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525
标签:
教学论文
试说材料和观点的水乳交融
江苏省兴化中学 陆明泉
中学生议论文常呈现这样一种思维模式:“提出观点+事例1+事例2+总结全文”,议论文成了观点和材料的简单叠加,材料和观点不是“水乳交融”而是“油水分离”,因而论证不力,给人隔靴搔痒之感。
要做到材料和观点的“水乳交融”,首先要真正读懂材料,思考材料可以证明哪些观点,切不可选择与观点似是而非的材料。道理很简单:材料是用来支撑观点的,支撑观点的材料如果令人生疑,观点自然也就不攻自破了,还谈什么论证的深刻有力呢?同时,也不可为了达到“水乳交融”而对材料穿凿附会,任意“补充”,因为穿凿附会、任意“补充”的结果是歪曲材料,同样影响到论证的可信度。
其次,要对材料进行合理地取舍。几乎没有一则现成的材料是为某一个观点而准备的,因而,也就几乎没有哪一则材料可以一字不改地直接用作论据来证明观点,而要分析材料中哪些与观点有关,哪些与观点无关,然后进行合理地取舍。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是要选准与观点相统一的切入口。如上所说,几乎不存在可以直接用来证明某一观点的材料,因而,就不能直接照抄或复述材料。而事实上,材料一般具有多向性,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往往会有不同的结论,这是一;另外,并不是材料中的每一句话能用来证明观点的,因此,我们在选准切入口的基础上,有必要对原材料进行重新组织,真正做到“水乳交融”,从而更好地证明观点,加强论证力度。
为方便阐述,下面举一则大家熟悉的材料试加说明。
生命的跪拜
一屠户从集市上买来一只牛,这只牛体格健壮,肚大腰圆。屠户满心欢喜地把牛牵回家,提刀近前准备开宰。这时,牛的眼睛里已是满含泪水,屠户知道,牛是通人性的,它已经预感到它的命运了。但屠户还是举起了刀子。突然,牛的两条前腿扑通跪下,泪如雨下。屠户从事屠宰业已十多年了,倒在他刀下的牛不计其数,在临死前掉泪的牛他见得多了,但牛下跪还是头一次见到。屠户来不及多想,就手起刀落,鲜红的血顿时从牛的脖子里汩汩流出,然后,对牛进行开膛剥皮,当打开牛的腹腔时,屠户一下惊呆了,手中的刀子咣当落地——在牛的子宫里,静静地躺着一个刚刚长成形的牛犊。屠户这才知道,牛为什么双腿下跪,它是在为自己的孩子苦苦哀求啊。
屠户沉思良久,破例没有把牛拉到集市上去卖,而是把母牛和那个还未出生的牛犊,掩埋在旷野之中。
首先是读懂材料。这则材料具有很大的开放性,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可得出不同的观点。若从母牛为了挽救自己的孩子而跪地哀求入手,可得出“母爱是伟大的情感”的观点;若从屠户不顾母牛的流泪与下跪仍然杀了母牛入手,可得出“自私冷漠是可怕的情感”的观点;若从屠户最后掩埋母牛和那个还未出生的牛犊入手,可得出“人是有感情的”或“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观点;等等。反言之,这则材料也可用来证明以上观点,但为了论证的准确有力,就不能直接照抄材料,而应选准切入口——即采用逆向思维找出得到观点的入手处,重新组织原材料。比如说要用这则材料证明“自私冷漠是可怕的情感”,可试表述如下:
《生命的跪拜》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一只母牛为了挽救腹中的小牛,先是流泪,后是下跪,可是,从事屠宰业十多年的屠户把母牛的流泪当成正常,对母牛的下跪虽感奇怪但并未多想,最终由于受利益的驱遣,屠户还是杀死了母牛。在这里,自私和冷漠相互作用,因为自私屠户更显冷漠,又因为冷漠屠户的私心更重,而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则令人心悸,它不仅使饱含爱心的母牛和尚未出生的小牛无辜惨死,也使屠户深感愧悔背负上沉重的情感包袱。由此可见,自私冷漠确实是一种可怕的情感。
以上文字,先简述材料,然后转入议论。比较引述的材料和原材料,我们可发现有两点变化,一是只保留了材料中表现人物自私冷漠的内容,而删掉了与之无关的许多内容——这是合理取舍;二是调整了叙述对象,把屠户作为叙述的主体,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屠户不顾母牛的流泪与下跪仍然杀了母牛是证明观点的切入口——这是选取切入口。通过这样的处理,可使指向更明确,论证更集中,同时也节省了文章篇幅。
另外,要做到材料和观点的“水乳交融”,还有一个技术性问题需要注意,那就是要把材料和观点紧密结合起来。具体的有四种方法:1、举例之前,用紧扣观点的一两句话引出材料;2、举例之后,用归纳总结的一两句话使材料与观点结合,如上面的一段论述文字即采用了此法;3、在引述材料的前后都用上一两个与观点相关的语句;4、边列举材料,边简要分析,使观点和材料紧密结合。掌握了这几种方法,可避免“观点+材料”的简单模式的出现,从而做到材料和观点的“水乳交融”。
(发表于2008年10月17日《考试报》)
标签:
教学论文
试说材料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古诗鉴赏中的借题解题
下一篇:
抓好起承转合提升散文品位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