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4383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三教学设计
《读孟尝君传》导读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l.理解本课的思想内容,了解驳论文的基本写法。
2.反复诵读,体味作者行文运笔之妙。
【教学时数】一课时
【导读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古文化的百花园开放着炎黄子孙的智慧之花,为我们了解历史,学习写作技巧,都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今天我们学习《读孟尝君传》。(板书课题)本文虽90个字,却被誉为驳论文中的“千秋绝调”。
二、介绍作者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人,神宗熙宁三年任宰相,实行变法,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以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其诗文颇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三、读通课文
1.教师用现代汉语叙述课文大意。
目的:按课文大意听老师范读,便于了解课文。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看注释翻译课文。(自己边看注释边翻译,然后再四人一组讨论,最后由教师明确)
补充注释
皆:都。卒:终于。
赖:依赖,依靠。宜:应该。
四、精读课文
1.学生出声自读两遍。
2.分组讨论读。(四人一组,一人读,其他人纠正)
3.提问下边各句停顿的一般读法,后由教师指导。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碎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4.提问下边各句应读的重音,然后由教师指导。
士以故归之,
△
岂足以言得士?
△
宜可以南面而制秦,
△
5.教师领读,学生齐读,各组比赛读。
五、课堂综合练习
1.文中的五个“士”有两种含义,按“士”在文中的先后顺序排列,含义相同的两组是( )
A.①② B.④⑤ C.①⑤ D.②③④
E.①②③ F.③④⑤
2.“士以故归之”中的“士”的含义是____,另外一种“士”的含义是____。
3.本文的反驳方式属( )
A.驳论点 B.驳论据 C.驳论证
4.本文运用的反驳方法有( )
A.摆事实 D.讲道理
C.反证法 B.归谬法
5.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在括号中正确答案的序号上打“√”。
①第一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___。
②第二句话是针对第一句中的____,从(A、正面 B、反面)进行批驳的。
③第三句话是针对第一句中____的,从(A、正面 B、反面)进行批驳的。
④第四句话是针对第一句中的进行批驳的。
6.试举一个日常生活中驳论的例子。
参考答案 1.A、F 2.鸡鸣狗盗之士;治国之士;制秦之士3.A 4.B、C、D 5.①引出世人论点,为批驳树立靶子 ②孟尝君能得士;A ③年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B ④士以故归之 6.提示:争吵中多用驳论。举例时注意运用反驳方式和反驳方法。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把《关于练习》一、二题做在作业本上。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三教学设计
读孟尝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手》教案设计
下一篇:
苏轼《游沙湖》赏析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