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2033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语文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浙江宁波蛟川书院 吴晓岚 张佳音

浙江湖州一中  陈 瑛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的课堂上,曾学过一些小说的读法,对小说的特点有一定了解。八年级的学生已能自己搜集资料并借助资料自读一些课文,能运用已学知识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 

二、单元设计思路 

1 本单元选择的篇目覆盖面较广,有中国古代名篇,有中国当代校园小说,也有外国小说。本单元的小说具有内容丰富、情节曲折、形象多样、主题深刻等特点,呈现出教学内容的多样性。 

2 用引导 (教师点拨引导 )、讲议 (学生讨论质疑)、迁移 (知识迁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3 可以适当增加外国微型小说名篇的学习,比如奥莱尔的《在柏林》。 

三、单元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逐步学习鉴赏小说的方法,了解古今中外各类小说的共性与差异。 

2.引导学生熟悉小说的情节,把握情节发展的线索,掌握小说的结构。 

3.引导学生解读人物的个性特点及形象意义,明确人物塑造在小说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四、课时分配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2课时,《范进中举》2课时,《选举风波》1课时,《山米与白鹤》2课时。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教学设计

一、 设计思路

本文是中国古典小说的节选,安排在单元第一篇,具有极强的教学意义,对于如何阅读小说、品味小说魅力,意义重大。教法上应以朗读体会、讨论探究、比较鉴赏为主。 

二、教学目标 

1.熟悉本文的故事情节,概括故事内容。 

2.感受鲁提辖疾恶如仇的形象特点。 

3.分析本文人物描写尤其是行动描写的方法及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好汉歌》引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歌曲。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是哪部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歌? 

(明确:《好汉歌》,《水浒》。这么铿锵有力的歌声唱出了梁山好汉的豪情侠气。) 

(二)整体感知 

1.切入点一:创设情境。 

请一学生谈谈电视剧《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尤其是“花和尚”鲁智深。 

2.切入点二:解题切入。 

让学生解释“鲁提辖”“镇关西”,并回答哪个是主要人物。 

3.切入点三:从情节要素切入,了解故事情节,概括故事内容。 

师:一篇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把握人物形象至关重要,而人物的性格通常是在情节发展中展现出来的。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本文的情节也是这样,请分别用一个词或短语概括每部分的内容。(阅读小说的第一步) 再结合题意可设置问题提示:“打”是核心,鲁达为什么要打?怎么打?打的结果如何? 

(三)重点难点突破 

精读高潮部分,分析本文行动描写的方法及作用,感受鲁达鲜明的性格。 

1.激情朗读突破。最好是个别朗读,注重读出感情色彩与叙事节奏,体会字里行间鲜明的爱憎之情、对于惩恶扬善者的敬佩之情。 

2.问题突破。给你印象最深的文字是什么?说说理由或看法。小组讨论,交流体会,自由讲演,博采众长。 

3.写作方法突破。教师引导点拨: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概括介绍,也有形象描绘;有外貌和内心描写,也有行动和对话描写: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关于“打”这一行动,作者就从打人者、被打者、目击者等角度作了或直接或间接的描绘。 

(1)从正面描写切入: 

分析这三拳的描写方法,分析人物的性格,这是阅读小说的第二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师:哪些段落描写鲁提辖的“三拳”?请在文中找出。 

听课文录音,精读16—18段,出示投影。然后从打前骂、打的位置、打的结果、郑屠的反应、描写角度、比喻的修辞等几方面逐“拳”分析。(第一拳由教师对照题目示范分析,分析后板书;第二拳、第三拳由学生自己分析,指名回答后板书。) 

第一拳:打前骂:  :打的位置: 打的结果:  :比喻:  :描写角度: ;

第二拳:打前骂:  ;打的位置: 打的结果:  :比喻:    描写角度: 

第三拳:打前骂:  :打的位置: 打的结果:  ;比喻:  ;描写角度: 

(2)从侧面描写切入: 

分析目击者店小二的三次反应。 

第一次:看到  ,店小二 

第二次:看到  ,店小二 

第三次:看到  ,店小二 

(3)从讨论详略处理切入: 

如果将这一片段的内容略写成“鲁达只三拳就把个郑屠打得鲜血进流,乌珠进出,两耳轰鸣”,好不好为什么? 

4.从体会本文用词的准确性切入: 

把每组前后两句的动词调换一下,行吗?为什么

(1)鲜血进流——乌珠进出。 

(2)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四)鼓励学生进行高级口语交际活动 (供选择)

1.复述活动:为了进一步感受鲁达的鲜明个性,请学生对照板书和课文插图,尽可能用原文语句进行复述。 

2.听评书《水浒》,学说书。可以补充介绍《水浒》成书的经过。在学习中激发乐趣,培养情趣。 

四、拓展延伸 

课外阅读《武松打虎》。


展开全文阅读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1.长课文教学讲究适当的取舍,尤其要注意精讲。本文的教学,应在“中”和“好”字上下工夫,应重点分析范进这一人物形象,并与孔乙己进行比较。 

2.方法上以默读体会、比较鉴赏为主。 

二、教学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并把握其特点,理解范进中举的悲剧及其社会根源。 

2.体会作品的讽刺性和戏剧性效果,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超的讽刺艺术。 

3.提高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感知、欣赏艺术形象的能力,为学生阅读文学名著打下基础。 

三、教学过程 

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是臣一个冬古充滞满笑南声的悲啸剧坊,控诉了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恶,反映了当时的世态炎凉。今天,我们将认识一位古代知识分子——范进,他20岁开始应试,前后考过二十多次,直到54岁才中举。几十年的痴情追求,一旦功名到手竟高兴得发了疯,命运也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现在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范进中举》。 

(二)教学重点突破 

1.从品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切入: 

抓住范进中举发疯时集中体现人物思想感情的一段话,作为全篇教学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分析范进中举前后地位的变化,理解人物性格及思想情感,深刻认识全文主题。 

师:范进中举后发疯时说:“噫!好了!我中了!”这句话中,哪一个字道出了他发疯的根本原因?谈谈范进中举发疯时大叫“好”的内涵是什么。 

2.从品味对联切入: 

“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问,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这副对联生动地概括了全文内容,体现了文章主旨。从中我们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不仅仅是读书人,还包括像胡屠户、众邻居这些目不识丁的平头百姓。 

3.从人物形象比较切入: 

比较《孔乙己》《范进中举》中的主人公的异同。

(小组讨论,作多角度探究比较。) 

此手法,鉴赏讽刺艺术用引导点拨法和讨论法来突破难点。 

师:如何在小说中运用讽刺艺术? 

学生讨论后明确:通过对比、夸张的手法达到讽刺效果。 

对比形式:(1)通过人物的种种丑态和高贵身份的对比,收到强烈的讽刺效果。(2)通过同一人物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态度,揭示矛盾,形成对比。 

四、拓展延伸 

1.英国作家爱德华•福斯特写过一本小册子《小说面面观》。他把文学中的人物分为扁平的和圆形的两种,称那些类型化的、容易辨认的人物为扁平的,而称那些有多侧面的、性格复杂的人物为圆形的。 

2.阅读《儒林外史》全书或与范进有关的章节。 

《选举风波》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本文是儿童文学作品 《男生贾里》的节选。学习本文要让学生在了解跌宕起伏的情节过程中,感受作品风趣幽默、富有生活情趣的语言特色,学会分析个性鲜明的小说人物形象;宜通过情感体验弓{导学生领会成长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把握小说人物特点,学习人物形象塑造的多种 手段。 

2.品味富有生活气息、儿童情趣的语言。 

3.结合自身阅历,感受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歌曲《小小少年》营造气氛。大人们总说你们这个年龄是没有烦恼的,相信有很多同学不同意这种说法。今天就来读一个发生在你们身边的故事——一场由选举引出的风波。 

(二)整体探究 

1.读情节:理清故事情节,明确本文情节设计环环相扣的特点。 

2.读人物:在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你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为什么? 

(三)难点突破 

1.全面客观地认识贾里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小说塑造典型人物的意义与方法。 

2.在生动的故事中领会成长对于“小小少年”来说真正意味着什么。 

问题 (1):你能理解男生贾里的所作所为吗? 

问题 (2):贾里是不是真的领会了“真正的人生滋味就是多味的”?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来? 

问题 (3):结合你自己的体验,你觉得怎样才能体会到人生的滋味?你体会过哪种人生的滋味? 

问题 (4);经历这一风波后,你对成长与人生是否 有了新的感悟?请以“凡人语录”的方式写下来,与同学一起分享。 

四、拓展延伸 

1.如果你是贾里,策划一次抵制噪音污染的主题活动,在活动前可查阅一下相关法律法规,替学校起草一份起诉书,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2.阅读小说《男生贾里》,更全面地了解人物形象 。 

《山米与白鹤》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时可让学生以自主阅读为主,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吸取文章精髓,达到教学目标。在阅读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生命之于生物的意义,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 

1_感受、梳理人物情感的变化,把握山米与外祖父的性格特征。 

2.理解“爱”这一主题的内涵。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很多的爱:父母的关爱、同学的友爱。那么,爱究竟是什么呢?有人说,爱是理解,是尊重,是奉献。很多人认为,相互理解是人与人之间建立真正感情的基础,缺乏相互理解的感情是不可靠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儿童文学作家贝特西•贝尔斯的 《山米与白鹤》,看看文中两位人物的感情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想想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二)整体把握 

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刻画两位主人公的细节,在句子旁边注上你从中分析出的人物性格特点及感情。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可单人独述,也可多人续讲。) 

1.把握情感的转变。 

山米的行为和情感前后有什么变化? 

情节发展与情感变化:出逃 (拒绝、对立)——捕鹤(报复、怨恨渐消)——喂鹤 (理解、爱上外祖父)。 

山米对外祖父的感情变化:厌恶——接近——理解——爱。 

2.探究“变”的原因。 

是什么促使山米对外祖父的感情发生变化的?从文中找出相关心理活动及细节描写,并加以分析。 

一只瞎鸟是很悲惨的,一个人的心灵不健全也是悲哀的,幸亏,外祖父的爱心给白鹤带来了希望,同时也改变了山米那变异的心灵。 

3.归纳人物形象特点。 

小组讨论,学生发言,交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相关的描写进行归纳。 

性格特点——山米:倔强、任性、天真、善良;

外祖父:对生命抱有真挚的爱,倔强、正直。 

(三)重点难点突破 

探究:对爱的内涵的深度挖掘。 

1.问题一:外祖父更爱山米还是白鹤? 

此题不一定要有明确答案,关键在于探究过程。探究时要落实到词句,深入揣摩人物内心情感。 

2.问题二:如果说外祖父爱鸟是对生命的珍视与虔诚,那么这里的祖孙之爱又该如何看待呢? 教育也是爱,本文就是一次爱的教育。 

教师结语:外祖父的爱心是本文之魂,山米的外祖父那颗善良的心,足以感化世间所有的东西,山米不就是在他的感召下发生变化的吗?作者通过祖孙俩的对话以及行为描写,突出外祖父的细腻而负责任的美好心灵,山米的叛逆与异化在这种大爱中消失了,代之以对爱的向往与渴望。 

(四)美读激情 

读文中的精彩段落,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这篇作品不以曲折惊险的情节取胜,而以深沉动人的至情见长的艺术特色。 

四、拓展延伸 

1.交流一: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爱的世界。相信每一位同学都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你能诉说一个跟你有关的爱的故事吗? 

2.交流二:学本文之前,你对“爱”是如何理解的学完本文,你是否对“爱”有了新的认识?以后的日子里,你会如何去做?(课内演讲或课后作文)

(选自《语文建设》2006年09月)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语文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语文版八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大道之行也(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下一篇: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