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备课资料
阅读:609  
标签:备课资料
张爱玲《更衣记》和许地山
文汇读书周报

■陈惠芬

  吴俊《并非“一文二作”的张爱玲佚文》(文汇读书周报6月20日)说,读了张爱玲英文原作《中国人的生活和时装》的译文及译后记,明白了原来此文并非是《更衣记》的“一文二作”,而原本就是另外的一篇文章。我接着要说的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女性,突然写下了这般“纵论”三百年来中国人的生活和服装的文章(无论两文是怎样的关系),是不是还当问一问“渊源”何在呢?

  海外有研究者曾提供过有关线索,惜乎不为人们所注意。据邵迎建(东京女子大学)的研究,张爱玲在香港读书期间曾有两位老师对她产生了重要影响,除了人们已知的给了她“一点历史的亲切感和扼要的世界观”的佛朗士,还有一位未为人知的是中文教授许地山。邵认为张爱玲从未明确提到过许,是因为她的行事风格,愈是对她影响深的人愈是“沉默是金”,邵的这一解释其实并不圆满,颇可保留,但此处不宜展开。我们且只来看许地山与《更衣记》有何“渊源”关系。

  许地山1935年受聘于香港大学中文学院教授,一直工作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几个月,因劳累过度而回家养病,不久病逝。任职期间,他对中文学院的课程设置作了诸多改革,后人记叙说,“港大中文学院于1927年创设以来,因为时代的关系,还是偏于记诵之学,许先生来了之后,把课程分为文、史、哲三组”,“前人治史,多注重朝代兴革,许先生则不但要讲政治史,还要讲文化史、宗教史等。”许懂英语、日语、德语、缅甸语和梵文等,曾两次到印度考察研究佛教,同时是著名的新文学作家,教书创作之余,并谱词曲、善琵琶、精插花,对服装、古钱币等都有研究。1935年天津《大公报》的《艺术周刊》曾分八期连载了他的长篇论文《近三百年来底中国女装》。文章细述清兵入关以来至近代中国大动荡中女性服饰的沿革情况,洋洋万言中,既有“社会生活与经济政治都与衣服的改变有密切的关系”的论断,也有“女人底衣服自明末以至道光咸丰年间,样式可以谓没有多大的改变”,而如今“宽衣大袖已渐改成纤小”、“在衣服底形式上,最受影响底是领子和衿头”等等的考据,并附有图像百余幅。有材料说,许地山在中文学院期间,曾以英语讲授《中国服饰史》,1939年11月10日还为“中英文化协会”作过题为《三百年来中国妇女服装》的讲演,此次讲演活动的情况记载在了次日的《星岛日报》上。

  再说张爱玲,她1939年入学香港大学,自述“在香港读书的时候,我真的是发奋用功了,连得了两个奖学金”,“我能够揣摸每一个教授的心思,所以每样功课总是考第一。有一个先生说他教了十几年的书,没给过他给我的分数。”我们不知道这位先生是谁,但1939年许地山每周在中文学院任课的时间在二十小时以上,加上因为人手的关系,文、史、哲的很多课程都由他亲自讲授,张爱玲受过他的课是无疑的。“有疑”的只是因为后来战火毁掉了学校一切的记录,令今天的人们不能确切地知道她的选课情况。但从《更衣记》来看,开口“满清三百年的统治下,女人竟没有什么时装可言!……开国的时候,因为‘男降女不降’,女子的服装还保留着显著的明代遗风”,“我们的时装的历史,一言以蔽之,就是这些点缀品的逐渐减去……”则不难肯定,即便当年她没有听过许的讲演或服饰课,为了写Chineselife and Fashions或《更衣记》,也一定“补读”过许的研究,并从中获得了启发和“底气”。而在给《二十世纪》投稿时,附上了亲手绘的十二幅相关的服饰发型图,不也可以看出许的“启发”吗?

  说这些当然不是为了否定张爱玲的“天才”和创造性,听过许地山服饰史课和讲演的人有许多,而只有张爱玲写出了至今仍脍炙人口的《更衣记》。但显然地,“天才”也需要启发,所谓天才,不过是那些特别善于吸收和有领悟力的人,张爱玲无非如此。但愈是简单的道理似乎愈是容易被忽略,今天的人们显然更愿意把张爱玲认作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天才”。

标签:备课资料 张爱玲《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张爱玲《更衣记》双重美学品格论析
下一篇:张爱玲《更衣记》简介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