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作文素材
阅读:1172  
标签:作文素材
在自由的风中回忆我的文学南大


葛红兵

 

    我选择这样一个诗意的题目来写南京大学,是因为我对她充满感激,我希望这个题目将我的感激之情表达得一目了然。去年年底《作家》约我写南大,那时候这个题目就已经想好了,但是终于还是没有写,我感激南大什么呢?我一直不能理清楚。 

    在我离开南大两年以后的回忆中,南京大学和文学联系在一起的地方似乎只有西园留学生活动中心,那里有个迪高舞厅,在那里可以一边喝着啤酒一边跳舞,迪高舞蹈给人以自由自在纵情恣意的幻觉,啤酒给人尽兴的勇气以及一丁点儿的放纵。我说这里充满了文学,是因为这里允许一丝青春期式的疯狂,这种疯狂是南大那些留学生带来的,春天里,他们脱光了上身在北园草地上晒太阳的样子,夏夜里他们在西园的台阶上喝酒唱歌的样子,冬天里他们穿着短裤球鞋一大早往北园赶的样子构成了南大最有诗意的生活景象。除此呢?南大最有文学气息的就是那些高大的梧桐树了,他们构成了相拥相吻的恋人们的背景,构成了那些满腹经纶的教授们的背景。夜晚跑步的时候,我常常能从这些树青绿的枝叶间闻到文学的气味。也许,还应当提到小松林,它是四年级学生唱毕业歌的法定舞台,每年四五月间,这里便充满通宵达旦的歌声和接吻声,这些声音听起来令人黯然神伤,当初我住在2舍,常常因为这些声响而夜不能寐。 

    如今,南京大学被认为是中国最能造就文学家的学府,单六十年代出生作家出自南大的就有朱文、李冯、张生、楚尘、贺奕、海力洪、鲁羊、赵刚等等,他们跟南大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解渊源,如今正在全国各地播撒文学火种,他们向着诺贝尔文学奖迈进的步伐举国上下都能闻听。尽管在一九九八年的“断裂”调查中,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对大学中文系教学持批评态度,然而我知道,他们对中文系的否定是抽象的否定,而且这种否定恰恰从另一面说明了他们对南大的深厚感情。这种感情只有来自南大的充满了骄傲感的人才能有,想一想什么样的情况下一个人能因为爱它、赞美它而实际上否定它?这和南京大学给予他们的东西是一样的。南京大学给予她最钟爱的学生的,不是老教授们因为长年殚精竭虑废寝忘食而生命不息咳嗽不止的课程(当然也有另外一些博士、硕士们,他们通过每晚的痰盂写作,并用富于历史感的语言在学术的殿堂中矗立起各种各样供人瞻仰的碑文),也不是考场上监视的眼睛寝室里晨练的号声,而是傲慢和自由,她让你俯瞰一切,也让你自由地选择一切,也因此她什么也不给你,但是又给了你一切。三年南大生活,她给了我什么呢?自由和空无——她不强加给你任何东西,因而我说她是空无,但是她让你自由地选择你想选择的一切,从这个角度说她又给了你一切。这对我是多么大的一种恩赐啊,这自由也是压力,因为在她“傲慢”的辞典里,不管你做什么你都必须是最好的,她给你自由,就是让你自由自成为最好的。好啦,让我们回到文学上来,中文系那些野心勃勃的未名作家们他们的文学宣言是什么呢?“读最好的小说,写最伟大的作品”。此种霸气的语言,在那时的南大极为普通,你可以从任何一个在南园三食堂吃饭的学生口里听到,他会一边剔牙,一边将上述话语掷地有声地扔给你。而那时在那里说得最响的是如今在上海写作的当红作家张生。 

    不过,南大的文学气息主要还是和校外成名作家、批评家孜孜不倦的培养有关。常常能看到写作的哥们儿在南园和北园逡巡,他们如猎手般耐心细致地在南大发掘着可资利用的人才资源,是他们在南大造就了一支文学啦啦队和一个文学爱好者协会。他们如此地钟情于南大是因为他们相信南大人对文学的理解力,对南大人卓尔不群的审美趣味抱有希望。——事实也的确如此,在功利主义的时代,南大人依然保留了浪漫主义遐思。在南大没有桑车、没有手机不要紧,只要你说你是写作的,就会有人听你高谈阔论。要知道在一个现实主义的时代,要找到一个大学生,让她含情脉脉地听一个据说是作家的人口吐白沫地说上三个小时而不感到厌烦是多么地难得。当然,校外作家、批评家们的主要培养对象那时候基本上都住在20舍的7层或者是8舍或者1舍,他们的主要培养方式是个别谈话,如促膝谈心等等,顺便的时候他们的培养目标会扩大一些,会扩大到南园的其他地方。那个时候对培养南大人的文学细胞最有作用的场所是“天水雅集”,“半坡村”、“紫藤苑”等等则是后来的事情了。如今,我对那些校外作家们、批评家朋友们依然心怀感激,我的那些不知疲倦、夜以继日地在南大进行文学培养工作的朋友们,当我必须离开南大的时候,我是多么地感激他们,他们没有用道德主义的脑门思考问题,而是用现实主义笔法请我吃饭,用浪漫主义笔法安慰我,他们用他们最有文学意味的行动帮助了我这个因为绝望而心如死灰的人,使我对南大依然保留了一份美好的回忆。我的文学南大,我的回忆中的自由的南大——它一如我的兄弟,时刻都在我的身边。

 

【 

标签:作文素材 在自由的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闲话《启明星》
下一篇:“文革”七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