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922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项脊轩志(二)(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学目标:1、掌握重要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2、体味作者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及解决办法:学习作者善于捕捉生活典型的细节和场面来表情达意
的方法。
学法指导:领会作者情感,把握写作特点,欣赏朴实文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检查第一段背诵情况,指名背诵并集体背诵。
二、阅读文章2、3、4、5段落,思考以下问题。
1、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这一句从文章的结构上说起什么作用?
2.朗读第2段,本段可分为几个层次?表现了怎样的感情基调?
三、基础知识梳理 重要实词 虚词
(一)通假字
1.以手阖门( ) 2.而母立于兹( )
(二)解释加点字
先是 南北为一
逾庖而宴 老妪
凡再变矣 先妣尝一至
长号不自禁 殆有神护者
吾妻来归 吾妻归宁
迨诸父异爨 已为墙
先大母婢也 比去,以手阖门
时至轩中 余扃牖而居
久不见若影 何竟日默默在此
大类女郎 而母立于兹
卧病无聊 其制稍异于前
(三)词类活用
1.东犬西吠( )
2.乳二世( )
3.执此以朝( )
4•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
(四)古今异义
墙往往而是
(五)特殊句式
1.妪,先大母婢也。
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3.鸡栖于厅
4.其制稍异于前
(六)翻译句子
1.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2.吾儿,就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3.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4.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5.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6.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七) 赏析本文的艺术特色
作者善于撷取生活的细节和场面来表现人物,这是本文的一大特点。谈谈最能触动自己的语句。
课堂练习: 一词多义
1、“而”的用法:
A 墙往往而是 B 客逾庖而宴
C 呱呱而泣 D 而庭阶寂寂
E 某所,而母立于兹 F 余扃牖而居
2.“厚”的用法:
展开全文阅读
①先妣抚之甚厚 ②水之积不厚
③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④遂厚葬之
3.“先”的用法:
①争先恐后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 ④先妣尝一至
⑤先达德隆望重
4.“所”的用法;
①某所,而母立于兹 ②鱼我所欲也
③若属皆且为所虏 ④所以动心忍性
5.“过”的用法:
①大母过余 ②非寡人之过也
③过故人庄 ④有过之,无不及
⑤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⑥从轩前过
6.“效”的用法
①吾家读书久不效 ②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③斯用兵之效也 ④东施效颦
7.“当”的用法:
①他日汝当用之 ②以当南日
③木兰当户织 ④今当远离
⑤旗鼓相当 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⑦安步当车 ⑧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课堂小结: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项脊轩志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项脊轩志(苏教版高二必修)
下一篇:
长亭送别(一)(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