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备课资料
阅读:421
标签:
备课资料
《论语》全译(之二十三)(备课资料)
【原文】B>
14•34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译文】
有人说:“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评析】
孔子不同意“以德报怨”的做法,认为应当是“以直报怨”。这是说,不以有旧恶旧怨而改变自己的公平正直,也就是坚持了正直,“以直报怨”对于个人道德修养极为重要,但用在政治领域,有时就不那么适宜了。
【原文】
14•35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1)人。下学而上达(2),知我者其天乎!”
【注释】
(1)尤:责怪、怨恨。
(2)下学上达:下学学人事,上达达天命。
【译文】
孔子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子贡说:“怎么能说没有人了解您呢?”孔子说:“我不埋怨天,也不责备人,下学礼乐而上达天命,了解我的只有天吧!”
【原文】
14•36 公伯寮(1)愬(2)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3)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4)。”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注释】
(1)公伯寮:姓公伯名寮,字子周,孔子的学生,曾任季氏的家臣。
(2)愬:音sù,同“诉”,告发,诽谤。
(3)子服景伯:鲁国大夫,姓子服名伯,景是他的谥号。
(4)肆诸市朝:古时处死罪人后陈尸示众。
【译文】
公伯寮向季孙告发子路。子服景伯把这件事告诉给孔子,并且说:“季孙氏已经被公伯寮迷惑了,我的力量能够把公伯寮杀了,把他陈尸于市。”孔子说:“道能够得到推行,是天命决定的;道不能得到推行,也是天命决定的。公伯寮能把天命怎么样呢?”
/【评析】B>
在本章里,孔子又一次谈到自己的天命思想。“道”能否推行,在天命而不在人为,即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原文】
14•37 子曰:“贤者辟(1)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2)矣。”
【注释】
(1)辟:同“避”,逃避。
(2)七人:即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
【译文】
孔子说:“贤人逃避动荡的社会而隐居,次一等的逃避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再次一点的逃避别人难看的脸色,再次一点的回避别人难听的话。”孔子又说:“这样做的已经有七个人了。”
【评析】
这一章里讲为人处世的道理。人不能总是处于一帆风顺的环境里,身居逆境,怎样做?这是孔子教授给弟子们的处世之道。
【原文】
14•38 子路宿于石门(1)。晨门(2)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注释】
(1)石门:地名。鲁国都城的外门。
(2)晨门:早上看守城门的人。
【译文】
子路夜里住在石门,看门的人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子那里来。”看门的人说:“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
【评析】
“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做人的大道理。人要有一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许多事情都是经过艰苦努力和奋斗而得来的。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出他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从这位看门人的话中,我们也可以见出当时普通人对孔子的评论。
【原文】
14•39 子击磬(1)于卫,有荷蒉(2)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3)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4),浅则揭(5)。”子曰:“果哉!末(6)之难(7)矣。”
【注释】
(1)磬:音qìng,一种打击乐器的名称。
(2)荷蒉:荷,肩扛。蒉,音kuì,草筐,肩背着草筐。
(3)硁硁:音kēng,击磬的声音。
(4)深则厉:穿着衣服涉水过河。
(5)浅则揭:提起衣襟涉水过河。“深则厉,浅出揭”是《诗经•卫风•匏有苦叶》的诗句。
(6)末:无。
(7)难:责问。
【译文】
孔子在卫国,一次正在敲击磬,有一位背扛草筐的人从门前走过说:“这个击磬的人有心思啊!”一会儿又说:“声音硁硁的,真可鄙呀,没有人了解自己,就只为自己就是了。(好像涉水一样)水深就穿着衣服趟过去,水浅就撩起衣服趟过去。”孔子说:“说得真干脆,没有什么可以责问他了。”
【原文】
14•40 子张曰:“书云:‘高宗(1)谅阴(2),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3),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4)三年。”
【注释】
(1)高宗:商王武宗。
(2)谅阴:古时天子守丧之称。
(3)薨:音hōng,周代时诸侯死称此。
(4)冢宰:官名,相当于后世的宰相。
【译文】
子张说:“《尚书》上说,‘高宗守丧,三年不谈政事。’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仅是高宗,古人都是这样。国君死了,朝廷百官都各管自己的职事,听命于冢宰三年。”
【评析】
子女为父母守丧三年的习惯在孔子以前就有,《尚书》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对此,孔子持肯定态度,即使国君,其父母去世了,也在继位后三年内不理政事,平民百姓更是如此了。
展开全文阅读
【原文】
14•41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译文】
孔子说:“在上位的人喜好礼,那么百姓就容易指使了。”
【原文】
14•42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1)。”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2)。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注释】
(1)安人:使上层人物安乐。
(2)安百姓:使老百姓安乐。
【译文】
子路问什么叫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周围的人们安乐。”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尧舜还怕难于做到呢?”
【评析】
本章里孔子再谈君子的标准问题。他认为,修养自己是君子立身处世和管理政事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做,才可以使上层人物和老百姓都得到安乐,所以孔子的修身,更重要的在于治国平天下。
【原文】
14•43 原壤(1)夷俟(2)。子曰:“幼而不孙弟(3),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注释】
(1)原壤:鲁国人,孔子的旧友。他母亲死了,他还大声歌唱,孔子认为这是大逆不道。
(2)夷俟:夷,双腿分开而坐。俟,音sì,等待。
(3)孙弟:同逊悌。
【译文】
原壤叉开双腿坐着等待孔子。孔子骂他说:“年幼的时候,你不讲孝悌,长大了又没有什么可说的成就,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虫。”说着,用手杖敲他的小腿。
【原文】
14•44 阙党(1)童子将命(2)。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其居于位(3)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注释】
(1)阙党:即阙里,孔子家住的地方。
(2)将命:在宾主之间传言。
(3)居于位:童子与长者同坐。
【译文】
阙里的一个童子,来向孔子传话。有人问孔子:“这是个求上进的孩子吗?”孔子说:“我看见他坐在成年人的位子上,又见他和长辈并肩而行,他不是要求上进的人,只是个急于求成的人。”
【评析】
孔子特别注重长幼有序。这是儒家的一贯主张。除了在家庭里讲孝、讲悌以外,年幼者在家庭以外的地方还必须尊敬长者。由此,发展为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这在今天还有提倡的必要,但应当剔除其中的封建因素,赋予民主性内容。
标签:
备课资料
论语》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论语》全译(之二十二)(备课资料)
下一篇:
《论语》全译(之二十四)(备课资料)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