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359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理解和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培养文言文语感

         3、赏析人物形象,把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内容

         2、鉴赏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积累文言常用词,培养文言文语感

        2、在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借鉴写法

      [教学方法]

      诵读、提问、讲解、质疑、探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读准字音,断准句子

      2、结合注释,再读全文,翻译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及难点(字、词、句)

      3、初步了解故事情节,概括段落大意,把握人物形象

      4、阅读相关资料

      (1)作家作品    《左传》及其艺术特色

          《左传》的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但由于文献不足,迄今尚无定论。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当然,也有人认为《左传》是一部独立的自成体系的历史著作。

         《左传》不仅是我国最早最完备的编年史,也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成为历代散文的典范。《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2)背景介绍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向役之三月,郑伯如楚致其师”)。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5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郑国名义上没有参战,实际上已提前派军队到楚国)。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通读课文 

      范读正音,注重重点字的读音,句子的点读

        学生齐读一次

      三、疏通文意,落实实词、虚词、语法等文言基础知识 

         1、让学生读第一段

            明确重点字词:贰、军

            句子:以其无礼于晋

         2、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段,教师提问题

            学生回答、点评,明确重点词、句子

         3、集体朗读第三段,教师讲解,引导背诵


展开全文阅读
            实词:鄙、厌、说等    略

         4、学生朗读第四段,师生共同疏通文意,落实文言知识

        5、指导学生诵读全文,增强语感,进一步熟悉课文,试         

            着背诵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翻译全文,归纳语言现象

         2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题

         3、积累文言知识                                      

         4、把握故事情节,注意人物语言

      第二课时 

       一 、再读课文,分析导入

                 英国政治家帕默斯顿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们没有永

      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此语用来诠释

      这篇课文的内涵及其恰当。

      二、理清故事情节,进行整体把握

      第一段:秦晋围郑(指出围郑的原因)

      第二段:临危授命

      [讨论探究]

       1、佚之狐的话对刻画烛之武的形象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侧面表现烛之武的才能

       2、郑伯是如何说服烛之武的? (学生作答)

      第三段:说退秦师

          分组讨论探究:烛之武为什么能说退秦师?

          明确: 这篇文章对烛之武的善于辞令,写得极为出色。他去说服秦伯,虽然目的是求和,但决不露出一点乞怜相。他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头头是道,使人信服。他在说辞里处处为秦着想,使秦伯不得不心悦诚服,不仅答应退兵,而且助郑防晋。

      (1)处处为秦着想。

      首先,烛之武开门见山说:“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承认郑国已处于危亡的地步。但作为郑大夫的烛之武却没有半句为郑国乞求的话,相反,却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来表明为秦着想的立场。先分析了“越国以鄙远”的难处,接着谈了亡郑实际上是增加了别国(晋)的土地,扩展了别国的势力,而邻国势力的增强就意味着秦国势力的削弱。接下来又分析了存郑对秦有益无害:“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一利一害,推心置腹,不由秦伯不动心。

      (2)充分利用秦晋的矛盾。

      正当秦伯在考虑灭郑、存郑对自己的利害关系时,烛之武充分利用这一契机,进一步为秦君分析:“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利用秦晋之间的离间双方。这番话不由得秦伯不深思。接着烛之武又把话题引向未来,预言晋国此后的动向:“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缺秦,将焉取之?”指出晋国贪得无厌,灭郑之后,必将进而侵犯秦国,秦晋的矛盾将进一步尖锐化。由于晋国当时已成为中原霸主,秦伯对此不能不存有戒心。烛之武的这篇说辞戳到了他的痛处,终于促使他下定决心,改变主意,退兵助郑退晋。

      第四段:迫晋退兵

      三、在把握文本的基础上,分析讨论烛之武人物形象的写作技巧,     分组讨论、探究、提问、总结

                 烛之武的形象:(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四、拓展思考

                学生联系全文,概括本文写作上的特点

                明确:(1)伏笔与照应

                     (2)波澜起伏

                     (3)详略得当

           五、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

           六、作业

               结合本文的叙事方法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记叙文,字数不限。

      板书设计

      情节发展:秦晋围郑  临危授命  说退秦师  晋军撤离

      写作特点:伏笔与照应  详略得当  波澜起伏  人物形象栩  

                栩如生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烛之武退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鸿门宴(人教版高一必修)
下一篇:《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