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057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松坊溪的冬天》
北大附小 李东红
一、课文说明: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语言有韵律有气势,瑰丽动人。课文生动地描绘了松坊溪平时和冬天美丽动人的景象,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要求:
1. 深入理解课文,让学生领会松坊溪冬天景色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
情。
2. 学习抓住环境特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
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第18—22自然段。
三、教学重点:领会松坊溪冬天景色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学习抓住环境特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
五、教具准备:投影片
六、课时安排:3课时
七、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秋游香山看见山间流淌的小溪就喜欢的欢呼雀跃。有一条松坊溪,它一年四季的景色都很美,冬天的景色尤其美丽。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
2. 讲读第一段。
指名读第一段(1—6)提问:松坊溪平时的景象是怎样的?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动笔画一画。
明确:(这一段描述了松坊溪平时美丽的景象。是分两层意思写的:第一层(1—2)介绍了松坊溪的地理环境。第二层(3—6)介绍了松坊溪平时美丽的景象。第一句“这是一条多么好的溪涧”是本层的总起句。接着从四个方面作了具体地描绘:(1)溪中有好多大溪石,溪石多么好看。通过比喻,写出溪底鹅卵石形态各异,栩栩如生。(2)用排比句写出溪底鹅卵石色彩缤纷,使人赏心悦目。(3)用一连串“照着……影子”,既写出了溪水之清,又描绘出了四周景色之美。(4)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悦耳、动听的水声。最后一句“我常常觉得这是一条发亮的、彩色的溪”,是本层的小结,与本层的第一句相呼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投影出示)71页阅读思考3(1)读句子,结合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一段。
3、讲读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第一层(7—11)思考“从哪些景色的变化,看出冬天一天比一天
走近来?”并动笔画出来。
明确:(本层两次写到“冬天一天比一天走近来了”,形象得点出来了渐渐进入冬
季,松坊溪的景色是那样诱人:松树还是青翠的,竹林还是碧绿的,天是
蓝的,阳光是金色的。这是从色彩方面概括的写。接着做具体的描绘了松
坊溪初冬特有的美丽风光:一丛一丛的蒲公英带着白绒毛的种子,在风中
飞飞扬扬的飘着;雏菊还在开着蓝色的花;火焰般的枫叶忽地全都飘落了。
在赤裸的高枝间挂上了带刺的褐色果实;野柿树上挂着许多小红灯般的果
实。这些景象预示着寒冬即将到来。)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这一层。
(2)小声读第二层(12—17)。画出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思考:这些景物与
平时有什么不同?
明确:(下雪了,松坊溪笼罩在茫茫飞雪之中,天上飞舞着雪花,它们像柳絮,像
芦花,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这三个比喻句,把雪花的颜色、形状形象
的表现出来了。溪中溪石变成白色的了,它们像白色的小牛,像白色的狮,
像白色的熊,还是那样栩栩如生。溪上,石桥像白玉雕出来的,真是一幅银
装素裹的动人图画。课文具体生动的描绘了同一环境、同一景物在不同季节
里的不同景色,与第一段相照应。)
投影出示71页阅读思考3(2)。读句子,结合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这一层。
(3)默读第三层(18—22)。画出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抒发了“我”怎样的思想
感情?
明确:(课文先写松坊溪雪后的景致。从“屋顶上、稻草垛和篱笆上、拖拉机站的
木棚上、山上”,由远及近地写松坊村的白雪世界。然后再写雪后的松坊
溪,着重写了:(1)雪后溪水映照着远山、石桥、溪石的雪影——发亮的
白雪世界,呈现出一派洁白素雅地景色。这与第一段中溪水所照的绚丽多
彩的影子成了鲜明的对比,另有一番情味。(2)溪水中的鱼,它是那么多,
“有一群,又有一群”;它是那么美,“彩色的”,它是那么活波,“一下子
都散开了,忽地,又都游出来了,又都集合起来,它们穿过倒映在水中
的白雪世界,向前游过去了。”作者写松坊溪寒冬的雪景后,笔锋一转,
着力描绘起一群群游动的鱼儿来 。这种静中有动的写法,暗示着即使是
寒冬,这里仍蕴藏着无限生机的意味。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表现了松坊
溪雪后特有景象,读起来使人感到妙趣横生。)
(投影出示)71页阅读思考(3)结合课文体会感情。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这一层,并练习背诵。
4、小结:课文描写了松坊溪平时的景象和冬天的景象,侧重在后者,是为了和冬天的
景象互相映衬、比较,使冬天的景象显得更丰富、充实,更富有变化。
5、各种形式练习朗读课文并背诵18—22自然段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松坊溪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螳螂捕蝉
下一篇:
《月光曲》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