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957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四单元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过小孤山大孤山》
编者:宜章一中高二语文组留素华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课文,把握文中所描写的山川景物形象
2、培养学生品味散文语言的能力,培养语感
3、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诵读课文,把握文中所描写的山川景物形象
2、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家作品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将近万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词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毛晋《放翁词跋》说:“杨用修(慎)云:‘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秦观),雄慨处似东坡。’予谓超爽处更似稼轩耳。”的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他继承并发摺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在当时和后代的文坛上产生了深刻影响。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传世。本文选其诗十一首:《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病起书怀》、《关山月》、《夜泊水村》、《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沈园二首》、《示儿》;其词五首:《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鹊桥仙》(茅檐人静)、《钗头凤》(红酥手);其文一篇:《游小孤山记》
二、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字音、节奏以及感情
2、学生齐声读课文,注意节奏
3、分组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三、检查预习
1、下列读音有错的一项( C )
A、有俊鹘抟水禽(tuán ) B、沙洲葭苇(jiā ) C、潦缩(liáo ) D、岸如赪(chēng )
2、下列各项解释有误的一项( C )
A、信造化之尤物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尤物:美好的事物,这里指漂亮的女子。
B、杰然特起: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
C、舟中估客莫漫狂。估客:贩货的行商。
D、渺弥:形容水势浩淼,广阔无边。
3、与其他三句不同句式的一项( B )
A、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B、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C、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D、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4、重点语句翻译
(1)又有一石,不附山,杰起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明确: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象宝石镶嵌的屏风。
(2)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
明确: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3)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明确:刚到庙门口站着,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正在追逐水鸟,掠过江面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
(4)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明确:船过澎浪矶,即使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
(5)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明确:大孤山的样子象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象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
(6)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
(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江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
(7)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明确: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象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
四、理清作者行舟的线索
过烽火矶→过彭浪矶、小孤山→遂行泛彭蠡口→始见庐山及大孤山→晚抵江州,泊湓浦
问:阅读全文,找出文章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以及景物的特点?
明确:烽火矶: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
峭石:杰然特起,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小孤山: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冬夏晴雨,姿态万变,祠宇极于荒残。彭泽都昌:烟雨空濛,鸥鹭灭没大孤山: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
分析描写景物特征的方法:
烽火矶:运用色彩词、点面结合,比喻修辞、精笔描摹
小孤山:对比、不同角度的描摹
大孤山:对比、想象描摹 问:景点众多,作者怎样描绘不使其孤立?各景点均与江水相互生发辉映,构成整体背景,使景物在多样中见统一
展开全文阅读
以游踪(移步换景)为线索,文中多次写到江流与船行,为分散的景点贯以线索——完整优美的长江山水图
诗文传说的引用、郡县沿革和地形防戍等说明在文中有何作用?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使写景记游更具有思想深度,充满历史的积淀。
诗文传说增添了神话的氛围,更显空灵雅致
与所描绘的胜景相互映衬,更为引人入胜。
《庖丁解牛》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从课文中理解: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二)体会本文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的特点,学习本文细致生动的描写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三)掌握“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踌躇满志”、“肯綮”等词语的意思。了解“乎”、“然”、“为”、“于”等虚词的用法。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文章结构思路是怎样的?
分析:全文四个自然段可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1段):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作者从绘形和摹声两个方面运用大胆的夸张(人触、倚、履、牛体、牛的骨头就分离)和生动的比喻,把庖丁解牛的技术写得超凡入圣。这一节句式整齐,把解牛场面作了诗意化处理,写成了一支劳动交响曲,一支劳动赞歌。
第二部分(2~4段):记叙了文惠君和庖丁的对话。可分为三层。第一层(2段):从文惠君的称赞引出庖丁的话。此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层(3段):记叙了庖丁的经验之谈。第三层(4段):文惠君“得养生焉”,点出本文主题,即庄子的一切顺乎自然的思想。
(二)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课文节选自《养生主》,主旨在于阐明保护、蓄养生命之主——精神,提示养生的方法莫过于顺应自然。节选部分借“庖丁解牛”的故事,来比喻社会的复杂如牛的筋骨盘结,处理世事当“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并持“怵然为戒”的审慎、关注的态度,还应该以藏敛(“善刀而藏之”)为自处之道,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以达到人之养生的目的。今天我们学习此文,应该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都不可主观冒进,而应该通过反复实践,逐步掌握事物的内部规律,然后遵循客观规律处理错综复杂的社会事务,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庖丁解牛》,是一篇虚拟的寓言故事。在表达手法和描述技巧上,有哪些需要我们认真分析、研究和学习的地方?
分析:本文的学习难点,就在于对其组织结构安排、表达技巧和语言运用的灵活、生动方面的理解。
就全文的表现手法和语言技巧来看,可以说,这是一篇精美的议论小品。
文章论理深刻透彻,层层相扣,逻辑严密。写庖丁解牛的经验,先说“所好者道也”,提纲挈领;然后具体分述解牛经过的三个阶段:开始“所见无非牛者”,三年后“目无全牛”,最后“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写出只有在长期实践的活动中,注意摸索,积累经验,才能掌握事物的内部规律。最后,再拓开一层,以“怵然为戒”说明要想获得自然之道以达到养生的目的,还必须注意在关键地方小心谨慎,专心致志。这样层层深入,把道理说得透彻、完善。
文章结构完整、紧凑,前后照应。文章首先以一系列动词正面描写庖丁解牛的精湛技艺,然后以文惠君之语从侧面烘托庖丁解牛的技艺确实非凡,同时又引出下文的对答;第3段通过对答,层层深入地阐明了庖丁解牛的经验,从而得出顺应自然
规律,不妄为,善藏敛的养生之道;最后,又以文惠君之语呼应开首,说明不但解决了“技盖至此乎”的疑问,而且从中得到了很大收益,这就是领悟养生之道。
文章语言精练而富有表现力。写解牛动作以“触、倚、履、踦”四个字描写,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庖丁解牛的娴熟技术,并且用夸张手法,比拟庖丁进刀《桑林》之舞,中《经首》之会,有声有色;写解牛结束后“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寥寥数语,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态跃然纸上。另外,出自本文的成语如“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流传至今,仍有活力。
(四)作者写解牛场面,为什么避而不谈实况——牛的挣扎之状、血流之景、惨叫之声,而极写庖丁解牛动作的“合于
《桑林》之舞”,奏刀发出的声音合于“《经首》之会”?
分析:作者写解牛时不闻牛惨叫,只能听到悦耳的刀声,暗示了牛在毫无痛苦的情形下被“解”了,说明庖丁的技艺确实出神入化。作者通过对庖丁优美和谐的动作及悦耳的刀声的描写,使读者产生急切了解其绝技如何取得的念头。同时,从结构上看,写这个场面既形象再现了庖丁技艺高超,又为下文申述其所以如此做了自然的铺垫。
(五)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从庖丁的话中可以得知。其一,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其二,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正因为如此,他由不懂规律(“自解全牛”)过渡到认识规律(“目无全牛”),又飞跃到熟练运用规律(游刃有余)。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六)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这个寓言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分析:虽然庖丁所好的“道”和文惠君所说的“道”(实质上也是庄周所讲的“道”)所指不一样,但在后者看来,社会如牛体,尽管矛盾复杂,斗争激烈,但总有间隙可寻,只要像庖丁那样,“以无厚入有间”,顺应环境,随俗沉浮,回避矛盾,就能保全性命,养护精神。这种消极颓废的处世之道,理所当然为今人所抛弃,其实这不是庖丁经验本身所固有的,而是道家用此来宣扬其人生哲学。今人则从故事本身所反映的客观内容得到有益的启发。从两者的不同也许能得到这样的启示:只有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客观事物,才能掌握科学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指导自读。
自读作业。
1.正音正形。
踦 砉 騞 郤 窾 硎 謋
2.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逐句翻译课文。
3.划分本文层次,归纳大意。
(二)讨论以下问题。
1.归纳“为”、“乎”、“然”、“于”等虚词的用法。
(1)为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
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都是动词。前一个,解的意思;后一个,作为的意思。)
③视为止,行为迟(两个“为”同义,因为的意思。)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两个“为”同义,因为。)
(2)乎
①技盖至此乎?(疑问语气词,呢。)
②进乎技矣(相当于“于”,可不译。)
③依乎天理(同②)
④而况大軱乎!(表疑问语气,呢。)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加强语气,表示强调。)
(3)然
①奏刀騞然(象声词词尾。)
②因其固然(副词词尾,表“……的样子”。)
③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
④怵然为戒(形容词词尾,表“……的样子”。)
(3)于
①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从。)
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介词,对于。)
④虽然,每至于族(动词后缀。)
2.讨论本文的段落及大意。
本文共4段,可分三部分。
展开余文
第一部分(首段):描写庖丁解牛的一个场面,突出庖丁的技术高超。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庖丁技术之所以高超的原因。
第三部分(末段):从故事引出养生之道。
3.讨论文章细致生动的描写。
第1段,作者描写了一个场面:庖丁解牛。但是,作者是以动作描写为主,一连用了5个动词:总的动作描写是“解”,然后分别描写手“触”、肩“倚”、足“履”、膝“踦”,这一系列的艺术化、舞蹈化了的动作描写,已初见庖丁解牛技术的娴熟。接着作者侧重描摹他解牛时进刀而发出的声音,又对这声音用了两个比喻。描摹声音时,用了两个拟声词:“砉”、“騞”;两个比喻是“桑林之舞”、“经首之会”。生动地描写出庖丁动作的节奏感,表现了一个至高境界。
4.讨论庖丁对话的层次。
课文第3段记叙庖丁的“经验之谈”。庖丁的话可分六层。
第一层是“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这句话是庖丁“经验之谈”的总纲,概括了下面谈话的全部内容。
第二层是从庖丁多年解牛的感受上谈的。当初解牛,所见皆全牛,与一般人所见的一样;三年之后,未见全牛,说明他对牛的全身结构完全摸清了。不再把一头牛看成全牛,而是把它看成可以拆卸的东西。这是至高境界。
第三层详细说明对这种境界的感受:“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庖丁能达到这种娴熟境界的原因是“依乎天理”,即依照牛的天然构造。
第四层庖丁从用刀的结果谈解牛的娴熟。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而庖丁所用之刀,用了19年,解了数千头牛,其刃却如“新发于硎”,从用刀的结果表现庖丁解牛技艺娴熟。庖丁解释用刀结果不同之原因:良庖是“割也”;族庖是“折也”;而自己用刀则是“以无厚入有间”,于是才“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
第五层写庖丁虽有高超的技艺,却从不掉以轻心。每当“见其难为”,则“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第六层写庖丁解牛成功之后那怡然自得的神情:“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5.讨论本文的主题思想。
(参考“难点、重点分析”第2题)
〖小资料〗
(一)关于作者。
庄子,名周,字子休,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附近)人,为战国时期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学派”。曾经做过漆园吏。他可能生于没落贵族家庭,生活贫苦,学问渊博,善于辩论,他的著作辑入《庄子》一书,现存33篇。该书由后人整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周所作。《庄子》一书的寓言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庄周对当时的社会变革抱着无可奈何、玩世不恭的态度,宣扬并追求一种完全恢复人的“天然本性”的精神境界。
(二)庄子的有关思想主张。
1.庄子主张“天道无为”。“道”是什么?《庄子•大宗师》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生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庄子•齐物论》在谈到风的时候说:“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这是说风是自己在吹,是“自取”,并不是哪个外在的怒者使它发出不同的声音。这就是庄子“天道无为”的思想,是一种神秘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
2.庄子主张相对主义的认识论。《庄子•德充符》说:“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观之,万物皆一也。”这是一种相对主义的认识论。它的意思是说:如果你用“异者”的眼光去看,那么,肝与胆的距离就像楚和越那样遥远;如果你用“同者”的眼光去看,那么,万物都是一样的。
3.庄子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庄子•逍遥游》中提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他提出一种绝对自由的理想人格,这种人格不感到自己的存在(无己),不追求什么功名事业(无功),不顾及别人对自己的毁誉(无名),这种人在精神上才是自由的。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背诵几首有关项羽的诗;
(2)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3)探讨项羽性格特征及乌江自刎的原因。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学生读课文、写“新闻”、合作探讨等过程,结合教师的引导,把握项羽格特征及乌江自刎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对项羽褒贬之情,培养不人云亦云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辩证唯物观和历史唯物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讨项羽性格特征及乌江自刎的原因。
教学设想
1、安排一课时;
2、借助多媒体课件及易中天《百家讲坛.汉代风云人物》和《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抽背《题乌江亭》(杜牧)、《乌江》(胡曾)、《乌江亭》(王安石)、《咏项羽》(李清照)、《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
二、温故知新
1、下列句中加点词和“项王军壁垓下”中“壁”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沛公军霸上 B、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D、越国以鄙远
2、下列句中加点的“被”字和“项王身也被十余创”中的“被”意思相近的是( )
A、其次关木索、被箠楚 B、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C、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D、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3、下列句中加点的“乃”字有“只,仅仅”的意思的一项是( )
A、今大王亦宜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B、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C、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D、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
4、下列四组句子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B、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C、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D、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而见之 沛公欲王关中
三、因声求气
1、读清句读
2、感悟文章内涵
四、概括内容
1、思考:“项羽之死”这个标题是否恰当
点拨:《杨修之死》(人教版初中课文)、《赤兔之死》(2001年高考满分作文)、《蒋介石死了》(1975年4月7日《人民日报》)
2、把课文改成“新闻报道”(200字以内):
(1)刘邦方面
(2)江东方面
(3)中立方面
点拨:(1)项羽一命呜呼了,项羽完蛋了,项氏军团土崩瓦解了
(2)项王星殒乌江,项王仙逝,项王驾鹤西去
(3)项羽之死,项羽乌江自刎
五、合作探究
1、项羽只是儿女情长的人吗(插播视频易中天《百家讲坛.汉代风云人物》选段)
项羽这个人显得儿女情长,楚汉战争的最后的关头,当项羽的军队被刘邦他们团团围住的时候,项羽居然无心作战,他坐在自己的军帐中,再也不考虑战争应该如何进行。他惦记着两件事情,一个是他的宝马,一个是他的美人。
——易中天《百家讲坛.汉代风云人物》
点拨:项羽个性特征
(1)多情善感
(2)知耻重义
另,勇猛无敌、视死如归
2、项羽为何自刎乌江
点拨:
(1)天之亡我
(2)耻于起兵
(3)宁为玉碎
(插播视频《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选段)
(4)忏悔意识
天下凶凶数岁,徒以吾二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史记.项羽本纪》
(插播视频《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选段)
六、讨论争鸣:评项羽
1、众说纷纭话项羽
(1)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
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之,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遂亡其国,自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岂不谬哉!
——《史记.项羽本纪》 (2)刘邦对项羽的评价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
(3)《咏项羽 》(唐)于季子
北伐虽全赵, 东归不王秦。空歌拔山力, 羞作渡江人。
(4)《绝句 》李清照
霸气震神州,凌云志未酬。乌江夜若渡,两汉不姓刘 。
(5)《项羽》 陆游
八尺将军千里骓,拔山扛鼎不妨奇。范增力尽无施处,路到乌江君自知。
2、我眼看项羽
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阅读
(1)《项羽本纪》全文
(2)2001年高考满分作文:《题乌江亭》
2、练笔(选做一题,300字左右)
(1)人物短评.项羽
(2)假如项羽被拉上了乌江亭长的船,写一段项羽与乌江亭长的对话。
(3)假如项羽被活捉,写一段项羽在押解途中的心理活动。
附:2001年高考满分作文:题乌江亭
当虞姬横刀,将一朵生命之情绽放成矛尖锋刃的湛蓝。我看到鲜红鲜红的血流过雪白雪白的颈。壮士掩面,乌骓悲鸣。
鲁迅说成功是把好的东西包装给人看,而失败是把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于是,你便成了最伟大的毁灭的艺术。“曾是气吞残虏!”你的英勇是无人企及的神话。釜破舟沉,是你无畏的誓言。“何弊之乘”的果敢,“挡我者死”的豪迈。几千年后似乎还可以听到你圆
展开余文
睁环眼倒竖钢髯的一声断喝。乌骓马来往奔突,每一个轮回的拼杀都像是一条法力无边的咒语,使尸堆成山,使血流成河。那杆长予挑起了几多秦国虎狼之将的尸首,几千年后壁上清吟之时还自滴着秦兵的黑血!
然而,你胜不了刘邦。因为你,还有诚信。
“竖子不足与谋!”范增如是说。当楚强汉弱之时,诛刘邦之机会何止千万。然而你没有。“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说你沽名钓誉,我没有看到,我只看到你的诚信。“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你直言不讳,面对的还是刘邦。于是曹无伤被诛,试问天下谁人再敢助楚?你以为楚河汉界便是界限,殊不知刘邦有心明修栈道,暗渡(度)陈仓!韩信谓刘邦不善用兵而善用将,他的心计,他的丢诚弃信便是他的武器。而这居然比你的宝马大刀还要锋利。然而刘邦不足以与你相比;刘邦是君主,而项羽,是英雄!于是你英雄的起事,英雄的南征北战,英雄的失败。当楚歌的韵律从四面八方像魔音一般折磨你的耳鼓,面对嘶鸣的乌骓和似水的虞姬,你的眼泪磨蚀你的伟岸。“虞姬虞姬奈若何?”于是在乌江,你完成了一个没有丢弃诚信的男人的涅。
当拔山举鼎的传奇褪色成一页泛黄的史册,与斜阳下汉家的小儿稚嫩的传唱“大风起兮云飞扬”,你终于远去,留下一个顶天立地的背影。也许你做了鬼雄,跨着随你投江而死的乌骓,旌旗十万斩阎罗,你轰轰烈烈的死去,因为有诚信,为你殉葬。
于是,你不朽,你最终还是战胜了刘邦,以你的诚信,刺刘邦于后人的口碑之下!
【简评】
仅仅用“中心明确,语言优美”来评价这篇散文,是远远不够的。这位考生不以成败论英雄,而是以“诚信”为中心,深入探究人性的善恶美丑,阐述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这种不拘前人旧说,用充满思辩色彩的严密推理得出的结论,表现了一种十分可贵的科学的创新精神。再加上严谨无隙而又流动自如的结构,优美畅达而又灵动轻捷的语言,便将这种深邃的哲理思考悄无声息地融进了充分诗化的语言和无处不在的情感氛围之中,显示了作者相当成熟而扎实的语文素养。
《阿房宫赋》教案
教学目的
1.领会本文骈散兼行,音韵流畅的艺术风格。
2.理解本文详略适宜的写作特点。
3.体会本篇的铺排手法和代古讽今的作用,以及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张。
4.理解并归纳“一、爱、取、族、焉、而、天”等词语的用法。
5.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明确运用想象,夸张等多种手法具体描写阿房宫这一艺术形象,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加强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2.理解文章内容并背诵全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秦代时,秦始皇嫌都城咸阳人多,原来的宫廷狭小,就在谓南营造新宫,面积庞大,隔离天日,到秦之都没有完工。直到项羽带兵攻入咸阳,一把火将它烧毁,据说大火足足烧了三个月不灭。这座庞大的宫殿建筑群现在只剩下夯工和台基,它就是阿房宫。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杜牧的《阿房宫赋》。
二、解题
1.文体
“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是介于散文和诗歌中间的一种体裁。《文心雕龙诠赋》中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是赋的内容;铺采摛文,指铺的手法。
赋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时注重铺陈和夸张;结尾多发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多个阶段。本文属于文赋。
2.背景
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此时的唐王朝已是大厦将倾,风雨飘摇。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好游猎,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杜牧此文意在借古讽今,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总结秦王朝骄奢遥逸终政亡国的历史教训,从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警告,希望唐朝统治者引以为戒,不要重蹈覆辙。
三、整体把握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熟悉课文。
3.学生对照书下注释疏通例文,划出疑难。
四、指导学生自读1、2段
(一)第1段:
1.第一层:“六五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写了阿房宫的背景。
重点词:
兀:形——动,被砍光。
一:名——动,统一。
学生背诵。
2.第二层:覆压三百余里。
写阿房宫的面积。
学生背诵。
3.第三层: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写规模气势。
重点词;北构而西折:北、西 名——状
直走咸阳:趋向。
学生背诵。
4.第四层;五步一楼……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写阿房宫的楼阁廊檐。
重点词:
钩心斗争:古今异义。
蜂房水涡:蜂房,水涡, 名——状,像蜂房,像水涡。
学生背诵。
5.第五层:长桥卧波……不知西东。
写长桥复道。
重点词:
未云何龙:云、龙、名——动,出现之出现龙。
不霁何虹:虹 名——动,出现彩虹。
学生背诵。
6.第六层:歌台暖响……而气候不齐。
写歌台和舞榭。
重点词:
气候:环境气氛。
学生背诵。
总结:本段从阿房宫的兴建背景,面积,规模,楼阁廊檐,宫内的长桥复道,歌台舞榭等方面描写了阿房宫规模的壮丽。
(二)第2段
1.第1层:妃嫔媵嫱……为秦宫人。
写宫人的来历。
重点词:
辇 名——历 乘车。
学生背诵。
2.第二层:明星荧荧……焚椒兰也。
写宫女众多。
重点词:
绿云:绿即青,不用青,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美感。
梳晓鬟也:晓梳鬟也。
学生背诵。
3.第三层:雷霆飞惊……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写宫人的命运。
重点词:
缦之:长久地。
而望幸焉:宠幸。
学生背诵。
4.第四层:燕赵之收藏……亦不其惜。
写宫内奢侈的生活。
重点词:
鼎铛玉石,金块缕砾:把宝鼎当作铁锅,把宝石当作石头,把金子当作土块,把珍珠当作瓦砾。
学生背诵。
总结:本段从宫人的情况和宫人的生活来写阿房宫内奢侈的生活。
五、布置作业
1.背诵1、2段。
2.预习3、4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指导学生自读三、四段
1.重点词:
(1)秦爱纷奢:豪华
(2)直栏横槛:栏杆
(3)可怜焦土:可怜,可惜;焦土: 名——动。变成焦土。
(4)族:灭族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动——意动,以……为鉴。
2.段落大意:
第3段:写秦始皇的荒淫导致秦国灭亡。
第4段:总结历史教训,希望当世统治者引以为戒。
3.总结:
第3段用“嗟乎”紧承上两段的铺陈,转入对秦之历史教训的议论,并领起后文一叹再叹的笔调。使用了六组“使……多于……”的比喻句排比,尽情揭露了秦王朝的奢侈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最后写民众的反抗,迅猛异常,摧枯拉朽。
第4段讽劝后人引以为戒,是前一段的扩展。作者连续慨叹,情不自禁,“呜呼”之后提出论点,阐明兴亡自取的道理;“嗟夫”以下申述论据,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的息息相关。最后用“后人”,委婉提醒唐朝统治者不要重蹈秦亡的覆辙。
三、借古讽今
本文的写作目的是借古讽今,借回领历史来向当地统治者进行讽喻,希望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提醒唐敬宗不要为自己享乐而劳民伤财,最终落得亡秦的下场。
四、布置作业
1.背诵3、4段。
2.完成练习二、三、四。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古代诗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过秦论(人教版高二必修)
下一篇:
珍珠与泪珠(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