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课堂实录
阅读:4865  
标签:课堂实录 人教版高三课堂实录
《游沙湖》教学实录
时间:2008年3月13日 (周四)上午第五节

      班级: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5)班

      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推荐作品

      执教者: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王彧譞

      一、导入课文

      师:一说到苏轼,就容易联想到他的《赤壁赋》,不知哪位同学还记得《赋》中优美的句子?

      生(杂然答道):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师:记得真清楚,那么有谁还记得苏轼作《赤壁赋》的背景呢?

      生1(脱口而出):他被贬了

      师:为何而贬?

      生2(补充道):乌台诗案。

      师:能不能具体点?

      生3:王安石辞去宰相后,奸臣从苏轼诗文中罗织罪状,诬陷他,说他“包藏祸心”,不久就把他逮捕,投入监狱,酿成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

      师:是的,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经过4个月的折磨后,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被贬黄州后,苏轼经常游赏赤壁矶,在被贬第四年即1082年,一气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三篇传世名作,由他的政治低谷转而登上他的文学创作的颠峰。同年,苏轼还写了一篇小短文《游沙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游沙湖》,体会其又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板书)游沙湖

      二、夯实基础

      师: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全文。要求:通过查字典解决不认识的字词。

      2分钟后,一生范读,范读后该生提出了一个字音问题

      生1:老师,“因往相田”的“相”字是读xiāng还是读xiàng呢?

      师:你觉得呢?

      生1:我觉得应该读xiàng吧,因为是观察之意。但是,我和同桌刚刚查字典,字典中xiāng的读音也有“察看”的意思。不知道应该读哪个。

      师:翁文全做得很好,通过查字典,发现“相”的读音有问题。看看哪位同学能够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2:我觉得应该读xiāng,因为我们常说“相亲”,“相亲”与“相田”的结构是一样的。

      生3:我觉得该读xiàng,因为我们学过“伯乐相马”。或许,两种都可以?

      师:看来我们的同学分两种不同的意见。该读什么呢?应该读xiàng(答对的同学十分高兴)。虽然“相亲”中的“相”有亲自察看的意思,但是比较表面化的看。而“伯乐相马”中的“相”是认真、深入的观察和了解。苏轼既然是要买田,自然会深入的察看和了解,所以“相田”中应该读xiàng。同学们这种勇于思考的学习态度,是值得肯定的。接下来我们一起将全文大声地朗读一遍。要求:注意节奏。

      (同学们齐声朗读了一遍)

      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文后的注释“搬家”,自主翻译全文,把遇到的问题在书上标注出来(5分钟)

      师:请一位同学来翻译一下全文。大家注意听,看看你跟他的翻译有没有不同的地方?谁的翻译比较科学。

      (一生翻译了全文)

      师:李小燕的翻译很流畅,且声音洪亮,其他同学有没有跟小燕的翻译不同的地方,或自己在翻译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1:文中“因往相田”的“因”字,我觉得不应该翻译为“于是”,应该翻译为“因为”。因为“往相田”是后文“得疾”的原因。

      师:我们的吴挺健同学很仔细,谁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2:我同意小燕的,应该翻译为“于是”。虽然“往相田”是后文“得疾”的原因,但更是“予买田其间”的结果。连贯起来看,“因”应该是“于是”,翻译要求“信达雅”,那么“得疾”前面翻译时应该在加上一个“于是”。

      师:既然嘉薇的依据是“信达雅”,那么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同意呢?(全班大笑)看看还有没有其它问题?

      生3:“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这句话是省略句,应该补上主语“我用纸写字,没写几个字,他就深切了解了我的意思。”

      师:好,看看全文还有那些文言现象?(板书)学生一边总结,我一边记录。

      生(七嘴八舌道):“下临兰溪,溪水西流”的“下”和“西”是方位名词活用为状语。(还有吗?)“君看流水尚能西”的“西”是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向西流淌。


展开全文阅读
      生4:“予买田其间”是省略句,省去了介词“于”字。

      生(杂然答道):这句还是倒装句。(什么倒装?)状语后置。

      生5:老师,“山下兰芽短浸溪”算不算定语后置句,“山下短短的兰芽淹没在溪水里”?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你们觉得诗歌当中考不考虑文言句式?

      生(杂然答道):不考虑。(为什么?)……无声

      师:在高考中,对文言文的要求是落实的具体的字词,但是对诗歌则不然,因为诗歌有对仗、押韵、平仄、节奏的要求,所以不能用现代汉语的要求去对待,比如说:“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这里“山下兰芽短浸溪”为了与下文“松间沙路净无泥”对仗,所以不是倒装句。

      三、欣赏拓展

      师:这篇短文从题目看,文体是什么?

      生:游记。(板书)

      师:作为一篇“游记”作品,它和我们以往学过的“游记”文章有什么不同?它都记录了哪些内容?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默读,也可以小声朗读,还可以大声诵读。

      (自读后)

      生1:本文的第一段主要介绍了作者与庞安常的相识与相知,最后开玩笑说:自己和他都是当时奇怪的人。第二段写游清泉寺,看到了溪水西流。

      师:(学生一边说一边板书)李小燕的概括能力总是很强,还有没有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同学回答是由区别的,多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象小燕一样。

      生2:以前的游记文主要写游历的过程,会有很多的绘景,但这篇文章是先写人,真正游沙湖是在第二段。我觉得有点文不对题。

      师:看来,同学们写作文跑题,已经心有余悸了。本处是不是文不对题呢?为什么要写庞安常的相识相知呢?(学生沉默了好一会)下文说“,疾愈,与之同游”,在想想?

      生:铺垫

      师:本单元的主题是“文无定格,贵在鲜活”,本文只是在被贬黄州后,有感而发,借游抒情罢了。理解本文情感的关键是什么?

      生(脱口而出):溪水西流

      师:中国西高东低的地形,造成了“百川东到海”的特点,而病愈的作者,见到溪水西流,生出了许多感触,写下了《浣溪沙》,我们一起,将这首词与白居易的《醉歌》齐读一遍,谈谈苏轼和白居易有怎样不同的情怀?

      (学生齐读)

      生:白居易借“黄鸡催晓”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是消极的。而苏轼借“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表达自己积极乐观、旷达自信的人生情怀。

      师:病中的苏轼还能保持诙谐、风趣,以“异人”自居,遭贬后仍能吟出“流水能西,黄鸡休唱”诗句,这是何等旷达和洒脱呢!溪水尚能西流,同学们,你们还有什么样的困难克服不了呢?

      生1:我们的压力很大,每天的时间都不够。

      生2:我的基础很差,也想学,但是发现有些根本听不懂。所以有时就放弃了

      生3:我觉得我的付出和得到不成正比,进步很慢,甚至没有。

      ……

      师:本校2004届的学生王生宁同学,是个有听力障碍的同学,必须依靠助听器。而高三的三年学习中,他靠抄同学笔记的方式艰难学习,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延边大学。如今的他,通过不断努力,填词数十首,其中《山水好心情》由海政歌舞团吕薇在CCTV3“欢乐中国行”中演唱,《漫步黄山》由东方歌舞团郑绪岚在CCTV4“同乐五洲”中演唱,《美丽中国》则是CCTV青年歌手大赛民族组参赛作品。同时,其歌词作品《爱在延边》入选《中国当代歌词百家代表作》一书。溪水尚能西,身残尚如此,那么我们还有什么困难淌不过去?最后送同学们两句话共勉:少时乐,浅乐也;老时乐,深乐也。顺境乐,浅乐也;逆境乐,深乐也。(板书)

      师:接下来,请同学反复朗诵《浣溪沙》,并把它背下来。

      ……

      师:今天的作业是,请以“光阴”为话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小短文。

      板书

      相识

      皆一时异人也 铺垫

      相知

      游记 游沙湖 借游抒情

      洗笔泉

      游清泉寺 溪水西流 积极乐观

      兰溪

      教学反思:

      古文教学应该以积累文言知识为主线,落实字词,而我教的两个班都是平行班,基础知识不太扎实,因此,在第一个教学班上本文时我是这样上的:先让学生预习课文,接着串讲全文,在这个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积累相、颖、绝、异等词的含义,以及文中重要文言现象。最后让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思想。希望通过我细致的讲解,学生能收获更多,一堂课看上去井然有序的完成了,但,课后小测验时,却发现结果十分不理想。我很困惑,这些内容我都讲到了,为什么他们还是不会做呢?其实,我的学生只是根据我的预设来学习所谓的重点、难点。而对学生实实在在的重点、难点,我却忽视了。作为语文教学,一堂课无外乎教学讲练四个环节,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我们明白了教是主导,学是主体,可临到教学时,又时常忘记,练少讲多,学生已经懂了的,我可能反复在强调,而学生不明白的地方,我又放过了。结果是“练不够讲不到位”。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在第二个教学班上课前,对教学设计做了改进。让学生参与进来。老师的问题除了预设外,更多的是根据学生的课堂反映灵活处理。

      在这堂课中,我尽力做好一个主持人的角色,以一个一个看似不经意的问,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老师的讲控制在20分钟以内,起初我有些担心,害怕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不了什么问题,结果却令我大吃一惊。同学们在正音朗读环节,提出的“相”字的读音,在解析文本环节,提出的“因”字的理解,以及提出的“山下兰芽短浸溪”是不是倒装句的问题,不仅涵盖了我要讲解的知识,还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提出了新的教学问题。一堂课下来,学生真正有了收获。这堂课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如果非要说特点的话,那就是:老师不是教给学生要教的,而是教给学生想学的!

      另外,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中,板书是十分重要的。它应该是作者思路,教师思路和学生学习思路的统一。因此,本堂课的板书,尽量采用学生的归纳,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标签:课堂实录 人教版高三课堂实录 游沙湖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游沙湖·苏轼》诵读指导
下一篇:苦斋记备课资料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