢和害怕写作文的、加上弃权的人数超过了很喜欢和喜欢写作的人数(很喜欢的占6.1%,喜欢的占39.6%,不喜欢的占34.4%,害怕的占10.2%,弃权的占9.6%),年级越高,喜欢写作的比例递减。[2]而一首顺口溜更充分写出了学生对写作的感受:“作文难,难作文,下笔无言难成文;头儿空,肚儿空,空来空去空对空。”

      分析学生产生写作问题的原因有:

      (一)缺乏应有的心理自由。题目为命题的多数;教学中过于强调思想教育价值和表达技巧;教师评语的过于笼统。

      (二)体会不到作文的价值。训练文体单一,不重视实用性文章的写作,作文训练只是作业问题使作文变成脱离社会需要的教学,学生体会不到写文章的社会价值和交际作用,认为写文章只是完成功课的需要,是为了获得一个好分数。

      (三)欠缺基本的成就感。在批改、评分时,教师多半缺乏客观的标准,评分宽严掌握不一。写作是中小学各学科评分中最难客观化的题目。教师对学生的作文通常只会给60~80分,有的按竞赛或升学考试的做法只给及格分。由于给分存在趋中倾向,难以使不同水平的作文的分数拉开距离,致使学生当作文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就不愿再努力练习。

      (四)缺乏及时有益的反馈。详改两个班级的作文,教师即使全力以赴也可能要积压较长的时间。学生得过一二周才可得到教师这个惟一“读者”的意见:一个分数,一个“阅”字或一些空洞的评语。现在一般发两本作文簿让学生交替使用,可使教师不急于批改。对教师的批改结果,多数学生只看个分数就把作文本塞入书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教师又不能舍此而作重点批改,否则有对学生不负责之嫌。除了教师,学生再难得到其他方面的意见,更难获得读者和作者意义上的沟通。[3]

      写作在中学生看来只是一项不得不做的任务,他们虽然有表达和交流的对象,但这个单一的对象(老师)却有以下一些特点:“高”——过于强调思想教育价值和表达技巧;作文训练存在文学化倾向,甚至用成人的标准衡量学生的作品。“空”——不重视实用性文章的写作,使作文变成脱离社会需要;批改后,给文章一个分数,一个“阅”字或一些空洞的评语。“缓”——批改、点评,写作反馈无法及时有效。“威”——在批改、评分时,教师多半缺乏客观的标准,以个人主观定写作分值的高低,“我的地盘我说了算”。

      二、教师如何看待写作教学

      我们来看一组关于教师对写作教学的认识和行为的问卷调查图表:

      表1:教师对写作教学的基本认识

      对写作教学重要性的

      认识

      不重要1%

      一般性11%

      比较重要28%

      非常重要61%

      让学生写作的目的

      课程表安排

      1%

      考试中取得好成绩67%

      提高学生写作素质31%

      其他

      0%

      对学生写作训练作用的认识

      学生人格的建构10%

      写作技能技法训练70%

      生活积累的提炼

      10%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20%

      表2:教师作文指导的内容

      作文指导内容

      审题

      立意

      取材

      构思

      修改

      其他


展开全文阅读
      占调查者的百分比

      20%

      39%

      14%

      20%

      5%

      2%

      可见,除了教师对作文本身价值的理解外,教师对作文与考试之间关系的理解也影响着他们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指向。在更多教师追求为应试而作文的前提下,单纯注重技能技法训练的教师(70%)也就远远多于注重人文素质培养和创造性培养的。目前写作教学指导的内容,集中在写前指导,忽视了写中、写后指导。

      而对于写前指导也仅围绕在“写什么”和“怎么写”的指导,而对于“为什么写”这一写作的出发点关注甚少,在对能明确写作目的和对象的读者意识的调查中显示,12%的教师认为培养学生读者意识没有必要,18%的教师认为不太必要,29%的教师认为有一定必要性,31%的教师认为非常必要。但在访谈、实际的作文听课及对作文教案的翻阅中,发现仅有极少数的教师在写作教学实践中有意识的让学生明确“为什么写”。[4]

      三、 国内外如何看待写作教学中读者意识的培养

      在写作教学中要注意培养读者意识,国内外教育领域一直以来都是有所关注的。近年来,更有所侧重,国际写作组织在倡导“为自己写作”的同时,也倡导“为不同的读者写作”。

      英国的语文教学大纲第二阶段学习大纲中要求:“指导学生练习为不同的读者群而写作,如老师、同学、学校或社区中其他的孩子和成年人,以及想象中的读者。”并指出,要提供机会指导学生针对特别读者群、广泛未知的读者等进行写作训练。英国写作二级达标标准要求“表现出对读者的考虑”;八级达标标准中也提出:“写作中学生能选择有特色的表达方式,体现独特的写作效果,吸引读者的兴趣。”[5]“英国写作计划”委员会设计“圣连纳故事计划”,让9到13岁的学生为学前儿童编写一些故事书,这些学生探访当地的学前儿童,了解他们的阅读兴趣。年龄稍人的学生还与学前儿童的父母见面,互相就故事内容交换意见。结果所写文章图文并茂具有创造性很符合所定对象阅读。[6]

      对对象意识培养的重视是日本写作教学一大特色。“对象意识”,与“读者意识”含义是相同的。日本从低年级起就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对象意识训练。如《学习指导纲要》中规定:“(低年级)一边考虑对象和目的,一边写。(中年级) 对应不同的对象和目的能够注意段和段间的相互关系,把调查的事清楚明白地写出来对应不同的对象与目的,恰如其分地表达。(高年级)对应一定的目的和企图,把思考的事有条理地写成文章,养成考虑自己的表达效果进行表达的习惯。对应一定的目的和意图,把自己的思考有效地进行书面表达。”他们认为,语言表达的目的可以分为五项:报告、说服、感动、导致行动、娱乐读者,因此写作必须要有对象意识,即使没有别人也要给自己看。如关于旅游,若写给父母看,就要以汇报为目的;写给兄弟看,主要以介绍为目的;写给游客看,则要以愉悦为目的了。对象不同,目的不同,表达方式自然就不一样。[7]

      德国、美国、韩国等都有类似的相应的写作教学规定和教学实践要求。在中国的现代语文教育史上,夏 尊、朱自清等也曾力导“读者意识”写作观。

      夏 尊认为“所谓好的文章就是使读者容易领略、感动、乐于阅读的文字。诸君执笔为文的时候,第一,不要忘记有读者;第二,须努力地求适合读者的心情,要使读者在你的文字中得到兴趣或愉快,不要使读者得到厌倦。”[8]文章应求对人、时、地、目的的适当。他设计了六个问题,让学生作文时思考:(1)为什么做这文?即让学生明确作文的目的,文章应给读者的是实用价值还是审美感受。(2)在文中所要述的是什么?即思考文章中心,使读者明了。(3)谁在做这文?即明确作者的地位、知道白己应以何种身份向读者说话。(4)在什么地方做这文?即思考的是作文的应用环境,以求判定向读者说的话是否适应特定的场合。(5)什么时候做这文?思考的是作文的时代观念,以避免对读者说出不合时宜的话。(6) 怎样做这文?探究的是作文的方法,以确定如何表达易为读者所接受。

      朱自清认为,“写作练习是为了应用,其实就是应用于这种种假想的读者,写作练习可以没有教师,可不能没有读者。”[9]他提出写作中“假想的读者却可以很多”,除教师外还有父母、兄弟、地方人士、社会团体、政府、政府领导等等。为培养学生写作中的“读者意识”,朱自清主张把报纸文字作为写作学习的范文,提出书信文体的写作。

      国家教育部在新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7-9年级(初中)的写作教学规定的第一条课程目标就是“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别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第二学段)“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接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第三学段)“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第四学段) 而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两条与读者意识相关的。(1)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2)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从学生对待写作的心态上来看,一旦写作,想到的只是和一个“高”、“空”、“缓”、“威”的读者交流,如何写得出“放心自然”文?因而,在写作中要有“写给谁看”的读者意识的培养,并且必须打破,这个“谁”就是老师的意识和现状,否则作文中频频出现“伪崇高”、“伪个性化”、“八股化”将不必再纳闷,至于新课标要求——鼓励学生“自由”、“有个性”、“有创意”表达,“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也可以束之高阁了。

      2、从教师对待写作教学的问卷调查来看,写作的逻辑顺序应该是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而当前的写作教学却明显打乱了这一顺序,把重心放在这逻辑链条的后面两个环节,即“写什么”、“怎么写”,对于解决最前面的“为什么写”(含“写给谁看”,“想表达交流的目的是什么”)的问题则存在严重的忽视。

      3、从国内外对写作教学中读者意识的培养的认识来看,可以说,国内外都已经注意到了读者意识在写作教学中的作用并加以制度化或现实化。国内也已有不少人关注这个问题,如祝新华、叶剑刚、林一平、周国平、胡根林、李永妃等,但事实上具体的实践操作还是比较少。这也可以从目前的作文教学现状调查中看出,写作教学中要培养读者意识的意识虽然有,但并不清晰,而且远没成为实际教学内容。

      因此,在写作教学中读者意识的培养的问题亟待重视并处理。

      --------------------------------------------------------------------------------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版,P.17

      [2]潘新和主编.高等师范写作三能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3]摘改自,祝新华.从学生作文心理角度开展作文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第3期

      [4]奕贻爱1,顾东臣2,对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作文教学现状的调查与思考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第23卷第2期2006年6月.调查的范围包括青岛、大连、杭州、长春等地的初中和高中。调查方法是随机抽样问卷,结合访问、座谈等方式。发出问卷400份,回收有效答卷320多份,有效回收率为80%。

      [5]胡根林.写作教学应凸显读者意识[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12.P.47--48

      [6]李永妃.浅谈如何树立学生习作的读者意识[J].钦州学院学报,2006年10月第21卷第5期. P.82--85

      [7]胡根林.写作教学应凸显读者意识[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12.P.47--48

      [8]夏 尊.文章作法[M].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P.95

      [9]朱自清.国文教学·论教本与写作[M].开明书店,1947年版,P.149一150

      
标签:教学论文 写作教学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李薄杜厚之辩(李白和杜甫)
下一篇:《骑桶者》教学叙述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