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840  
标签:教学论文
让审美教育在阅读鉴赏中落到实处(人教版必修)
 摘要: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对此,《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要让审美教育在阅读鉴赏中落到实处,既要带领学生充分感受审美对象,又要引导学生将感受到的内容整合为审美形象,还要调动学生运用联想、想象,深入领会,达到认识与情感相统一。

关键词:《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审美教育,阅读鉴赏

审美教育是指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培养使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在审美实践中,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丰富人的精神生活。但是,有学者指出,审美教育是我国所有教育环节中最为薄弱的一处,所以《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新课标》又说:“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

由此可见,新课程对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意义和要求有了明确的阐释。所以语文教师应让审美教育在阅读鉴赏中落到实处。那么如何把审美教育贯彻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去,让学生在收获语文知识的同时,又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进而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带领学生充分感受审美对象。

我们知道,感觉是人的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影响。列宁说:“不通过感觉,我们就不能知道事物的任何形式,也不能知道运动的任何形式。”审美感受同样必须以审美对象的感觉为基础。只有通过感觉,把握审美对象的特征,才可能引起审美感受。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首先带领学生充分感受审美对象。

1、加强诵读,让学生对审美对象形成初步印象。

荀子说:“诵读以贯之。”这告诉我们通过诵读可以感受到审美对象的美丑,可以基本把握住课文的情感基调。学了这么多年语文的学生,尽管在表达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但在感受能力方面是不存在太大问题的。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必修①至⑤的“阅读鉴赏”模块中安排了三个古诗词单元、一个新诗单元。让学生谈诗歌美在何处,可能只会触及一些皮毛。但是学生初次接触某首诗歌时,如能加强诵读,认真感受,用心体会,就会感受到它的美,并且不由自主地产生赏悦之情。所以在诗歌教学中,语文教师若充分调动学生来朗读,并让他们在朗读中感受审美对象的特点,如声音、色彩、形状、气味等,而诗歌的内在情感会越来越深入地与欣赏者(学生)的主观情绪交融到一起。

笔者在执教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时就发动学生充分利用个性朗读来感悟诗词之美,引导他们准确地把握住朗读的节奏和情感基调,体味东坡词所呈现出的阳刚之美、壮阔之美,易安词所呈现出的阴柔之美、清丽之美,进而感受其中乱石、惊涛、过雁、黄花等审美意象的某些特点。朗读教学,尤其是在诗歌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创设阅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感受审美对象的美。

罗生布拉特认为,阅读材料、阅读情境与阅读者的心境达到某种一致时,阅读效果就会很好。如果脱离情感,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就会流于形式,学生的阅读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只能是纸上空谈。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文章的特点,创设合适的阅读情景,不断地刺激学生的情感,使之产生阅读兴趣。

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文章有着不同的美的感悟点,如散文《荷塘月色》侧重于景物美,《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侧重于人性美,《小狗包弟》侧重于感情美。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的侧重点为学生创设审美情境,或出示与景物氛围一致的图片,或展示有关人物的画像,或展示与文章密切相关的事件、时代特色,让学生加深对审美对象的认识或文章内容的了解,产生阅读兴趣,然后积极主动地投身到阅读中来。

二、引导学生将感受到的内容整合为审美形象。

在审美对象的初步感觉中,学生已经形成了对审美对象的知觉。知觉不只感受审美对象的个别特征,还应把感觉到的颜色、形状、姿态等整合为完整的形象。在阅读的过程中,审美能力再一般的学生也能感受到审美对象的某些特征,有的甚至可以全方位地感受审美对象的特点。有的学生进行到此就无法再往前推进,他感受的特征支离破碎,无法构成一幅完整的形象图,也就难以真正进入作者所营造的美的境界。这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感受到的审美对象的局部的特点联结成为完整的审美形象。而调动已有的生活和阅读体验来补充联系,是使学生联零为整的最有效方法。

审美阅读是一个生命体验与热情交织的创造过程,这种审美阅读需要读者投入全部的身心能动地参与创造,所以学生这一审美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就显得尤其重要。刘国正先生说:“语文教学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就变得枯燥无味和空洞无味,而结合了生活就有了丰富的内容,就会牵动学生的心灵,就注进了充实的活力。”教师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审美经验来将先前感觉的内容连成一个有机的审美形象。

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月色》,在初步感觉中学生基本能够感受到月下荷塘的淡雅、宁静,荷塘上面月色的朦胧,荷塘四周树影的暗淡。但这三幅画面组合成一幅什么样的审美图景,就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头脑中存储的相关内容,如自己直接或间接见过的荷塘,自己曾经看过的并非明月朗照而又隐有月色的夜晚,自己曾细心观察过的月下树影……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组接:荷塘四面有许多树,在荷塘上和路上投下明暗不一的影子,荷塘被围在其中,满是荷叶、荷花,荷塘一眼望去,难见尽头……不可忽略的是,头上有一轮明月穿梭在薄薄的云层间。经过这样的练习,荷塘月色的明暗相间、淡雅朦胧才真正体味得到,也才能体会作者在文中传递出的心绪: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忧伤。


展开全文阅读
诗歌、散文的意境之美必须要在完整的构图中才能感受到,如何使学生的脑海中涌现出作者营造的情境,需要语文教师积极运作。

三、调动学生运用联想、想象,深入领会,达到认识与情感相统一。

传统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总目标中提出:“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而《新课标》认为,没有阅读中的审美体验,这样的目标只能是良好的愿望。因而,《新课标》将审美体验作为阅读与鉴赏的过程,更作为阅读所追求的目标之一。使学生在阅读中与文本相互对话,相互交流,不断唤醒自我,实现“性情的陶冶,心灵的涵养”。审美体验的实现在更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审美的联想力与想象力。

联想和想象是审美活动中一种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并且在审美活动中具有重大的作用,成为审美反映的纽带。有美学家认为,联想和想象的“愉快”才是审美的特征。审美所以能透过某种对象去感知到它的深刻内涵,达到认识与情感的统一,主要是凭借审美中的联想和想象来实现。

《新课标》理念下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里的选文蕴涵着丰富的审美素材,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实践审美体验。

《祝福》这样的小说,与其不厌其烦地向学生介绍时代背景,讲解祥林嫂是怎样一个形象,如何如何的悲惨,小说又通过什么表达了什么等等,倒不如让学生充分阅读之后,自己去品味,然后让学生联系现在的家庭保姆,进行比较。这样一来,学生得到的收获要大得多。通过联想,学生也更能感受到祥林嫂的个性美,也会为美的形象的毁灭而惋惜、悲伤、痛恨,从而更加理解鲁迅先生在文中所揭露的礼教的吃人本质。

林黛玉这样一个形象,如果从现在功利的角度看,也许并不美,瘦弱、敏感多疑,还有点尖酸刻薄。这时,教师不妨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成为大观园中的一员,通过想象切身感受一下生活在其间的人该怎样为人处世,看看林黛玉身上闪现了哪些当时女子所没有的特点。这样之后,学生应该会辩证地去欣赏林黛玉这个文学长廊中永远熠熠生辉的审美形象。

“风急天高猿啸哀”“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种优美意境的审美体验,“清、静、悲凉”的故都之秋境的审美体验,更需要学生们展开联想与想象的翅膀,试着如临其境地看、听、闻,体验到其间美的意蕴。

没有联想和想象的课堂,便不能激发起特定的情感体验,也不能产生特定的审美感受。忽略了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也就忽略了学生的个体阅读,也就会让审美体验成为虚设的目标。

当然,并不是每一篇课文,每一节课都有必要从审美的角度教学,毕竟学生需要提高的语文能力是多方面的。在“阅读鉴赏”模块和其他模块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新课改前进的道路上让审美教育在阅读鉴赏中落到实处,语文教师可谓任重而道远。

参考书目:

《美学概论》(王朝闻主编,人民出版社出版。)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秦训刚、蒋红森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湖南出版集团出版中心)

联系方式:

手机:13378901280 

电子信箱:cdtygsh@sina.com

 
标签:教学论文 让审美教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落实新课改,阅读要先行(人教版)
下一篇:安恩和奶牛 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