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7105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我与地坛(人教版高一必修)
课时计划(备课时间05年9月20日第4周)第1课时(总第21课时)
课题 教学目的 重点 难点 教法和手段
我与地坛 1体验生命意义;2深切感受母爱;3运用语言的技巧;4内心世界的表现。 1 把握文章整体思路;2 领会语言特色。 正确把握文章的思路,感受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对生命意义的深沉思考 讲读式
诵读式
教学步骤:
一、背景简介,导入课文
(师生互动——指导学生了解有关知识)
作者:史铁生,北京人,当代著名小说家,“文革”初期响应号召到陕西务农,积劳成疾,下肢瘫痪。作品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散文《我与地坛》等。
地坛:北京的一处古迹,明清时皇帝祭祀的场所。
二、指导学生自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我们可以给两部分用联合词组各命一个怎样的题目?通过阅读思考主要让学生把握文章整体思路,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
明确:一 我与地坛(写古园风景、我的思绪);二 我、母亲与地坛(写对母亲的追思,对母亲生命的理解)。
可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只要言之成理,就可肯定。
2.让学生深入思考,边思边读,抽象概括贯穿全文的思路是什么?
明确:全文的总体思路是:追寻,解答。前半部分是追寻,后半部分是解答。
提醒学生注意第一部分中这样几句话,“我一连几小时……我为什么要出生。”“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去窥看自己的心魂。”这实际是史铁生在园中15年,全部所思所想的总体线索。也就是说,这就是史铁生的“追寻”的“问题”,共三个:
1)我的身体残疾了,我的生命是不是就此结束呢,是不是就一死了之呢?也就是说,我该不该去死?
2)我为什么要出生?
3)我应该怎样活?这是作者追思的“心魂”。
三、领会语言的魅力
读第5段,找出文中有特色的语段来。仔细体会鉴赏:
例:1、“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2、“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阴凉。”
3、“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
读第7段,鉴赏六个“譬如”,体会这一段话里蕴含的作者的感情,说说这段话写出作者在痛苦的思索后有了什么感悟?
明确:作者连用六个“譬如”,表达了自己在痛苦中对生命问题作出深沉思考后对生命的感悟以及他摆脱痛苦后对生命的热爱和人生应有所作为的信念——只要这些美好的东西仍然存在,我们就应该好好地活下去。语言深刻,感情深沉。
史铁生的语言新鲜、奇崛,这是我们应该认真体会和模仿学习的。
板书设计:
内容:一(我与地坛)
二(我、母亲与地坛)
五、课外练习一、二
课后记 审批
课时计划(备课时间05年9月18日第4周)第2课时(总第22课时)
课题 教学目的 重点 难点 教法和手段
我与地坛 1体验生命意义;2深切感受母爱;3运用语言的技巧;4内心世界的表现。 1、 珍爱生命、体验母爱
2、 展现内心世界的“轮椅视角” 正确把握文章的思路,感受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对生命意义的深沉思考 讲读式
诵读式
教学步骤:
一、体会理解珍爱生命的主题
1、谁能用几个词语描绘一下在青春年华突然瘫痪的史铁生的心情?(消极颓废、失魂落魄等)
2、阅读第一部分体会史铁生在双腿残疾了后的痛苦。
后天残疾比先天残疾更加令当事者痛苦,可能昨天还意气风发,今天就突然被抛出了正常生活的轨道,昨天还和朋友说好一起散步,今天就突然没有了双腿(“活到最狂妄的年龄忽地让我残疾了双腿”)……许多人在这种打击下常常会精神崩溃(史铁生“失魂落魄”“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作者来到地坛正是为了摆脱这种骨髓中的痛苦。
3、地坛给了作者什么启发?
地坛是“荒芜而不衰败”的,看似沉寂、荒凉、萧瑟,却内涵着沉重、超然、博大的历史沧桑感,包孕着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识,让作者感受到时间的永恒魅力,时间的永恒和历史的沧桑衬托出个人遭际的微不足道,它使得一切痛苦都失去了分量而又从反面使一个不幸的人得到解脱。知道了自己的最终归宿,作者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既然谁也摆脱不了一死,所以一切追求都失去了意义,可是,一切的消极颓废不是同样也失去了意义吗?上帝留给我们的,只有好好的活着。
二、体验母爱的主题——(师生互动:读第二部分3、6、7段,分析鉴赏。)
1、母亲的爱有什么特点?
母爱深沉而不张扬,平凡得让人熟视无睹。有谁能象史铁生那样用心体味母爱呢?更多的时候,母爱都是从我们身边默默地流走,熟视无睹的我们甚至不知道她的存在。我们没有发现她,她当然毫无怨言,可是,对于我们来说,没有体验到母爱应该是多么大的不幸呀!我们丢失了比金子还珍贵的东西。
2、在(二)1段中,作者说“给母亲出了一个难题”,你能具体说一下吗?你曾无意中甚至说因为自己的所谓个性,所谓逆反心理故意竟给母亲出过难题吗?(齐读最后一段)
三、丰富内心世界
残疾人因为客观的缺陷不能象正常人那样与世界交流,他们或行动不便,或看不到大自然的多姿多彩,或听不到大自然的美妙天籁,所以,残疾的人更善于和心灵对话,与上帝私语,这就构成了史铁生独特的轮椅视角。在这种视角中,作者多虚写,少实写,注重内心世界的表白,长于议论和抒情。(读第一部分2、3段)
展开全文阅读
在史铁生的眼中,任何事物都带着感情,“物我相融”,他用心灵来观照一切。对于母亲的爱,更多的也是通过描绘内心感受写出来的。这些是我们在今后作文中要学习的,生活有很多东西可写,我们的内心世界还应该再丰富。
四、作业
在家中观察父母的言行举止,用心灵解读父母的爱。模仿史铁生的语言与风格,注重展示内心世界,注重抒情和议论,把父爱或母爱用心灵记下来。周未晚自习作文。
课后记 审批
课时计划(备课时间05年9月20日第4周)第3课时(总第23课时)
课题 教学目的 重点 难点 教法和手段
我与地坛 1体验生命意义;2深切感受母爱;3运用语言的技巧;4内心世界的表现。 1深刻领本文内容间的关系系,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文中所内容与文章主题的关系, 讲读式
诵读式
教学步骤:
一、深刻领本文内容间的关系系,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1、学生阅读读思考:既然如何面对命运是本篇的追思核心,那么第一部分那么多风景描写和第二部分写母亲是为什么?
明确:非常概括地说,写母亲,实际是写“我”(史铁生)对母亲的“理解”,写史铁生对母亲对待生命、对待命运的态度的“理解”。也就是说,母亲的“活法”,就解答了自己应该怎样活、怎样面对命运、怎样面对苦难的问题,就是‘“活法”的答案之一。
景物描写,第一,有衬托作者心境的作用;第二,为作者的思考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情绪背景”,在那样一个安谧、沉寂、荒芜的背景上,最容易展开对生命的思考。第三,景物描写本身,实际上也是对“生命”对“世界”(世界本身也是生命)的解读。请看这一段:“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这不是写出一种永恒吗?
2、人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苦难。这问题的提出首先是由于他自身经历中的残酷事件,即“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这种并非普遍性的事件落到了个体的头上,使他的命运顿时与他人判然有别,而他对这命运的承受也只能由他独自来完成。从这个意义上说,史铁生对生命的沉思首先是属于他个人的心境内容。
在整篇散文中,这沉思大致是历经了前后两个阶段。在最初的那个阶段中,史铁生观察与反省个人的遭遇,渐渐地看清了个体生命中必然的事相:人生就是一种不可捉摸的命运的造就,包括生命中最不堪的残酷与伤痛也都是不能选择的必然,人对于由超越个体生命的外在力量所设定的事实显然没有任何改变的余地。
接下来,史铁生将视界稍稍越出自身的范围,写到来这园子里的其他人,去看看别人都有什么样的命运和活法。先是写到他的母亲。再是他在园子里遇到的一个漂亮但却是弱智的少女(删节部分),再一次感受到“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这就是一个因苦难而有差别的世界,如果你被选择去充任那苦难的角色,“看来就只好接受苦难——人类的全部剧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问题的关键就是在于那个想不透的方式:人到底应该怎样来看待自己的苦难。
史铁生个人的问题其实已变成了众生共同的问题——“一切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在哪里呢?史铁生在这篇散文中最后画出的自我形象了:他静静坐在园子的一角,在融会了过去现在和未来,融会了死生的时刻里。看到了包容任何孤独的个体生命在内的更大的生命本相。关于怎样活着和怎样达到自我救赎的困扰,也终于为所有生命永恒的欲望所涤净,当投入到永无终结的生命之舞中时,对于个体苦难以及一切不幸命运的自我超越就都变成了一种必然。这样一种洋溢着生命本色之美的境界,既成就了史铁生内心的希冀与不舍的探询,也完成了他为文的寄托。为文与为人在此才是真正的一体。整篇《我与地坛》都是那样的和美亲切。
确良 审批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我与地坛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花未眠(人教版高一必修)
下一篇:
荷塘月色(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