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405
标签:
教学论文
在尝试教学中开发求解思维能力
仪征化纤第三小学:侯素丽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求受教育者掌握思考问题的科学方法,并以之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所谓思考问题的科学方法,就是逻辑。实践证明,通过培养学生的求解思维能力,尝试教学法在开发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有很显著的作用。
尝试教学法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它是变"教师先讲学生后练"为"学生先练教师后讲"。它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找到原有知识与当前现状之间联系起来的中间环节,从而使问题求解。这是它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之处,然而也正是尝试教学法的核心之一-求解思维。
那么,如何在尝试教学中开发求解思维能力呢?
第一,在尝试教学中要开发求解思维能力,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和初步掌握求解思维方法。掌握求解思维方法是形成求解思维的前提。所谓求解思维方法,就是思维者在思维活动中探索和力图发现原有知识和当前现状之间中介联系的思维方法。
在尝试教学中,教师精巧的布局和不动声色的引导学生入局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求解思维方法的关键。简单说来,就是先让学生做尝试练习题再自学课本,试图让学生自发寻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中介联系,寻找出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初步认识求解思维方法,进而着意开发和培养学生求解思维能力。
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将应用题中要求的未知量,用某个字母代替,从而把题中的问题(求未知量)暂时与条件同样看待(即转化为所谓?quot;已知"),然后根据题设所反映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而在尝试教学中我是这样布局的:
先出示尝试题:甲工程队筑一条长108公里的公路,18天完成任务。问甲队每天修筑多少公里?
接着自学书上例题:甲乙两工程队同筑一条长108公里的公路,同时从两头相对开始修筑,12天完成。已知甲队每天修筑5公里,问乙队每天修筑多少公里?接着问这两道题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这样安排,可以让同学们通过做尝试题和自学例题,再思考提出的问题,很容易就能发现尝试题是例题的基础,也就是它的中间过程,即寻找出了例题求解问题的中介联系,进而降两步为一步列方程解应用题。
尝试题的数量关系学生一目了然,因为这是旧知识点,即速度*时间=路程,设甲队每天修筑X公里,X*18=108;让学生通过温故旧知来学习例题,这样就做到了"学生先练",动脑筋思考问题的目的,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设乙队每天修筑X公里,那么就与尝试题一样,把未知量暂时与条件同样看待,因此这题的数量关系是速度和*时间=路程,即解:设工程队每天修筑X公里,(5+X)*12=108。而两道题的突破口:一是速度,二是速度和。最后教师再讲解,这样就可使学生学会求解思维方法,初步形成求解思维的雏形。
第二,要充分开发学生的求解思维能力,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求解思维方法进行有意识的应用,运用求解思维方法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培养学生的求解思维能力,形成逻辑思维方式。
例如:把16枚钉子按间隔1厘米的距离,在木板上钉成四排。用细线在上面围成正方形(如图1),最多能围多少个?
例题要求最多能围多少个正方形,根据题意推理可知,首先要求围出来的图形是正方形,其次是围出最多个数。而要使围出的图形是正方形,就必须满足正方形的两个特点:四条边相等,四个角是直角。这时,教师在尝试教学中经过一步步的引导,再巧妙的运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老师,我先把左上角四个钉子围起来,形成一个正方形;这样,一共可以围9个。" 在黑板上演示(见图2)。有的说:"我把左上角九个钉子先围起来,形成一个正方形,这样可以围出4个正方形。" 在黑板上演示(见图3)。即时表扬他们,并带着同学们一起讨论。还有的同学说:"老师,16个钉子正好围成一个大的正方形了。" 在黑板上演示(见图4)这时,同学们一目了然,原来他们说的都对。乘机引导同学们,还有没有了呢?动动脑筋。启发学生,这些正方形都是怎么放的,还可以怎样放呢?学生异口同声:"都是正着放的,还可以斜放!"这时,教师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斜贴到黑板上,进一步的启发学生思考。
讨论结束后,有的说:"老师,我以第二行第二枚钉子为中心,周围四个正好围成一个正方形,共有四个。" 在黑板上演示(见图5)。还有的说:"我以正中间4个为中心,边上斜着的4个正好围成一个正方形,共2个。" 在黑板上演示(见图6)。接着,教师表扬同学们真聪明,全部找出来了,共20个。用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求解思维方法进行有意识的应用,再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同时结合讨论的方法,对同学们进行训练,他们的求解思维就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开发。
综合上述,在尝试题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了解求解思维方法,而且还要求学生学会运用求解思维方法进行逻辑推理,找出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问题与现状之间的联系,这样,学生才能逐步掌握求解思维方法,才能有效的开发求解思维能力,逐步形成求解思维,为逻辑思维的形成和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版权所有:动感教育网
Copyright © 2000-2001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ActiveEdu@China.com
标签:
教学论文
在尝试教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作文厨房
下一篇:
“终身教育”与语文阅读教学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