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6137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鸿门宴(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司马迁和《史记》的知识,了解相关背景。

   2、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活用的一些规律和有关特殊句式 

      的知识。

   3、学习本文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并通过个性

      化的语言和动作予以刻画的写作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探讨研究,赏析人物性格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客观评价项羽,探究其悲剧结局的原因。

[教学重点]

    1.分析“项羽”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2.背诵故事的高潮三、四段。

[教学难点]

1、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活用的一些规律和有关特殊句 式的知识。

2、学习本文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并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予以刻画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诵读、提问、讲解、质疑、讨论、探究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要求:

1、通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点读。

2、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翻译课文,画出自己不理

   解的地方,并提出疑问。

3、了解故事情节,整体把握,注意刻画人物形象的语

       言。

背景知识:

   一、司马迁和《史记》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迁生于龙门,年十岁诵古文,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太初元年(前104年),与唐都、落下闳等进行历法改革,共订太初历。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鲁迅更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背景材料

    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不久,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下(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自封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

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到公元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后在韩信、彭越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项羽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诵读课文,范读正音。

三、疏通文意,落实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以学生解读为主,教师点拨为辅,掌握以下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异体字

     1.距─拒: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内─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

     3.要─邀:张良出,要项伯。

     4.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7.桮─杯:

     8.杓─勺: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9.坐─座:置之坐上。

(二)古今异义

     1.山东  古:指崤山以东地区。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常  古:意外的变故。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北  古:黄河以北地区。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4.河南  古:黄河以南地区。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5.   寿    古:敬酒。今:长寿。

     6.  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地讲

(三)一词多义

    1.谢  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

    2.辞 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3. 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固此:故听之。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 将:且为之奈何?况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5.幸  宠幸、亲近:妇女无所幸。幸亏、幸而:故幸来告良。


展开全文阅读
    6.之  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代词,这:为之奈何?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结构助词,的:今者有小人之言。助词,衬字,无义:珍宝尽有之。

    7.去  距离:相去四十里。离去,离开:脱身独去。

    8.于  向,对: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比:长于臣。在:复得见将军于此。

    9.因 就此:不如因善遇之。就、于是:项王即日固留沛公与饮。趁势、趁机:固击沛公于坐,杀之。

10.为  任,做:使子婴为相。替,给: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作为:军中无以为乐。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句末语气词:何     辞为?

(四)词类活用

    1.名词用如动词:沛公军(驻军,动词)霸上。沛公左司马使人言(告诉,动词)项羽曰:……沛公欲王(为王、称王,动词)关中。不可不语(告诉,动词)。吾得兄事(做事、侍奉,动词)之。籍(登记,动词)吏民。范增数目(使眼色,动词)项王。刑(施加肉刑,动词)人如恐不胜。道(取道,动词)芷阳。

    2.形容词用如动词:素善(友善、交好,动词)留侯张良。

    3.意动、使动: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之为王,称王,意动)。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救了他的命,使动)。沛公旦日从(使……跟从,意即带领,使动)百余骑来见项王。交戟之卫士欲止(使之止,制止,使动)不内。

    4。名词作状语:君为我呼入,吾得兄(用对侍兄长的礼节)事之。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像鸟用翅膀)蔽沛公。

(五)句式

    1.数词作谓语: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2.宾语前置:客何为者?(何为─ 为何)大王来何操?(何操─ 操何)沛公安在?(安在─在安)

    3。判断句: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4.省略句:欲呼张良与(省略“之”)俱去。毋从(省略“之”)俱死也。奉厄酒为(省略“之”)寿。旦日(省略主语“沛公”)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将军战(省略“于”)河北,臣战(省略“于”)河南。加彘肩(省略“于其”)上。

(六)成语凝集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完成“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二题。

   3、找出有关人物描写的文字。

第二课时

一、抽查部分学生,看文言知识掌握情况。

二、分析鉴赏,合作探究

    提问三个学生,让他们梳理本文的结构,概况各部分的  

内容。

明确:全文共有七段,可按照“鸿门宴”的前后过程,    分为宴前、宴会上与宴会后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宴前。写宴会前刘、项两军驻地、力量对比、事件的起因及双方的幕后活动。

    第二部分(第3、4段)宴会上。写鸿门宴上双方的尖锐斗争。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情节的高潮。

    第三部分(第5、6、7段)宴后。写刘邦脱身逃走,张良入谢与刘邦诛杀内奸。这是情节的结束与尾声。

三、能力提升(教师质疑,学生解答)

宴会上的斗争是故事的高潮,试作具体分析,表现何在?(分组讨论,集思广益,代表作答)

明确:这一部分是课文重点,情节高潮所在。名为宴会,实为一场变幻莫测的心智较量。宴会上的情节可概括为“三起三落”。

    三起:开始很和平,刘邦卑词“谢罪”,项羽说出告密人,可见怒气全消,有和解意,且设宴招待刘邦。但范增蓄意杀死刘邦,于是气氛陡然紧张,“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暗示项羽下决心除掉刘邦,这是一起;范增见项羽“默然不应”,怕失去时机,乃叫项庄以舞剑为由,趁机刺杀刘邦,宴席间充满杀机,形势极为严峻,这是       二起;樊哙持剑盾闯帐,怒视项羽,并予以斥责,情节发展到高潮,紧张气氛达到了极点,这是三起。

    三落:一落是项羽对樊哙闯帐,不仅不怒,反而称为“壮士”;二落是项羽让樊哙喝酒,赐生彘肩,被樊斥责一顿后还赐坐;三落是刘邦以“如厕”为名,脱身回本营,项羽并没有追究。

这一部分共写了四件事:刘邦谢罪,范增举玦,项庄舞剑,樊哙闯帐。这些事既反映了刘项双方的矛盾,又反映了刘邦集团能上下一心,共同应对危机。矛盾错综交织,有张有弛,波澜起伏,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四、合作探究

    从文中找出有关项羽和刘邦的描写片段,先反复朗读,然后讨论:两人各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并作具体分析。

    项羽的性格特点是政治上无知,自大轻敌,刚愎自用,不善用人,又带有直率的赳赳武夫的性格。他听到曹无伤密报与范增的劝说后,大怒,决心消灭刘邦。可是听到项伯说的“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等话后,又改变了主意,答应项伯“善遇之”。等到刘邦到鸿门,说了一番谎话后,他听了洋洋得意,不仅原谅了刘邦,请他喝酒,而且把自己所得情报的来源也说了出来,以表明自己原来对刘邦并无成见。宴会上范增多次示意杀刘,他都置之不理;项庄舞剑,项伯护卫刘邦,他也熟视无睹。到了樊哙闯帐,怒目而视,将他训斥了一番,他不仅不怒,反而称之为壮士,赐酒,赐彘肩,赐坐。其实樊哙的话是刘邦前边说的话的重复与补充,只是换了一个角度来说而已。而他在这些虚伪的言辞面前,却感到刘邦与樊哙的话全是对的,自己反而有内疚之感,思想上完全解除了警戒,以致刘邦脱逃,他也毫不在意了。到刘邦逃后,张良奉璧给他,他随手置于座上,没有什么反应。文章写他的细节与对话虽不多,却很能表现他的性格特点。

刘邦的性格特点是善于用人,能言善辩,善于应变。他入关后即“籍吏民封府库”“遣将守关”“欲王关中”。而当他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既惊呼“为之奈何”,虚心向张良请教,又将自己的错误推到别人头上。接着又低声下气地拉拢项伯,又是祝酒,又是“约为婚姻”,使项伯为他所用。到鸿门后,他抓住项羽的心理,用甜言蜜语来哄骗项羽,说自己和项羽是“戮力而攻秦”的;又说自己“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以表明自己力量不如项羽,以满足项羽“自高自大”的心理;接着又把项羽要“击破”他的事,转到“小人之言”上去。他既称臣谢罪,又把欲王关中的野心否认得干干净净,从而得到了项羽的好感,于是在危机四伏的鸿门宴上躲过杀身之祸,趁机逃脱了。


展开余文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一、宴前   1、曹无伤告密,项羽大怒(范增说项羽)

           2、(1)项伯告密,刘邦大惊(张良出主意)

             (2)项伯许诺

项羽坐失良机

二、宴中   3、(1)刘邦谢罪,项羽说出内线

             (2)范增举玉,项羽默然不应

             (3)项庄舞剑,项伯翼蔽沛公

           4、范哙闯帐,项羽邀樊入宴

     项羽再失良机(解除思想戒备,内部矛盾产生)

      (项羽:主动——被动;刘邦:被动——主动)

三、宴后   5、刘邦逃归汉营

           6、项羽糊涂受礼   范增指桑骂槐

           7、曹无伤被杀

      项羽纵虎归山

第三课时

一、抽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二、分析鉴赏

1、具体对比分析张良和范增、项伯和项庄的性格特点

      张良和范增都是眼光锐利的谋臣,但性格也有差别。张良深知刘邦肺腑,提出见解,能够剖析利害,启发刘邦醒悟而予以采纳。范增急躁易怒,不能针对项羽心理状态为之出谋划策,因而即使有正确的主张,也难以实现。一旦计谋不成,徒作愤激讥诮之言,不但于事无补,反而触犯了项羽的忌讳。樊哙粗犷而又机智,宴会上的一番慷慨陈辞,似乎义正辞严,实际上是隐瞒真相,巧言善辩。表面上声色俱厉,严加指责,暗中却把项羽抬举到了至尊的高位,迎合了项羽骄横自大的心理,所以能为项羽所赏识,从而缓和了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又如项伯、项庄,都是项羽的部将,一个徇私情泄露机密,保护刘邦,反以为是在成全项羽有度量的美名;一个执行任务时,遇到干扰就放弃斗争,毫不觉察问题的严重性。

2、具体分析樊哙的性格特点。

   忠诚。知道今日之事甚急,立即表示“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勇武。“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目真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一个威风凛凛的武士。难怪项王都得“按剑而跽”,惊呼:“壮士!”大斗饮酒,大块吃肉,粗犷,真乃英雄本色。能言善辩,慷慨陈词,痛责项王,说来头头是道。有勇有智。骂得项羽,“未有以应”,只好赐坐。

三、拓展探究

分组讨论:本文人物描写生动形象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代表发言,或教师作结)

明确:

    (1)作者善于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例如对樊哙的刻画,他在危急关头,不顾卫士阻拦,闯入中军帐,表现了极大的勇气。但入帐后的种种行为都是有理有节的。“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以引起项羽注意;项羽赐酒,他先拜谢,然后站着喝下,随后连生彘肩也吃了;他借机讥讽项羽,却又替刘邦求赏,暗寓尊崇项王之意,很投项羽居功自傲的脾气。在极紧张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了樊哙勇猛、豪爽、粗中有细的性格。

(2)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突出。例如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虑;刘邦则在劣势下能忍辱负重,善于保存自己。项羽刚愎自用,粗疏麻痹,拙于应变;刘邦则善于采纳意见,心眼很多,能随机应变。项羽任人惟亲,致使谋臣不能施其谋,将士不能效其力;刘邦则知人善任,谋臣能从容定计,将士能见危受命。项羽养奸贻患,又自绝敌营内应;刘邦则有奸必肃,又能争取敌营的人为自己效劳。这样的对比、映衬,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并揭示了刘胜、项败的必然趋势。

四、课堂小结

作者善于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语言精练生动,寥寥数语就能突出地刻画人物个性,我们应认真学习。

五、作业设计

我心目中的项羽(角度自选,字数3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性格对比:

[主要人物]

项羽:直率,自大轻敌,刚愎自用,不善用人

刘邦:谨慎,虑事周密,虚心下问,多谋机诈

[次要人物]

范增:老练而凶狠    张良:圆滑而多智

项伯:忠厚而老实    项庄:粗直而笨拙

樊哙:鲁莽而能言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鸿门宴(人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我与地坛(人教版高一)
下一篇:烛之武退秦师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