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作文指导
阅读:864
标签:
作文指导
八年级作文指导
谈作文教学中的实与巧(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谈作文教学中的“实”与“巧”
四川仁寿铧强中学 刘群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却也是令很多老师头痛的课程。因为很多学生在作文时要么就是无话可说,脑中空空,要么就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想这就需要我们解决作文教学中的“实”与“巧”的问题。
杜甫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人问王安石“老杜的诗何故绝妙古今”,亦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何以书读得多就能把文章写好,元代有人曾打过一个譬喻: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大鞴扇之,(鞴,风箱)不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所谓劳力读书,逸于作文者也。纵观古今中外的大文豪,哪一个不是饱读诗书。胸无半点墨,莫说作文,就是说一段完整通顺的话都成问题,因此,要做文章,先就应该读万卷书。
《随园诗话》的作者袁子才说“破”与“有神”三字,全是教人读书作文的方法。“盖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也,蚕食桑叶所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郭沫若在《读<随园诗话>札记》里高度评价了袁子才的意见,并为扩充其意而成六言八句:“蚕食桑叶而吐丝,蜂采花而酿蜜。牛吃草而出奶,树吸壤而生漆。破其卷而取神,吮其精而去粕。融宇宙之万有,凭呕心之创作。”
以上诸君之言。充分说明了读书对于写作的重要性。按现代的读书心得至少有以下几方面:
一、可以学到写文章的方法(继承)。诗、词、曲、小说、散文无所不具。熟才能生巧,“巧”即创新,从而形成自然而独特的作文风格。这就是破其卷而取其神。俗语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二、可以积累素材。古今中外,天文、历史、自然、地理,这些素材琳琅满目,有了它,作文时才不至于脑中空空。
三、可以知社会明事理。马克思在大量地研究了各派哲学的优劣之后,才创造了新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写出了《资本论》。
但是在应试教育盛行时期,教师最忌让学生“博览群书”,怕耗费了时间,影响了双基。要求他们在老师指导下,多看一些相关书籍是大有裨益的,否则培养的人个个都只有基础知识,没有文学特长,将来哪来文学明星?
某个在美国念书的小学生,按老师的布置,跑遍了全城所有的图书馆,收集了丰富的资料,写出了令家长难以相信的很有价值的“了解中国”的文章。
某校中学生在读书之余看了一些少儿科普读物,儿童文学作品后,创作出了长篇科幻小说。以上两列也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佐证。
回头再谈生活与作文的关系。
博览群书对作文的帮助是勿容置疑的了,特别是在得章法、明事理、增加只能从书中才能获取的那些知识(比如历史的科技的等),但并不是读了书就能写出所有的好文章来,特别是文艺作品如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没有生活的体验是不行的。
金代大文学家元好问在论诗中说:“眼处心生句自明,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第一句指眼睛接触了景物,激发诗情,自然能写出入神的句子。第二句说在暗中虚拟的人是写不出真实的东西的。第三四句批评了不深入生活无真情实感以模仿古人为能事的人,最没出息的。
陆机在《文斌》中说:“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他道出了生活于四季变迁、万物盛衰的客观世界中,意识、感情来源于物质,文学创作植根于生活的道理。学生作文属于最基础的文学创作,学生要写好作文,根基就在现实生活中。要将自身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去,体验生活中的人间百态,感受大自然的气息,这样学生在作文时才能写真话、诉真情。
所以,在大喊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为应试而作的模仿文章,于培养写作能力远远不够,更不用说培养创新能力了。那就要把学生带出去观察体验生活,让大自然为我们设置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让生活的素才聚到学生笔底。
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曾在立春那天,让学生在零下20℃的冰天雪地里,寻找绿色的生命。回去后,同学们写出了《春天的足迹》的得意文章。
我们的家乡有的是闻名遐尔的风景名胜。白塔山有美丽的传说,三苏祠博藏东坡遗风,有瓦屋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还有天下秀的峨眉山……
我们的家乡有的是体现江泽民主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动人事迹。在工厂、在农村,在学校……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就是写作的不竭之源。
四、巧下评语。学生作文,最在乎的是老师的评语。在老师的评价中收获希望,收获幸福。从而激发出他们再创作的欲望。因此老师在作文批改中,就要多发现学生的亮点:一个好词,一段佳句,甚而至于一句巧妙的引用等等,让每次作文都成为学生尝试成功的机会。除此之外,为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的方针,我还结合采用学生互评互议,自行修改,教师讲评后,学生再改再议的方法,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提高了水平。
培根在《谈读书》一文中提到“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好读书,读好书,为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巧下评语,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学生在互评中发现自己写作中的不足,并在以后的作文中处处留心,尽量将作文写得完美。这样“实”、“巧”结合,一定能使学生好作文章,作好文章。
标签:
作文指导
八年级作文指导
谈作文教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马(人教版八年级选修)
下一篇:
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苏教版八年级)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