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育新闻教学论文
阅读:344  
标签:教学论文
网络真的那么危险吗?


中国青年报     2001-04-25     桂杰 

 

    11岁的晓冰最近很难过,因为她的父亲母亲不让她自己上网,她和父母为此争执了好几次。晓冰的父亲是位大学教师,已经有4年“网龄”。他说,我不是一个思想僵化的人,孩子上网还是我引导的,但网络太复杂了,鼠标一点,不知道蹦出来啥。 

    在生活中,这样的家长有许多,他们一方面承认网络的魅力所在,一方面却又害怕网络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宁愿孩子不上网。 

    人们对于是否应该给孩子上网自主权的问题一直争执不下。持反对意见的人理由有一大堆,简单归纳起来有:上网影响孩子学习;网上的暴力色情内容,会对孩子身心造成不良影响;孩子对网络的依赖会影响孩子对生活、学习、生存等基本生存技能的掌握,变得性情孤僻,在人际交往方面有障碍;经常上网的孩子视力容易近视,更容易肥胖;另外,还容易暴露真实身份,留下家庭电话号码和地址,泄露家庭隐私,一些少女还遭遇桃色网络陷井。 

    然而,上网的孩子和不上网的孩子到底有多大的差异?网络真的那么危险吗? 

    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专家公布的2000年青少年互联网状况及影响的报告中,通过对北京、上海等五大城市部分青少年的调查,所得出的数据,再次把这个问题提出来。有关专家态度十分审慎,“本项调查对于‘网络使用减少了人际交流’的结论持保留态度”。这个说法使得发布会现场的有关人士感到震惊。有人认为,这个结论很有可能推翻以往人们对于青少年上网的一些既定看法。 

    调查报告给出了4组数据,有50%到70%的青少年用户自述其交往没有变化;在有变化的用户当中,关于“有相同爱好的人”,增加交往的比例为40%,大大高于减少交往的比例,减少交往的用户为6%;在有变化的上网青少年中,关于同学和朋友的交往,增加交往的比例29%,也远高于减少交往的比例6%;此外,在有变化的上网青少年当中,与父母的交往,增加交往的比例为16%,也高于减少交往的9%。 

    也就是说,在有变化的上网学生中,更多的是增加了与“相同爱好的人”的交往,其次是增加了朋友或同学的交往,再次是与父母的交往。 

    调查报告称,在与朋友、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以及使用电话的时间上,用户和非用户都没有区别。但专家之所以持保留态度,是因为,也许网络使用还未大规模改变用户的人际交流,毕竟使用网络的时间有限,进一步的结论有待以后的研究数据进行证实。 

    此外,该调查报告还得出了以下一些相关信息,这些信息从几方面表明,上网的孩子与不上网的孩子没有特别大的差异。 

    一、互联网使用基本上不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用户与非用户在学习成绩、是否担任社会工作、做作业时间长短、上特长班课外学习时间长短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但是用户比非用户更有学习压力。 

    二、上网的青少年与不上网的青少年在体育活动时间上没有显著不同。72.5%的用户说体育锻炼与上网前一样,14.8%的用户减少了体育活动时间,但同时也有12.7%的用户说增加了体育活动的时间。但在睡眠上二者却有显著的差异,那就是上网的孩子比不上网的孩子睡得时间短。 

    三、在与大众媒体接触时间方面,上网和不上网的孩子接触时间最长的均是电视、课外书和录音带,二者差异不大。60%的用户认为互联网的使用没有改变他们接触大众媒体的时间,但也有30%的用户说减少了看电视、报纸、杂志和听广播的时间,还有12%的用户说,他们增加了阅读书籍的时间。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媒介与青少年领域学者卜卫是青少年调查项目的课题负责人,她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指出,网络这种新媒介一出现,很多成年人觉得这对孩子来说简直是洪水猛兽。其实,20世纪以来,任何一种媒介的出现,人们在最初的时候都有同样的担忧。比如,20年代的电影,到后来的流行音乐、电子游戏机,每一样新媒介出来人们总会有这样和那样的担心。担心的焦点不外乎暴力、色情、颓废等等。 

    大人不让孩子上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理由。但是即便他们不上网,也照样可以从其他的渠道获得这种信息。 

    卜卫还认为,互联网对于不同的孩子影响是不一样的,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那些家庭不和,社会关系不好的孩子容易接触暴力,而且接触之后更容易受到影响。那么这样的孩子上网出了一些问题,其实责任不应该都归咎于网络。 

    也有学者对此提出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孩子上网出问题不能都怪网络,但网络的特殊性确实存在,并且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作用。目前,学校对于孩子上网的安全教育很弱,加上孩子本身的防范能力和辨别能力都不强,所以不管怎么样,他们依旧不支持孩子过早上网,认为孩子上网还是应该有年龄限制。 

 

标签:教学论文 网络真的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让评语写出学生的个性
下一篇:青少年应该接触互连网吗?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