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854  
标签: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语文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孟子》二章教案(语文版九年级必修)
 《孟子》二章 教案

《鱼我所欲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能力目标 

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 

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作家路遥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是漫长的,但是紧要处却只有几步。”面对生与死,义与利,是重义轻利还是见利忘义,两千多年前的孟子就告诫我们要这样抉择,那就是舍生取义! 

(板书课题《鱼我所欲也》) 

二、资料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著作,也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孟子的名言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评点。 

可以从读音准确、节奏分明、重音清晰、流畅自然等方面评价。 

3.教师正字正音。 

4.学生齐读课文。 

5.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划下来,准备进行交流。 

6.请学生概括本文大意 

明确: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四、精读课文,疏通理解: 

(一)第一段: 

1、鱼,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 

⑴翻译。 

⑵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 

⑶设喻引出中心论点,由浅入深,自然明晓。 

2、生亦我所欲……故患有所不辟也。 

⑴翻译。 

⑵辩证分析,从正面来论述。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⑴翻译。 

⑵假设推理,从反面来论述。 

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所恶有甚于死者。 

⑴翻译。 

⑵因果分析,从正面来论述。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⑴翻译。 

⑵“是心”指什么? 

(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点拨] 孟子是主张“性善论”的,他认为人的本心是美好的,是善良的。它包括四种“本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 

⑶递进论说,升华主题。 

第二课时

(二)第二段: 

1、一箪食……乞人不屑也。 

⑴翻译。 

⑵正面举例。 

(三)第三段: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⑴翻译。 

⑵反面举例。 

2、乡为身死而不受,……此之谓失其本心。 

⑴翻译。 

⑵排比、对比。 

(四)总结全文: 

1、段意: 

第一段:正反结合,层层深入,反复论证义是人的本心,义重于生,应舍生取义。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理解重点词句含义(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  

3、课文内容、主旨的挖掘 

教学重点 

  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一处很优裕的地方,生活着一群健康活泼的梅花鹿,它们无忧无虑,悠闲、安逸,食物应有尽有,慢慢地,它们变了,变得懒了,变得衰弱不堪,有的甚至失去了生存的能力。有一天,突然出现了一只狼,狼把它们当中最弱小的鹿吃掉,接着吃次弱的,接着又吃了一批身体不灵活的。狼的侵入,使这群梅花鹿受到极大的震动,在生死存亡面前,它们一只只都警觉起来,醒悟过来。它们不再过以前那种安逸懒散的生活,它们与狼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搏斗,最终弱小的梅花鹿被淘汰了,较壮的梅花鹿生存下来了。通过这则寓言故事,我们能否悟出一个道理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展开全文阅读
二、初读课文: 

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注意停顿和轻重音。 

结合课下注解以及工具书了解文章大意。

三、研习课文: 

1、第1段文字中,作者一共列举了几个人物?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列举了历史上这六位名人的事例: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 

他们虽然出身卑微,历经了苦难的磨练,但都被提拔任用,做出了一番作为。) 

2、第1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排比)。 

列举事实,为论点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使文章富有气势,增强说服力。) 

3、第2段和第1段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根据上述事例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作者的基本观点。) 

4、第二自然段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 

5、“是人”是指什么人? (指上段所列举的六个人及与之相类似的其他人或能担负重任、有所作为的人。) 

6、作者认为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须经历哪些方面的磨练? 

思想上:苦其心志 

生活上: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为上:行拂乱其所为) 

7、人经受艰难痛苦磨练的目的是什么?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8、第三段论证什么?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的? (论证经受磨练的益处。 

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 

正面:个人作为——人处困境才能奋发有为。 

反面:治理国家——国无忧患易遭灭亡。) 

9、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 

10、结合课文分析,概括各段文字的大意: 

第一段(1-2):就一系列典型事例阐述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的道理。 

第二段(3):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受磨练的益处。 

第三段(4):归纳全文的中心论点。  

四、拓展 

和本文阐述的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有: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没有伟大的意志力,就没有雄才大略。——巴尔扎克  

困难越大,战胜困难就越荣耀。——莫里哀 

天空黑暗到一定程度,星辰就会熠熠生辉。——查尔斯•比亚德 

在获得无比丰富的生命体验的过程中,如果一帆风顺,那我们将失去一些发自内心深处的无上喜悦,只有穿越黑暗幽深的山谷,到达山顶的时候才会欣喜若狂。——海伦•凯勒 

 

 

 
标签: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语文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孟子》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教材作文资料的美妙变奏之苏武(人教版必修)
下一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