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设计
阅读:445
标签:
教学设计
破一破教学设计的思维定势(人教版)
陕西省白水县白水中学 刘红敏
教学设计中有许多思维定势,往往很难摆脱,尤其是教一些教熟了的课文,用一些用惯了的方法。而教学一旦出现定势,就很难再有新意,老师教学毫无激情,当然也就不可能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教学成了师生双方都兴致索然的“例行公事”,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我在备课时为了摆脱某些令人头疼的思维定势,往往在“顺利”地确定某种教学思路或方法以后,总要提醒自己:不要太满意于这些顺手得来的东西,它们多半是扼杀教学新意的“敌人”!
韩愈的《马说》是一篇托物寓意的杂文,通常学完这篇课文,老师都要求学生谈谈对文中“千里马”遭遇的看法。那天学完这篇课文之后,我问学生:“在今天的社会里,千里马又会有怎样的命运呢?”大家七嘴八舌,但都只讲了千里马的现状或结局,没有更具体的情节。于是,我口述了个《伯乐惜马》的故事,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
伯乐在待宰的马群中救回一匹千里马,倍加珍惜。一次,张家二嫂想借马回娘家,伯乐拒绝了,心想:神马怎能给村妇当脚力呢?又一次,李家老三想借马去娶媳妇,伯乐一口拒绝,他又好气又好笑:“娶媳妇?你也真会作践马!”眼看播种季节一天天过去了,王家大叔的黑犍牛却病了,他找到伯乐,想借千里马救救急,这可关系到一年的指望啊!伯乐摇摇头:千里马不是笨牛蠢驴——太荒唐,太荒唐!后来,一位将军想借千里马上战场,伯乐一听,吓得直摆手:那可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地方,我死也不会让它去冒这个险……
伯乐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惜千里马。千里马无忧无虑地度过了后半生,最后老死在马棚里了。
有了这样一个打开思路的参考故事,我让学生以“千里马外传”为题,写一篇作文。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兴趣盎然,跃跃欲试,不到一节课的时间,便交上了异彩纷呈的作文:有的千里马驰骋沙场,建功立业;有的千里马全身披挂曾经得来的奖牌去赛跑,最后以失败告终;有的千里马因为伯乐的慷慨无私而到处为人干杂活,最后累死了(大概是因为伯乐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吧?);有的千里马为实现自我价值,来到城市,四处闯荡,阅尽人间酸甜苦辣;有的千里马出国留学,回国创业,建立公司,进入股市;还有的千里马在众马的拥戴下当了“马”县长,后来不能洁身自好,落了个“贪污受贿”的下场。真是七十个学生有七十匹千里马,这分明是学生观照人生,观照社会的一面镜子,我是在忍俊不禁中看完全部作文的。
一位哲人说过:给我一根杠杆,我将撬起地球。我想,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打破常规,给学生贴切的点拨和引导,谁又敢说我们的学生不会成长为一匹“千里马”呢?
《从三到万》是著名学者马南邨写的一篇短文,文章讲了一个“从三到万”的故事,并从这个故事引出了一些关于学习方面的道理。在教这样的名家名篇时,我们大多语文老师会经过千揣摩万咀嚼向学生传达这样一个不需要论证的命题:“这是一篇好文章。”我在教这篇课文时,尝试着变了一下思路。我说:“同学们,往常学习课文,我们总是分析课文的优点,学习它的长处,关于课文的所有东西,我们都是‘拿来主义’,今天这篇课文,咱们试着以怀疑的精神去学习它,挑挑其中写得不好的地方。大家可以在预习的基础上再细读课文,稍作准备,然后咱们讨论。”
几分钟的圈点勾画之后,一名学生说:“这篇课文开头两段文字引出话题:学习文化知识应该重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这等于为本文的论述奠定了基础,下面的文字就应该围绕这层意思展开,但作者引用了‘从三到万’的故事之后,没有紧承上面的话题,却说学习的态度及教师的作用,这样给人的感觉是话题不集中,中心太分散,我觉得本文的论述层次不严密。”
另一位同学站起来就朗读第五自然段文字,读完之后,他分析起来:“第一,这段文字共五句话,从结构上看,一至四句是分说,第五句是总结。从内容上看,一、二句说的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环节,三、四句说的是学习的态度问题,第五句话却总结道: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是自命不凡;越是有本领的才越谦虚谨慎。总结的句子与分说的句子关系不大。第二,这段文字的第二句话非常长,提取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初学的最重要关节是有些轻浮的人就‘欣欣然’起来,以为什么都懂了。轻浮的人以为什么都懂了怎么能成为初学的重要环节呢?这句话从语法上,从句意上都讲不通。所以,我认为这段文字不好。”这位同学分析着,有几个同学边听边点头。关于这位同学提出的这两点,我在备课时也有同感,但是我没想到学生能如此快地找出问题,并把它分析得头头是道。
第三个同学说:“第六段文字分两层,第一层从教师的教法讲,第二层从学生的学习态度讲,这两层之间是顺承关系,课文却用了个表示转折的连词‘而’,句意不畅,读起来也别扭,这个‘而’字用得不恰当,应当删去或换个词语。“
还有的同学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其它相同或不同的看法,大家就这样争论着、分析着……
俗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在这个简短的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想的,即使对名家名篇,我们也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想、去发现、去认识。也许由于知识经验和阅历的限制,有些见解不免偏激,有的可能推出了错误的结论,有的可能用词不当,表达欠妥,但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忽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在质疑的过程中,老师所要做的就是敏锐地捕捉学生的智慧火花,给以肯定并加以指导,帮助学生完善他们的认识,帮助他们进行正确的推理,准确的表达。
实践证明,善于打破教学设计中思维定势,往往会让我们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景致。
单位:陕西省白水县白水中学
姓名:刘红敏
邮编:715600
电话:13509137652
作者简介:刘红敏,1971年生,陕西白水人。陕西教育学院本科学历,现任教于陕西省白水县白水中学。曾在各类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数篇。
标签:
教学设计
破一破教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再别康桥》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
下一篇:
犟龟(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