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706
标签:
教学论文
言和文融合是文言文教学的高境界(网友来稿)
山东省胶州市第三中学 张守卫
文言文教学到底教什么?地球人(不对,应该是地球上的中国人。再缩小一点,是中国的语文老师)都知道一个是“言”,一个就是“文”。
对于“言”和“文”的基本内涵,很多观点都认为文言文中的“言”应该是指词语积累、古汉语语法、诵读方法、文言语感等方面。再具体一点,像词语积累中的实词和虚词的理解储备等等。前几天的作业中一直出现的如何引导学生积累的话题我想就应该包括这些方面。关于古代汉语的语法其重要性自不待言。就像现代汉语中的主谓宾,如果连基本常识都不懂,要想把握句意文意恐怕就有些难了。特别说说诵读的问题。诵读时要把一篇文章当作文章来读,而不是把它当成是实词,虚词、句式来读。否则,一篇好端端的文言文就给拆散了。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古训自有其道理。语感应该说是文言文“言”的最高层面。因为无论是高考的做题还是平时阅读浅易文言文,学生的语感形成以后,课程标准所规定的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才能形成。
关于“文”的内涵,教育专家黄厚江老师认为文言文是“四文”,除了“文言”以外还有文章、文学、文化。从“文章”方面来讲,很多经典的文言文,比如说像今天观摩的《师说》,教材上的《滕王阁序》《兰亭集序》等,从文章学的角度讲它本身就很值得我们学习。也有很多文言文的作品,它又是文学作品,像前天观摩过的《鸿门宴》。从这篇文言文中,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学到“言”,还可以引导他们学到小说方面的一些文学的素养。
首先要立足于“言”进行教学。在“言”的教学过程中,去融合“文”的内涵,跳出狭隘的言。像今天我们观摩的《师说》,老师在执教过程中,对“其”等虚词的解释就是立足于“言”,关于从师、学习、不良风气等的分析就抓住了“文”的一些要素。应该说这是把“言”和“文”融合的比较成功的一种处理。
我们平日教学中在“言”和“文”关系处理上往往有一些误区。一种是面广量大的课有“言”没有“文”。另一种是跑到另外一个极端,只有“文”没有“言”,把课程架空了。
把“言”和“文”融合起来应该是文言文教学的高境界。各位同仁,我们一起努力吧。
作者邮箱: zhangshouwei@qingdaonews.com
标签:
教学论文
言和文融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写好演讲稿之管见(教学论文)
下一篇:
《小石潭记》教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