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学生随笔
阅读:2039  
标签:学生随笔
威廉·福克纳《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读后感
威廉·福克纳:《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这是一篇短篇小说,不过按照格非的说法,如果福克纳当初愿意把它写成一个长篇,也不会有丝毫的问题。但福克纳依然把它写成了短篇,写成短篇也并不妨碍它带有史诗般的厚重感。

      从这个短篇可以看出,福克纳是一位对小说文体具有相当警觉的作家。作者在小说里面,严格让自己保持在远距离的位置去回顾爱米丽·格里尔生小节的一生。这样的位置即符合爱米丽的身份,也符合作者的视角,甚至也能够更好的展示爱米丽小姐在镇上生活的疏离感。可谓一举三得。

      福克纳在这篇小说中以叙事者“我们”出现。“我们”无疑是个含义暧昧的叫法,这个复数人称肯定指代的不止是一个人。在小说里,这个“我们”经常会窥视到出现在窗前的爱米丽的身影,这说明他对爱米丽小姐生活的极大关注。但涉及人们对爱米丽小姐背后的谈论时,这个“我们”又与谈论者保持严格的区别,评论者抑或是那些无聊的妇女,抑或是那些年老的男子,福克纳在进行叙事时,都把他们和“我们”做了不经意的区分。显然,这里的“我们”并非代表特定范畴的人群,它代表的是笼统的整个镇上的人,“我们”具有严格的中性,除了行使叙事职能外,并不对叙事对象做任何的倾向性评论。

      之所以说福克纳对小说文体具有相当的警觉性,是因为“我们”在对爱米丽的叙事中,保持严格的视角。“我们”是对站在远处对爱米丽进行注视的一群人,所以“我们”并不知道爱米丽小姐身边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只能看到她展露在外表的言与行,她内心具体的思维,以及她在自己居所关闭了40年期间都发生了什么,“我们”一无所知。或者说,福克纳让“我们”一无所知。

      因此,“我们”观察到爱米丽父亲死后,当教会牧师和医生想劝她把尸体处理掉时,她却坚持说父亲没死,但坚持了三天后,她又突然垮了下来。“我们”在语气平淡的讲述发生在爱米丽身上的这个怪异行动时,似乎并未对其内心的特殊状态进行任何揭示,但福克纳的这种叙述却比其他任何对内心状态的揭示深刻得多,甚至可以说,这其实是对人物内心状态一种最好的揭示方式,不但符合文体的艺术性,而且更具有强烈的震撼魅力。

      及至小说结尾,“我们”终于撬开爱米丽小姐路上的那个房间后,意外发现了一具早已腐烂多年的尸体,这一叙事的意外转折犹如一条忽然浮现的锁链一样,把此前叙事中提到的爱米丽小姐房子散发出来的怪异气味(以及因为这种气味造成的爱米丽与周围人的矛盾和对抗),以及作为爱米丽男友的北方监工荷默·伯隆在最后一次返回爱米丽小姐家中后就不再出现,在结尾处的这个叙事把过去作为伏笔出现的一些内容全都联系在一起,使得这篇小说具有完美的统一感和韵味。

      这篇小说的结构并不复杂,典型的回溯式结构,但回溯的方式还是值得做一探讨。小说开始就交待“爱米丽·格里尔生小姐过世了,全镇的人都去送丧。”这个全镇的人也就是其后作为叙事者的“我们”,但涉及具体人时,“我们”的概念则进行了分化,比如:“我们”当中的男子们,他们是出于对爱米丽的敬慕之情,把她看成是一座倒下的纪念碑;而“我们”中的妇女们则大多数是出于好奇心,想看看爱米丽小姐令人好奇的屋子的内部。

      接着,小说进行第一步回溯,回溯爱米丽小姐去世前不久,因为纳税问题与参议员们的冲突。参议员也可以算作“我们”的一部分,因而我们可以在此知道爱米丽的一些情况。接着小说继续向前回溯,并上一次稍远,回溯到三十年前因为那股气味的事,爱米丽小姐战胜了他们的父辈人的经历。小说的第一个伏笔也在此设下,其后在这个时间点上,小说继续回溯,到爱米丽小姐父亲去世时,展示出爱米丽小姐特殊的内心状态。

      其后,小说就在父亲去世这个时间点上,正常向前推进,而不是继续回溯。于是出现了那个北方监工荷默伯隆,他成了爱米丽小姐的男友,小说在此花费笔墨展示两人的出现情景,以及周围人们的议论,但二人具体的交往过程,作为叙事者的“我们”一概不知。情节推进过程中,加入了爱米丽去药店买砒霜,于是“我们大家”都说“她要自杀了”,小说仍严格停留在故事的水面之上,用揭示水面的方式展露水面之下故事的丰富性。终于到街道铺路工程竣工,伯隆离开本城,后又返回,于是“我们最后一次看到荷默·伯隆”,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时候“我们”仍然不知道。于是才有了小说结尾出关于尸体的出现,对此前设置的两处伏笔做了最好的回应。而这时,叙事时间也终于从回溯的走入现代时间,并和现在时间一起向前推进,进行葬礼,以及葬礼之后的后续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小说里对爱米丽的描写因为经常无法见到爱米丽本人,所以常有大量笔墨描写那个从年轻到衰老的黑人仆人,以描写他的衰老去暗自描写爱米丽的衰老,而且还是封闭的,不为人知道的衰老,也许这是一种最彻底和最震撼的衰老,用句中国话说就是,哀莫大于心死。爱米丽小姐的心早就死了,她活着的只不过是毫无生命感觉的一个肉体。

      福克纳的节奏恰到好处,而且用文体的自觉性还把小说所要表达的特殊感觉展示的淋漓尽致。福克纳果然是福克纳,当之无愧。
标签:学生随笔 威廉·福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彩虹》与毕飞宇的短篇小说
下一篇:心灵深处的挽歌——用交流分析理论分析福克纳《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