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4183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以《合欢树》为例看现代散文的小与大(人教版高二选修)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合欢树所包涵的情感和所具有的象征意义。
2.理解文章“以小见大”的艺术特色,以及对比、虚实结合、想象、蒙太奇等手法对表现这一艺术特色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难点] 理解合欢树所包涵的情感和所具有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以小见大的特点,并进一步探讨实现散文以小见大的几个途径。
四、[教学方法] 启发法,师生共同研讨。
五、[课时]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作者介绍导入。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朗诵课文,感受母子深情,画出你不太理解的句子。
2.引导同学理清文章思路。
提示:本文的核心主题是母爱,文章分两个部分来表现这一主题。1~3段写母亲生前,4~12段写母亲死后。第一部分写“母爱子”的深情,实写母爱,第二部分写子对母无尽的怀念和深深的愧意,把镜头推向了若有若显的合欢树,虚写母爱。两部分虚实相生,更好地突显了母爱的主题。
(三)难点探讨
可以以启发同学提问、师生共同研究的方式,完成对课文难点的探讨。
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有:
1.怎样理解第11段“悲伤也成享受”?
提示:在回忆母亲的过程中,体会着悲伤也体会着爱。
2.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
提示:母爱是共通的;我的母亲对我的爱又是唯一的 、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这两句话既含蓄地赞美了母爱的博大,又含蓄地表明了我的孤独感受,深化了母爱的主题。
3.合欢树有怎样的涵义?
可能没有标准答案,见仁见智罢了。大体可以作如下的解读:
合欢树这个象征体体现了生命现象,
——合欢树的成长经历与作者的成长经历有类似之处。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通过对合欢树的描写表现作者对命运的一种感悟。
——合欢树是母亲曾经活在世上的见证,象征着母亲的芳泽和恩德造福于儿女与他人。小孩看到的树影,不仅仅是树影,更是一位伟大母亲的身影,母爱的恩泽已经渗透生命的深处。他对树影儿的注视是母亲的芳泽对他的吸引,是心灵的感应。
——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载体,母亲为他牺牲太多,如果他自己不残废,母亲可能有另一种活法。合欢树融入作者对母亲无以回报的愧赧之情,作者的绵绵情思与合欢树共存。合欢树是母子合欢的感情附丽。
总结:通过我们的分析品读,发现这棵合欢树并不是一颗平常的树,它牵系着史铁生母子之间的深情,真可谓是:“亦母亦子合欢树,一枝一叶总关情。”而作者以合欢树为题想必是为了借“合欢”寄托他们母子之间无法实现的遗憾,在这样的一欢一悲的两极间那份母子深情更令人为之震撼。
(四)写法探讨
1.作者力图表现母爱这一宏大而深刻的主题,却故意选取了最平凡的生活场景,这体现了散文的什么特点?
提示:以小见大
2.以小见大的“小”具体都可以指什么?
“小”的含义比较广泛,我们大体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把握。
① 可以是具体而平凡的人、事、物、景(如课文中的“合欢树”,如“我”的母亲)
② 可以是一处细节(如《吻火》中吻火的动作细节),或某个局部(《都江堰》一文用李冰手把长锸中流分水的瞬间造型),
③ 可以是某一独特的表现角度(如《故都的秋》《动人的北平》采用的平民化视角。)
所谓“大”就是通过这些小的题材、细节和独特的角度表现伟大的情感、深刻的思想或重大的意义。
3.为了能够“以小见大”,作者在本文中借助了那些艺术表现手法?
提示:① 象征 用合欢树象征作者的个人命运,象征母爱,象征母子深情等
② 对比 儿子与母亲的对比;母亲几年来变化的对比;儿子不同时期对母亲的感情的对比等。
③ 虚实结合 第一部分实写母爱,第二部分虚写母爱。
④ 想象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是怎么种的。”
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⑤蒙太奇手法
(五)延伸拓展
阅读《勇气》,思考:这篇文章是如何做到以小见大的?
提示:设置悬念,对比。
小结:这些艺术手法的使用充分利用了汉语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点,旨在引领读者插上想象的翅膀,由表及里、由实入虚地挖掘出文章博大的情怀和深刻的思想。
(六)作业布置:(周记参考题目)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写一篇关于亲情的散文,700字左右。
七、板书一
母爱子
子怀母
板书二:
小 人、事、物、景 ① 象征 ② 对比
细节 ③ 虚实结合 ④ 想象
特定角度 ⑤蒙太奇手法 ⑥ 设置悬念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以《合欢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教学设计与后记(粤教版高二选修)
下一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