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474
标签:
教学论文
对联与语文课堂(人教版高一必修)
【导读】对联是我国灿烂文化史上的一株奇葩,有“诗中之诗”的美称。对联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在我国古代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现代中学语文教学中也应引人对联教学。
一、中学语文教学应增设对联内容
对联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现代语文教学中仍然能发挥其积极和良好的教育作用。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我在教育界的经验》一文中说:“对联与现代的造句法相近,大约由一字到四字,先生出上联,学生想出下联来。不但名词要对名词,静词要对静词,动词要对动词,而且每一组词里面,又要叙其品性相近的。例如先生出一“山”字,是名词,就要用“海”字或“水”字对它,因为都是地理的名词。这一种功课不但是作文的开始,也是作诗的基础。”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编写的《老少通千字课》第三、四册中,就有三课为对联课。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无论是从继承传统的角度,还是从教育要面向社会的角度,甚至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角度来说,都有必要学习对联。
首先,从继承传统的角度来说,对联是我国文艺领域里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为汉民族文化所仅有。作为一门文学艺术,它有着十分广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从古到今,一直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在浩如烟海的对联中,有许多具有较高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联语,这是我国文学领域内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有义务继承并使之发扬光大。
其次,从教育要“面向社会”的角度来看,对联是一种雅俗共享、运用极广的文学形式。内容上,它可以言志、咏物、喻理、讽喻、记史、叙事、庆贺等;运用范围上,无论是婚丧嫁娶,节日庆贺,还是开业迁居,从繁华的城镇到偏远的山村,对联都无处不在。
第三,从提高教学质量的角度来说,对联(对课、对对子)是中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式,是启蒙教育的必修课。对联的构制涉及遣词造句、修辞、逻辑、立意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开启智力、训练学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作用。许多文学家,大多在少年时期得益于对联启蒙教育,有许多人还成了对联大师,如纪晓岚、阮元、钟耘舫等。近代也不乏其人,如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读书时,就曾学过对联,另外如毛泽东、周恩来、郭沫若等莫不在少年时期受到过良好的对联启蒙教育。
二、对联在现代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对联在课文教学中的运用
1、利用对联介绍作家作品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常常要介绍作家作品,如果都是千篇一律的姓甚名谁、生年卒年月,势必让学生生厌,提不起学习兴趣。介绍作家作品,又常常是一节课的开始,头开得怎样,直接影响到整节课教学效果,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利用对联来介绍作家作品,可以跳出老套的框框,换出新路子,在教学上还能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同时,对联还能以其精炼的文学形式唤起学生最浓郁的美感,给学生思维以最丰富的启迪。
《促织》是《聊斋志异》中揭露封建统治阶级压榨人民十分典型的一篇。在介绍本文的作者时,就可先向学生介绍郭沫若题蒲松龄故居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联语言简意丰,深入浅出,充分肯定了蒲松龄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指出了蒲松龄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深刻的思想意义。
再如,学习《离骚》,可以引人历代名人凭吊屈原的名联,以加深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认识;学鲁迅作品,引入各界及名人挽鲁迅联;等等。(参见本章第三节《对联与名家名作》)
2、运用对联分析人物
朱自清先生在《论雅俗共赏——闻一多先生怎样走着中国的文学的道路》一文中说:“闻一多先生为民主运动贡献了他的生命,他是一个战士,但他又是一个诗人和学者。”《最后一次演讲》就主要表现闻一多先生作为一个斗士――革命家的品格。在分析闻一多这一形象时,就可向学生介绍周恩来和邓颖超写给闻一多先生的挽联:“为民主为和平为大众,成仁取义;反独裁反内战反特务,虽死犹生。”联语掷地有声,用最精炼的语言对闻一多先生的品格进行高度的概括。
再如,学习《隆中对》及《三国演义》中的《群英会蒋干中计》、《失街亭》等名篇时,引入诸葛武侯祠的一些对联,如:
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董必武)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时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清•赵藩)
心悬八阵图,初对策,再出师,共仰神明传将略;目击三分鼎,东联吴,北拒魏,常怀谨慎励臣躬。
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和期五丈崩摧,九代志能遵教受;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
这些对联,对诸葛亮一生的事业作了较好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较为全面地了解诸葛亮及其历史功绩。
3、运用对联分析课文
宋朝范仲俺的《岳阳楼记》,是历代流传,脍炙人口的名篇,文章融叙事描写和抒情议论于一体,借景寓情,情景交融。在分析课文时,就可引入陈大纲的题岳阳楼联:“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联语高度凝炼集中,可将前句作为写景部分的概括,后句作为议论部分的概括。
有一些集句联所引述的往往是名篇中的名句,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上联是王羲之《兰亭序》中的句子,下联则摘自苏轼《前赤壁赋》。再如题黄州赤壁联:铜琶铁板,大江东去;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上联出自《历代诗余》所引俞文豹《吹剑录》中评苏词风格的话:“学士(指苏东坡)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而苏东坡也曾游过赤壁(姑且不论真假),并且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下联则是曹操的《短歌行》里的诗句。
同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运用对联概括课文内容和中心。如学完《项脊轩志》,可以用“幽室独居心可喜,至亲亡故情亦悲”来总结全文。
4、利用对联讲授语法知识
语法是比较抽象的东西。学习对联以后,我们可利用学生对对联的兴趣,采用分析联语的方式,或边对对联边讲解的方式来学习语法。如分析毛泽东幼时对老师的出句联:“濯足;修身”,“濯”是动词,“足”是名词,二字合起来是动宾结构。根据对联的要求,与“濯”相对也必须是动词,与“足”相对的必须是名词,二字合起来也必须是动宾结构,“修身”就完全符合这一要求。这时可立即出一上联,要求学生对出下联,随后对学生的对句进行分析讲解评。另外,还可运用增字对来学习汉语语法知识。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能文的长工与一富家小姐对对联,上联是小姐出的,出句不断增字,即玫瑰――香玫瑰――一支香玫瑰――鬓角斜插一支香玫瑰――红颜小姐鬓角斜插一支香玫瑰。长工该怎么对?黑脸大汉肩上平挑两个臭粪桶。对句字数不断增加,句子结构渐趋复杂,难度越来越大。对句中运用了名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动词,还动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还有对人物形象的描绘。这样学生能在极少的文字里和极短的时间内学习和运用极丰富的语法知识。
展开全文阅读
5、利用对联启迪学生思维、训练写作
对联是“一分为二”的结合体,不管写作对联还是欣赏对联,都可以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写作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启迪思维和训练写作常常是同步的,如利用对联“二人土上坐;一月日边明”来训练写作,教师先出上句,下句只写一个字,要学生补齐全句。当学生写出下句后,又提出新问题:写下句的人是男是女?下句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思想?请写一段百字左右的短文加以说明。这样,有了具体的情境,学生就可以大胆地发挥想象,写出像模像样的文字。
另外,教师还可以用对联给学生的作文打批语。不过,这就要求教师本身具有一定的对联创作能力。
总之,对联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在我国近代启蒙教育中,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地运用对联,认真钻研,勤于实践,对联这株艺术之树,定能在中学语文教学这个花园中长得更加繁茂,开出艳丽之花,结出金色之果。
思考练习
1、试赏析对联: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鸿门宴》是《史记》中的名篇,是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传统篇目。“楚汉相争”中的两位主人公都留下了他们生平唯一的一首诗,项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试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并结合他们的诗,用一副对联对这两位历史人物的他们的诗进行概括。
【相关链接】
鲁迅学“对课”
鲁迅少年时,在私塾读书,一天,上“对课”,寿镜吾先生给学生们出了个题,叫做“独脚兽”,要求他们当堂对仗。于是,学生们叽里咕噜地对对起来了。有的对“二头蛇”,有的对“三脚蟾”,有的对“八脚虫”,还有的对“九头鸟”。唯有鲁迅久久没有说话。他双目炯炯,在沉思默想。鲁迅向来主张“自己思索”、“自出心裁”,要有所创新。这主张虽然是在他成名之后提出的,但在少年时代已经孕育,所以他从来不轻易附和和赞成某一见解。此时,鲁迅经过一番思考,才根据《尔雅》一书,对道:“比目鱼。”寿先生听后,连连点头,称赞道:“好!好!!‘独’不是数,但有单的意思;‘比’也不是数,却有双的意思,可见是用了心思对出来的。”
(《古今楹联拾趣》第27页)
解缙巧对曹尚书
明翰林学士解缙(1369-1415),字大绅,江西吉水人。据说他六、七岁就能吟诗作对,人们皆称之为神童。他家住在曹尚书府的竹园对面,于是便在大门上写了一联:
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第二天,曹尚书见了很不愉快,命家人曹保去问是哪个写的。一打听,原来是卖水的贫民解通之子解缙写的。曹尚书心想:我家的竹园景色岂能让他借用?于是命家人把园中的竹子砍去一截。解缙见了,就在对联下增加一字:
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曹尚书读了更加气愤,遂命家人把园中竹子全部砍光。解缙又在对联下加上一字:
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曹尚书见了十分惊奇,即命家人曹保把解缙叫到府上相见。当解缙来到时,曹府中门却不开。解缙当即提出抗议:“正门未开,非迎客之礼。”
曹尚书说:“我出几副上联,你对得上便开中门迎接。”曹念上联:
小犬无知嫌路窄;
解缙对:
大鹏展翅恨天低!
曹又出一上联:
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解缙对:
地当琵琶路当弦,哪个能弹!
曹尚书见解缙对答如流,口称“奇才”,立即开中门迎接。曹见解缙身穿绿衣,个子矮小,走起路来连蹦带跳,便又挖苦他:
出水蛤蟆穿绿袄;
解缙见曹尚书穿着红袍,老态龙钟,便答:
落汤螃蟹着红袍。
解缙进入曹府后,曹问,:“解学生,你父母做何生意?”
解缙想起父亲起早摸黑,沿街卖水的情景:早晨水桶映着初升的太阳的光亮;夜里水桶又映着月亮的光华。他还想起母亲在家织布时,两手灵巧地忽上忽下、飞梭走线的情景。于是回答道:
严父肩挑日月;慈母手转乾坤。
曹尚书不得不惊服解缙确有奇才。
(《古今楹联拾趣》第4页)
考试与对联
考试与对联,除人们所熟悉的“孙行者”与“祖冲之”之外,历代及当代亦有许多佳话、佳联。兹录几副如下。
老童生对主考官:
上钩为老,下钩为考,老考童生,童生考到老;二人是天,一人是大,天大人情,人情大过天。
士子对忌讳主考官: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魏无忌,长孙无忌,人无忌,我亦无忌。
主考官(周渔璜)对考生:
洞庭八百里,波滔滔,浪滚滚,宗师从何而来?巫山十二峰,云重重,雾霭霭,本院自天而降。
姚文田诫考生:
科场舞弊,皆有常刑,告小人毋撄法网;平生关节,不通一字,诫诸生勿听浮言。
朱文正诫亲友:
铁面无私,凡涉科场,亲戚年家须谅我;镜心普照,但凭文章,平奇浓淡不冤渠。
考官批白字考生:
妹妹(昧昧)我思之;哥哥你错了。
1984年湖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场联:
醴陵四中考点:
倾三江水,磨砺手中铁笔,今日小试利钝;吸五车书,成就心里波澜,明朝大展鸿图。
衡阳一中考点:
怀壮志,攀书山,喜今朝自学诸君应大考;选贤才,创伟业,看来日经邦俊杰腾中华。
长沙十二中考点:
自学可成才,古往今来皆有样;临场须着意,行文走笔莫轻心。
益阳渡口中学考点:
怀抱宏才,休言伯乐居何处;胸存大志,愿献功夫在此时。
湘潭一中考点:
及第岂无缘,望老汉摘星搦管正期舒骥足;成才当有道,看小生揽月挥毫直欲占鳌头。
标签:
教学论文
对联与语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对联初学者易犯的毛病(人教版高一必修)
下一篇:
高中语文与对联(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