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524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高一作文训练二:写出景物的特征(人教版高一必修)
高一作文训练二:写出景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自然,学写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散文。
2、走进自然,热爱自然,在自然中释放自己的情感。
3、抓住景物的特征描写景物,挖掘景物的内涵。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一片自认为最有特征的树叶
一、导课:看画(校园里的银杏树叶)与读文(《美丽的银杏树》)
图一:一片片树叶仿佛一团团正燃烧的火焰,它们不断地从树梢飘向大地,在地面上越积越厚,似乎要用生命最后的光芒簇成一个流金的世界。它们是那般的高贵而朴实、热烈而静穆。
图二:看,阳光穿过树叶照在遍地的黄金上,斑斑驳驳,细细碎碎。我的心似被一点点地揉碎在阳光与树叶交融的色彩里。
图三:树们慈祥的目光
是另一片阳光啊!
我听到了
树的心语,叶的歌唱。
图四:有风吗?当然有。很轻很柔的,是在安抚那飘零的落叶么?不,她们无需安慰。大地是她们最好的归宿。风的低吟是它们最好的伴奏,没有它,树叶没有那舒缓有致的吟唱,银杏树林的秋天会少了多少美妙的诗意。
图五:我想,干枯、病弱、胆小的生命是不配享用这种静穆的,只有饱满、健康、勇敢的生命才配与它们相融相携。
二、学生展示自选的树叶,多媒体打出:“这一片树叶”
看一看 色彩与形状
嗅一嗅 气味
摸一摸 质地
尝一尝 滋味
想一想 内涵
学生根据上面提示,先描绘手中的叶子,并指出它的特征,提示其中的内涵。
教师总结:这世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即使是同一棵树上的叶子也不会完全相同。因为它们在天地间的位置不同,于是承受的阳光不同,经受风雨击打的角度不同,生长的位置也不尽相同,长出枝头的时间也不尽相同。
值得注意的是,它们的色彩、形状、气味、质地是可以通过具体直观的感受来抓住其特征,但其内涵则需要我们的思考与联想。这是写作的难点。
三、形与神如何达到一致?读下面的文章,思考:贾平凹笔下的溪流有着怎样的特征,作者借抒发怎样的感情?形与神是如何统一的?
溪 流
贾平凹
我愈来愈爱生我养我的土地了。
就像山里纵横的沟岔一样,就像崇山峻岭地里有着形形色色的花木一样,我一写山,似乎思路就开了,文笔也活了。
甚至觉得,我的生命,我的笔命,就是那山溪哩。虽然在莽莽的山的世界里,它只是那么柔得可怜、细得伤感的一股儿水流。
我常常这么想:天上的雨落在地上,或许会成为洪波,但它来自云里;溪是有根的,它凉凉的扎根在山峰之下。人都说山是庄严的,几乎是死寂的,其实这是错了。它最有着内涵,最有着活力。那山下一定是有着很大很大的海的,永远在蕴涵感情,永远是不安宁,表现着的,恐怕便是这小溪了。
或许,是从小草的根下一个泡儿一个泡儿冒出来的。但是,太阳晒不干、黄风刮不跑的。天性是那么晶莹,气息是那么清新。它一出来便宣告了它的生命,寻着自己的道路要流动了。
正因为寻着自己的道路,它的步伐是艰辛的。然而,它从石板上滑下,便有了自己铜的韵味的声音;它从石崖上跌落,便有了自己白练般的颜色;它回旋在穴潭之中,便有了自己不可测的深沉。
它终于慢慢地大起来了,要走更远的道儿。它流过了石川,流过了草地,流过了竹林,它要拜访所有的山岭,叩问每一块石头,有时会突然潜入河床的沙石之下去了呢。于是,轻风给了它柔情,鲜花给了它芬芳,竹林给了它凉绿,那多情的游鱼,那斑斓的卵石,也给它增添了美的色彩。
它在流着,流着。它要流到哪里去呢?我想,山既然给了它生命,它该是充实的,富有的。或许,它是做一颗露珠儿去滋润花瓣,深入到枝叶里了,使草木的绿素传送;或许,它竟能欣翻一 泥,拔脱一丛腐根呢。那么,让它流去吧,山地这么大,这么复杂,只要它流,它探索,它就有了自己的路子。
我是这么想的,我提醒着我,我鼓励着我,我便将它写成了淡淡的文字。
赏析: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文章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了山间溪流的形成,生长壮大,顽强的生命力;描绘了它在淌中大自然给它的关照,“轻风给了它柔情,鲜花给了它芬芳,竹林给了它凉绿”,游鱼、卵石给它增添了美的色彩,也写它的“充实”“富有”“做一颗露珠儿去滋润花瓣,深入到枝叶里”,“使草木的绿素传送”,……热情歌颂了溪流旺盛的生命力,赞颂了它带给周围世界的美丽及无私奉献精神。
文章通过对溪流的描绘与赞颂,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无限追求、探索的可贵的精神。语言优美凝练,抒情性强,寓含深意,给人以艺术享受与思想启迪。
四、理解写景的作用:
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寄托作者情思、推动情节发展、暗示时代背景等。
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鲁迅《药》中坟场的描写,交代环境、渲染气氛)
而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飞过迷蒙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我仿佛又看到那高大魁梧的躯干,卷曲飘拂的长须和浓得化不开的团团绿云;看到春天新长的嫩叶,迎着金黄的阳光,透明如片片碧玉,在袅袅的风中晃动如耳坠,摇落一串串晶莹的露珠。(黄河浪《故乡的榕树》寄托作者的思乡之情)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郁达夫《故都的秋》写出北国之秋的气氛与韵味)
展开全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理解写景的作用:
倚窗寻幽,让心灵漫步
徐媛丽
印象中,从小到大这许多年来,我都是睡在临窗的地方。上了高中也是一样,选择床铺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选择挨窗最近的那一张。放月假时,独自睡在宿窃舍里,看着面前只有一床、一桌、一椅,感觉自己颇似苦行僧人。记得在很多夜晚,我都要在台灯下读书到深夜,然后在极度的疲乏中上床睡去,一天的紧张与劳累似乎在顷刻间全醒,睁眼一看,床头洒满了青白的月光,里面似乎还夹杂了些许树影。那时正是窗外梧桐树在微风中颤动,白色油桐风中纷飞,落叶似人有情。于是,我便望着月光发呆,当记忆的线缠绕过往时,无端拨弄我思索一些关于未来的事情。放假在家的时候,自己独自睡在一个小平房里。临窗有几棵竹子,夜里,月光会把竹影印在窗上。只要冬天一过,我就会把窗户敞开,夜里也不关。外面清新风顺畅地吹进来,可以让人及时地嗅到季节变换的气息。
在初春的夜里,空气开始变得温柔润湿。躺在临窗的床上,可以体会到春风吹拂全身的美妙。凌晨乍醒时,可望见深不可测的天空中布满无数闪亮的繁量,令我骤然感觉到自己离浩瀚的宇宙实在是近在咫尺,也许只要轻轻一跃,就可投入到天空的怀抱。
立秋后,睡在窗下的我最先感受到秋的凉意,到了后半夜,清凉的空气会透窗而入,驱走了身体里积存一夏的燠热。有时,脸上突然溅落几滴冰凉的水点,睁眼一看,外面下雨了。朦胧的细雨有朦胧有美,先是稀稀落落的几声,继而就稠密起来,雨声层层叠叠,连绵不断,如泣如诉,如歌如吟,似乎要将人的心撕碎。于是,我再也无法入眠,或拧亮台灯漫无目的地读几篇文章,或是在黑暗中倾听雨声,想一些可望而不可即的心事。
如今已搬入另一个寝室,但我仍是选择了临窗的位置。我想,窗口与人的关系,不仅是通风、透光,而且还是放飞心灵的一个通道。在夜间,连大自然都褪去了日光里的浮华,露出她真实的容颜。而那些生活在钢筋混泥土的盒子中的人们以及那些在厚重的窗帘下熟睡的人们真是错过了――错过了许多与自然交流的机会。
点评:从临窗而重这一角度来描写四季的变化,看月光树影,嗅季节的气息,有新意!把窗口看作是放飞心灵的通道,在观察自然的同时体味自然,与自然亲切交流,有深意!写窗外自然的变化,也写窗内人的心情,写景与抒情相结,用语清新,节奏明快。
望绿一棵树
窗外那棵悬铃木树是被我一点一点地望绿的。
春天刚来的时候,树枝上只绽了米粒样的芽苞,宛如一个个顿号;后来萌发些芽,就成了逗号;现在树叶已有幼童的手掌大了,天气也渐渐地暖和起来,寒冷终于被这棵悬铃木画上了一个大大的句号。
我越凝望那棵树便越觉得它有些意思。冬天的时候,尽管光秃秃的没有一片叶子,但常有麻雀在上面跳来跳去;即使没有嬉闹的麻雀,那棵悬铃木也用树枝作笔,在大地上一遍又一遍地临摹太阳的影子。总之,它从来没有虚度时光,既不在寒风中忧郁,也不在春风里陶醉,它只把自己的心事绽成一枝苞,一粒芽,一片叶,一团绿。
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可以用宁静而欣喜的目光,望青一可棵草,望碧一河水,望红一朵花,望白一片云......
马斯洛曾说,如果你惟一的工具是锤子,你往往会把一切事物都看成钉子。若将这句话反其意而用之,我们就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你能把一棵树望绿,那么,即使再平淡无奇的事物也会被你挖掘出新意。鉴于此,我们就可以重新审视自己,在寂寞的时候想到快乐,在消沉的时候想到崛起,在失意的时候想到勇气......就像那株悬铃木,在寒冷的 冬季想到早春的翠绿。
四、教师总结
请同学们将树叶托在手心:
一片树叶就是一个生命,一片树叶生长的过程就是一个复杂的生命历程,风霜雪雨在树叶的身上留下无数的生命痕迹,它们或斑斓绚烂,或饱经沧桑,或千疮百孔,或亮丽如昔,在生命的舞台,它们自由地演绎自己的人生。
一片树叶代表一种人生,不论它们历经怎样的风雨人生,它们都有着相同的人生归宿――回归大地,它们坦然的生命姿态令人类肃然走敬。
一片树叶代表一种个性,每一片树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形态,即使残缺,也依然有着自己的生命位置,有着自己的美丽与生命的精彩。
……
此时,同学们,你们是否感觉你的手是沉甸甸的?
作文训练
以“树叶”为描写主体,写一篇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文章,不少于700字,题目自拟。
教学后记:学生选择树叶的过程正是观察与体验自然的过程,也是捕捉事物特征的过程。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角度当场描述树叶的过程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也为学生的个性表达提供的机会。学生的描述各具特色,他们不仅关注自己发现的过程与观察结果,也注重树叶的内涵挖掘。教师角色的提供,让学生的描述呈出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断引导一激发,尤其是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方法拓展了思维,如“这一片叶子你是在哪里发现的,它是什么树叶?”引导学生运用相关联想,使描绘情境化,图画化。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高一作文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校庆之后话对联(人教版高一必修)
下一篇:
小狗包弟(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课程名称:
高中议论文快速构思(40分钟写满800字)
课程形式:12节课,14个word文档打包下载
是否收费:收费
有需要的,请添加尹老师微信13958889955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