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2232  
标签:教学论文 八年级教学论文
少年志壮难酬伤国忧家哀黎民——读杜甫的三首诗有感(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简介:

将杜甫青年、中年、老年的三首代表诗歌《望岳》、《春望》、《石壕吏》,与杜甫的一生重要经历紧密联系起来,作综合赏析,更清晰地感受一带诗圣的忧国忧民情怀。

正文:

现在也许很少人读诗、读史了吧,记不清是从几年前的什么时候开始,我的阅读兴趣渐渐倾注到诗、史方面,尤爱读古诗,研古史。古诗中,对唐代的“双子星座”李白和杜甫尤为关注。

《望岳》、《春望》、《石壕吏》,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名篇。它们涵概了杜甫一生的三个片断:少年登泰山,志宏高远;战乱奔主被俘,忧国思家;归家途中巧遇“石壕村里夫妻别”,哀痛民苦。无论是哪一种经历,诗中全都饱含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悲壮情怀。

青年的杜甫生活在激情昂扬的盛唐时代,那是个造就了潇洒飘逸的李白,豪迈旷达的高适,孤傲洒脱的王之涣,慷慨悲歌的岑参的时代,杜甫也必然会沾染上那个时代的气息。杜氏家族向来有“奉儒守官”的传统,而杜甫从小就怀着极大的抱负,要“置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公元731年,20岁的杜甫在“读书破万卷”后,开始了游历。泰山是封建时代的圣地,杜甫对它十分向往,从长安东游到山东,他的目标之一就是泰山。一望无际青翠高大的泰山,仿佛大自然将一切神奇秀丽都聚集在这里,一句“阴阳割昏晓”,突显泰山的高耸,给参天矗立的山姿赋予了生命力。站在山腰睁大眼睛望着一只只飞回山林的小鸟,似是用翅膀将层层缭绕的云雾撩起,让心胸涤荡,腾云而起,不禁吟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名句,既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又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慨和高远志向。

然而杜甫宏大的志愿却被残酷的现实击得粉碎,长安十年,他敏感地发现了盛大的唐王朝衰败的迹象,随着安史之乱的暴发,已是壮年的杜甫诗歌早已没有了早年的意气风发,但他也并没有沉沦下去,有的是在与劳动人民广泛接触中对现实的客观认识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沉郁顿挫”的诗风,在这个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757年3月,为投奔肃宗而途中被抓的杜甫,在长安已关押了数月,春日回望沦陷的长安城,“国破”的断垣残壁与“城春”的生机盎然形成鲜明的对比,明媚中含露的花朵,歌喉婉转的鸟儿,让诗人流泪心惊,这种移情的写法,表现了那个饱受战乱之苦时期的许多人的共同感受和诗人特殊的心境,是国破的悲绪,是生离死别的不宁心绪。感慨国家,念及自身,深爱家庭的杜甫发出了“家书抵万金”的慨叹。美好的春天,诗人望春没有得到任何的欢欣快意,却为忧国、伤时、念家情感所困,才四十五岁就白了头,“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形容枯槁,白发苍苍,将愁绪满情的壮年杜甫突现在读者面前。

757年4月,杜甫逃出长安,投奔肃宗。然而他上任不久就被贬官,最终至华州司功参军。杜甫又回到较接近社会底层的地位,对时事又产生新的感慨,他用纯白描的手法,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了脍炙人口的《石壕吏》。在“未暮先投宿”的年代,诗人 “暮投石壕村”,显然是为避战祸走偏路错过宿头,却偏偏遇上“有吏夜捉人”,老夫妻三个儿子死了两个,只有一个吃奶的孙子和一个没有完整衣裙不能见人的儿媳,生活困顿到这种地步,在“吏呼一何怒”的逼迫下,“老翁逾墙走”,而老妇只得“急应河阳役”。夜晚幽咽的哭声深深地刺痛了诗人的心,天明“独与老翁别”,虽嘎然而止,但一个“独”字却似乎让我们看到清新朝阳下的孤独身影,弯着腰独立在清冷的村头,浑浊的双眼里写满了寂寞与惆怅,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不是史官却胜似史官。杜甫就是这样用丰富的生活经历,饥寒之身永怀济世之志,充满爱国爱人民的政治热情,以诗歌的形式记下了盛世唐朝步向衰落的悲壮历程。

 
标签:教学论文 八年级教学论文 少年志壮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桃花源记(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下一篇:意有所别,游非同趣——古代游记散文比较阅读(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