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作文指导
阅读:837
标签:
作文指导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新探(人教版)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作文教学可说是一大难题。传统的作文课上谈“作文”的教学方法总没有很好的效果,有时“副作用”还挺大。老师说少了对学生的指导性不大,说多了又占用了学生的时间,限制了他们的思路,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总是围绕老师所说的模式,千篇一律。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近年来,我在使用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法时,把作文教学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收获还算不小。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比老师在课堂上大谈写作之道更能快速地提高作文水平。我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尽量去引燃学生的写作欲望,激发学生写作的激情。欲望提高了,激情澎湃了,兴趣也就高涨了。我的具体措施是,设计每单元的整体认知课的教学内容时,不只让学生感知要学的,还要让他们了解要写的,把每单元的作文训练也设计出来。然后在分课型导读、自读时,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作者是怎样观察生活的,生活中的什么使他们产生了写作欲望。再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注意和所学文章有关的生活现象,练习换换角度,看是不是生活中的某些人、事、物也能给自己一些感触。只要有,哪怕是一点点,也要立即写下来。这样,写的多了,学生就会观察到什么,想到什么,就想记下来,就想诉之于笔端。日子长了,学生的写作的习惯形成了、写作兴趣也就增强了。
培养出了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再指导他们选取适当的材料,安排恰当的思路,选择精当的表达语言,他们就能写出一些有“水平”的作文。
我在教学初三语文第六册的散文单元时,先让学生明确散文的文体特征,明确本单元的作文训练要写散文。然后在每课的导读设计中,我重点指导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思路,材料的选取,结构的安排,语言的特色等,让学生对散文这种文体先有理论上的认识。如我导读《藤野先生》一文的时,先指导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要写藤野先生,围绕藤野先生写了哪些事;为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为使文章结构严谨,作者在内容上是如何前后呼应的等。然后在课堂练习中设计作文题,让大家思考如果让他们写自己的老师,会怎样写这样的叙事散文。再如导读《白杨礼赞》时,主要让学生理解作为不是名贵树种的白杨树,作者为什么会用那么多的语言去表现它呢?分析课文时,我就重点分析作者是怎样运用象征手法,赋予白杨树深刻的象征意义的等,让学生了解抒情散文的写法。在后面的自读课上,我再设计出能让学生了解作者怎样选材,如何安排内容结构的自读题,让学生对写作散文的方法有更综合的理解。最后,我再做好由课文到作文的迁移。我设计出一些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作文题,让学生进行写作片段练习或作文训练。本单元我给学生布置了《我的语文老师》这个作文题,要求学生必需写我本人。由于平时我和学生的关系相处得非常融洽,学生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又对写作叙事散文有了足够的认识,这次作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全班无一人抄写或仿写,所有作文语言流畅,文笔生动,极形象的表现出了我上课的风格。
这样,经过系统的指导与练习,学生便对怎样写作文有了理论和实践上的认识。在作文课上,布置学生动手写作文前,老师就不需多讲,只要让学生回忆平时所观察到的人、事、物,让他们展开联想,来抒写他们的真情。这时,学生已经能够写出较有水平的作文来。比如我班段人龙的散文习作《柳絮儿》就发表于县报上。我再拿它在班内分析、表扬,来激励其他同学。同学们就养成了爱观察,爱写作的习惯。我用这一方法导读其他单元时,学生杨国强的《我的母亲》、段海珍的新诗《童话与生活》均发表于《夏风》报上。
一分辛劳,一分汗水,就有一分收获。只要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大胆地去探索、实践,总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标签:
作文指导
语文单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大自然的启示(人教版必修)
下一篇:
“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人教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